从气机角度谈李东垣补中益气汤

2016-03-10 04:56刘海慧
光明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气李东垣益气汤

刘海慧 赵 远 梁 超



从气机角度谈李东垣补中益气汤

刘海慧1赵远1梁超2△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在现代教科书中被归纳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和气虚发热证。但认为这过于局限对补中益气汤的理解及合理的应用。气机对于人体极其重要,是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础,补中益气汤正是调理气机的良方,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的功效是通过其对气机的调理而实现的,并且补中益气汤加减变化后也可应用到其他气机不调的疾病之中。故本篇文章将从气机的角度谈谈对补中益气汤的认识。

气机;五脏;补中益气汤

1 气机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黄帝内经》提出的“升降出入”是气的运动形式,传统中医又称之为“气机”。有此“气机”,动物才能由生而长,而壮,而老,而死亡;植物才能由生而长,而开花,而结实,而收藏。无此气机则神机化灭、气立孤危。可见,天地万物以一言以概之,则为“气机”也。

气机对天地万物如此重要,那么天地万物必然有一定的结构来实现气机的运转。当然,中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所以其他生物暂不予讨论,下面主要讨论人体气机的运转模式。对人体而言,气机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素问·刺禁论》云:“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具体而言: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张介宾注之曰:“阳升于左,阴降于右”,即说明就自然界而言,左为天地之气开发之途,右为天地之气收降之路,故称左右是阳升阴降的道路。人法天地之气而生,故左右升降也是人体气机的道路。

“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心为阳脏,位居膈上,其性属火,其气部于表,肾为阴脏,位居于下,其性属水,藏精而主内。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

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之”指五脏,按《周礼·司市》郑注:市,杂聚之处。盖胃为水谷之海,功在容纳,故以“市”字喻之。高示宗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脾为之使,胃为水谷之海,为物所聚,故胃为之市。”[1]而后世医家将此引申为脾胃的转枢功能,即脾胃有转枢五脏气机的作用。从以上论述得之:肝升肺降,心表肾里,脾胃居于中焦以转枢,如此脏腑气机输布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系统。而在黄元御所著的《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中,更是做出了具体的描述:“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脾升则肾肝亦升……胃降则心肺亦降……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气机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而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肝肾之机随脾土而上升,心肺之机从胃土而下降,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以上则为气机解。

2 补中益气汤证与气机的联系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补中益气汤方[3]:黄芪、甘草以上各五分,炙人参去芦三分,当归身二分,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 三分。论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故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4]。

证机分析:《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不管是饮食不节,还是寒温不适,首先伤及脾胃,脾胃既伤,则己土不升,戊土不降。己土不升则肾肝之机亦郁而不升。戊土不降,则心肺之机亦难以从降。气高而喘者,肺气不降也,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然肺之不降又与胃之不降密切相关。又如《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云:“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不嗽”。[5]身热而烦者,心火之不降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心火不降而上炎,故身热,热扰心神故为烦,然心火之不降,亦源于肺胃之不降也。脉洪者,亦心火之不降也,洪脉为夏季应时之脉,夏季为心气旺之季,可见,此处见洪脉,亦为心火之不降也。头痛或渴者,原因有二:一为心火不降,或上扰头窍,或灼津液;一为脾气不升,水谷精微及津液不能上承。此二者都因升降之机乖戾所致。皮肤不任风寒者,营卫不和也,然营卫不和,亦因脾胃升降失常,肝肾不升,心肺不降。正如彭子益《唯物论的系统医学·营卫的认识》中云:“荣者,人身由内而外之气;卫者,人身由外而内之气……荣性本热,卫性本寒。荣气疏泄,有卫气之收敛以交之,木火之中有金水,则荣不病热,卫气收敛,有荣气之疏泄以交之,金水之中有木火,则卫不病寒。此荣卫之合也。荣离卫,则郁而病热,卫离荣,则郁而病寒,此荣卫之分也……中气伤则荣卫分,中气复则荣卫合,中气者,荣卫之根本,荣卫者,中气之外维[6]。可见,皮肤不胜风寒而生寒热者,亦为脾胃中气运化不及所致。由上可知,补中益气汤证乃气机升降乖戾而得之者也。

3 补中益气汤药与气机的联系

人参、甘草:《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云:“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7]。可见人参、甘草用于崇阳补火,培土泻水,健运中气,以恢复脾胃运化之功。

白术:《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云:“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8]。而《神农本草经》云白术能消食,叶天士《本草经解》云:“脾者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湿则失其健运之性而食不消矣”[9]。可见,白术在此燥湿健脾以消一切内外感伤杂病之根源。

黄芪、升麻:助脾气之升,脾气既升,则胃之津液既行,胃则能降,而肝亦随脾气之升而升也。

柴胡、当归:柴胡助肝气之升,以行春生之令也,然肝体阴而用阳,加当归身少许,以补肝体而助肝用也。

橘皮:《四圣心源卷四·劳伤解》云:“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10]李东垣在本方中自注云:“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乃可,若独用,泻脾胃”。[11]可见橘皮既降肺气,又降胃气,以行肃降、通降之机也。

以上药皆甘温,毫无清热之药,而热自除者,何也?肺胃通降,心火亦从之而降也,心火自降,而热亦除矣。后世医家以此为甘温除大热之方也,甘温何能除大热,盖气机通畅、阴阳平衡,则寒热亦不见也。

4 小结

补中益气汤可视为调理气机之良方,而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之基础,气机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五脏功能正常,则人体无病,五脏功能失常则气机失常,气机失常则病由生也,故我们在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谨察气机,正确调理气机。懂此气机,方能渐入中医之门。

[1]清·高示宗.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338.

[2]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2.

[3]金·李东垣. 脾胃论[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

[4]金·李东垣. 脾胃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

[5]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91.

[6]民国·彭子益. 唯物论的系统医学[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61.

[7]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3.

[8]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9.

[9]清·叶天士. 本草经解[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9.

[10]清·黄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53.

[11]金·李东垣. 脾胃论[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2.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七年制研究生2009级(成都 610072);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干科(成都 610072)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17

1003-8914(2016)-07-0939-03

(本文校对:雷鸣2015-05-22)

猜你喜欢
中气李东垣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巧解心结换得“全福花”
运用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从“中气”论治术后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浅析中气与湿温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浅析李东垣阴火理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
基于数据挖掘金代名医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思路探讨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