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产后便秘的中医护理

2016-03-10 04:56王冬梅
光明中医 2016年7期
关键词:脏腑情志耳穴

王冬梅



浅论产后便秘的中医护理

王冬梅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在治疗产后便秘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 年12月我院产科收入院的患有便秘的产妇42例为研究对象,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原则,运用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埋豆、中药脐灸等中医护理措施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中医辨证护理有效地降低了产妇产后便秘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在治疗产后便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护理广泛推广。

产后便秘;辨证施护;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脐灸

《金匮要略》曰:“新产夫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可见产后便秘是产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产后便秘的原因与产妇分娩失血,伤津耗气,气血亏虚,肠道失于濡润,大肠传导无力有关。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血虚肠燥、阴虚火旺、气血虚弱三种类型。若治疗不当,则可能会引起长期便秘、痔疮等疾病,也会给产妇的进食、睡眠、情绪、母乳喂养及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产妇的痛苦。为探讨如何预防及护理产妇便秘,笔者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 年12月我院产科收入院的患有便秘的产妇42例为研究对象,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原则,运用中医护理措施对其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情志护理

传统医学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协调,精神正常,有助于机体运转正常,适应周围环境、四时的变化,可免受邪气伤害。反之,情志异常,精神内伤,可使气体升降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导致人体脏腑的功能失调。产后虚弱、下床活动不便且不习惯在床上用便盆排便等因素致使产妇排便力量减弱,排便时紧张、忧虑与恐惧。所以,护理人员应在创造良好排便环境的前提下,通过说服、鼓励等方式,因人而异做好针对性的情志疏导,耐心劝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消除其紧张情绪。

2 饮食护理

产妇产后饮食过于讲究所谓高营养,蔬菜、水果吃得少,致使纤维素缺乏,肠蠕动减慢而出现便秘。所以,调整膳食结构对改善产妇产后便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做到粗细搭配,主食多样化。在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多摄入纤维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山芋、粗粮、芹菜、苦瓜、韭菜等,因纤维素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在肠内易于推进,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适当增加高脂肪食物可起到直接润肠,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如花生、芝麻、核桃、芝麻油等,忌烟酒及辛辣食物。产妇失血多,不时还有恶露排出,因此,要多饮水。

也可以根据产妇体质,辨证给予药膳,如血虚便秘者将柏子仁去皮壳捣碎后同黑芝麻、何首乌、山药、核桃仁放在一起煮,煮熟后放入适量蜂蜜,继续煮10分钟后口服,具有养血润燥通便的功效;气虚便秘者用黄芪、山药、扁豆、粳米煮粥同食或用蜂蜜50g口服,每日3次,连续2天即可见效,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3 穴位贴敷

将大黄、芒硝、槟榔、当归等药物按比例研成粉末,加醋调成膏状,制成大小约1.5cm×1.5cm、厚度约0.3cm的药饼,敷于神阙、上脘、中脘、下脘穴,用胶布固定,胶布过敏者改用敷料。每日1次,每次6~8小时,7次为一疗程。

神阀穴为通便有效穴,上脘、中脘、下脘穴同属任脉,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又同居中焦,有调理中焦、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等功效。

4 耳穴埋豆

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将胶布剪成0.7cm×0.7cm,上放王不留行籽,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贴敷于脾、大肠、三焦、直肠下段、交感、肺、皮质下等耳穴上,一般留籽3~5天,每4小时按压一次,每日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可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此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不良作用。

5 中药脐灸

中医学认为,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又是肾间动气之处,肾后着背,前对脐,故神阙穴与脾、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神阙穴系任脉之主穴,与十二经脉相连,也与脏腑和全身相通,故为通调周身之经点,为后天固元培本,开窍复苏之要穴,刺激该穴能通过脐部的经络循行速达病所,起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润肠通便的作用。脐部皮薄,脐下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腹部动脉分支,无胆固醇堆积,屏障弱,渗透性强,有利于药物吸收。且药物吸收后,可绕过肝肠循环,很少被肝脏分解破坏,从而保证药物疗效。故用大黄、芒硝、当归等药物按适当比例研碎后放于脐部,上放面团为依托点燃艾绒燃烧,脐上10~20cm处红外线灯熏烤,艾绒共用三柱,每天1次,每次约1小时,连续3天为一疗程,可起到温通经络、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和肠蠕动等作用,能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6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可直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转运,具有较好的通便功效,且简便易学,易于推广。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患者能耐受的力度,由轻至重按压迎香、天枢、内关、大肠俞等穴位,每穴按揉5~10分钟,每日2次,指压处有酸胀或疼痛感为宜。使用按摩护理方法,便秘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0.5%,肠鸣音按摩前平均每分钟4次,按摩后平均每分钟12次;按摩时间越长各项症状改善越佳,效果越稳定,无复发现象。

总之,中医辨证护理在治疗产后便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无不良作用,值得临床护理广泛推广。

[1]夏春秀.情志调护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07(11):17-18.

[2]张文军.便秘治疗与护理干预[J].天津护理,2006(4):50.

[3]潘洁玲,李艳慧,尹丽丽.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便秘研究进展[J].新中医,2006,38(4):24-25.

[4]韩惠芬.便秘的中医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2010(7):38.

[5]孙宏丽.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后大便秘结38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4):315.

[6]陈睿.神阙穴贴敷治疗便秘[J].中国针灸,2002,22(8):540.

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商丘 476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7.058

1003-8914(2016)-07-1020-02

(本文校对:郑玉银2015-03-20)

猜你喜欢
脏腑情志耳穴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