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年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新生儿梅毒危险因素分析

2016-03-10 11:22赖宇丽黄丽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梅毒孕产妇新生儿

赖宇丽,黄丽霖

(1.信宜市慢性病防治站检验科,广东信宜 525300;2.信宜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东信宜 525300)



·临床研究·

2011~2014年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新生儿梅毒危险因素分析

赖宇丽1,黄丽霖2△

(1.信宜市慢性病防治站检验科,广东信宜 525300;2.信宜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东信宜 525300)

摘要:目的研究该地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新生儿梅毒患者的发病趋势,并探讨新生儿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该地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及新生儿梅毒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孕妇及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结果、青霉素治疗史、孕妇户籍及文化程度等。结果2011~2014年以来该地区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依次为5.20‰、5.58‰、6.09‰、6.49‰,整体呈升高趋势;新生儿梅毒发病率依次为3.78‰、4.09‰、4.21‰、4.63‰,增高程度较孕妇梅毒发病率低。在38例新生儿梅毒患者中,母亲是梅毒患者未接受规范化青霉素治疗、流动人口、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农村户籍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梅毒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4年来该地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新生儿梅毒发病率近年来增长趋势缓慢。孕产妇感染梅毒,且未接受规范化青霉素治疗、流动居民等是新生儿梅毒的主要高危因素。

关键词:孕产妇;新生儿;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妊娠期梅毒由于可通过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且近年来梅毒感染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受到格外关注[1]。本文回顾性分析本地区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信宜市慢性病防治站及信宜市妇幼保健院9 092例孕产妇中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情况,并对产后新生儿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本地区母婴梅毒感染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信宜市慢性病防治站及信宜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及分娩孕妇9 092例。其中5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的年龄20~43 岁,平均(30.3±4.59) 岁;孕周12~40周,平均(19±4.5)周。

1.2方法调取孕产妇的梅毒血清学结果、既往梅毒治疗史、配偶及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结果、孕产次、分娩方式、是否为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及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

1.3统计学处理临床资料及数据建库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近4年本地区孕产妇中妊娠合并梅毒及新生儿梅毒的发病率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有9 092例孕产妇接受产前梅毒血清学筛查,确诊梅毒感染的孕产妇共有53例,4年内年平均发病率为5.83‰,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线性增长趋势。4年内共有38例新生儿梅毒患者出生,4年内年平均发病率为4.17‰,年均发病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4年来新生儿梅毒年发病率呈相对缓慢的增长趋势,见表1。

2.2新生儿血清学梅毒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分析53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产出新生儿55例(含两例双胞胎),其中38例新生儿出生时合并梅毒感染,17例产出健康新生儿,从孕妇梅毒血清学结果、既往梅毒治疗史、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结果、孕产次、分娩方式、是否为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探索新生儿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表明孕产妇感染梅毒、梅毒感染后不接受正规治疗及流动人口是新生儿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孕产次、分娩方式与新生儿梅毒感染无关。

进一步探讨梅毒新生儿与非梅毒新生儿中各阳性指标的构成比,其中非梅毒新生儿是指孕产妇为梅毒患者的非梅毒新生儿,结果表明,在梅毒新生儿中,其母亲是梅毒患者未接受正规抗菌药物治疗、流动人口、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农村户籍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梅毒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80万的怀孕妇女感染了梅毒,但仅有不到10.0%的患者得到了正规的诊断和治疗[2]。大量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急剧上升[3-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地区2011~2014 年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的4年平均发病率为5.83‰,且呈上升趋势,这符合本省近年来梅毒总体流行趋势[6],也与任旭琦等[7]学者报道的本省育龄妇女梅毒流行趋势吻合,但我国孕产妇梅毒发病率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巴西孕产妇梅毒感染率高达1.02%[8]。

妊娠期梅毒不仅严重危害孕产妇身心健康,可造成流产、死胎及新生儿梅毒等严重后果[9],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10]。本研究显示近4年本地区共出生新生儿9 105例,其中新生儿梅毒血清学阳性患儿38例,追踪其母亲的梅毒检测结果发现,这些先天性梅毒患儿其母均为梅毒血清学阳性,其中有2例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在妊娠后期发生不明原因流产,考虑与母亲感染梅毒有关。分析近4年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发现,尽管本地区孕产妇梅毒患者呈升高趋势,但由于近年来特别是城市居民优生优育的意识提高,部分孕产妇在检测出梅毒阳性后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新生儿梅毒发病率的增长并不明显,这说明本地区的在新生儿梅毒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研究同时对新生儿梅毒的家人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孕产妇感染梅毒及梅毒感染后不接受正规抗菌药物治疗、流动人口、偏远农村地区及文化程度低下等是新生儿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38例先天性梅毒患儿其母亲均为梅毒感染者,进一步询问其梅毒治疗史,有15例母亲妊娠过程未做任何检查,直至分娩时才发现是梅毒携带者,其余23例母亲妊娠过程虽检测出梅毒携带,但没有接受规范化的青霉素治疗,其中8例治疗过程没有达到指定疗程,9例曾有过中途停药史,6例孕妇的伴侣未同时接受青霉素治疗。这些孕产妇多为偏远地区人口,且流动性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已有文献报道,农村人口及流动性人口对梅毒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城市人口低[11],这与本文的结论一致。

提高妊娠梅毒的早期诊断率并积极规范治疗是有效预防新生儿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已得到普遍认同[12]。同时在偏远农村地区及低学历人口中普及孕期保健知识并建立完善的性病防治网络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积极引导孕产妇及其配偶同时接受规范化的青霉素治疗,畅通流动人口的医疗补助渠道等措施均是遏制新生儿罹患先天性梅毒概率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Wahab AA,Ali UK,Mohammad M,et al.Syphilis in pregnancy[J].Pak J Med Sci,2015,31(1):217-219.

[2]Klausner JD.The sound of silence:missing the opportunity to save lives at birth[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3,91(3):158.

[3]胡冰雪,曲波,刘洁,等.中国1990-2011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961-963.

[4]周磊明,庄鸣华,宁镇,等.上海市2005-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4):311-313.

[5]高晓凤,张万壮,伊红丽.某综合性医院2008-2012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与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9):3478-3480.

[6]王成,杨立刚,杨斌,等.广东省1995-2010年梅毒及淋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423-425.

[7]任旭琦,杨立刚,陈永锋,等.2005-2010年广东省育龄妇女人群中二期梅毒及隐性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3):174-177.

[8]Domingues RM,Szwarcwald CL,Souza JP,et al.Prevalence of syphilis in pregnancy and prenatal syphilis testing in Brazil:birth in Brazil study[J].Rev Saude Publica,2014,48(5):766-774.

[9]Blencowe H,Cousens S,Kamb M,et al.Lives Saved Tool supplement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syphilis in pregnancy to reduce syphilis related stillbirths and neonatal mortality[J].BMC Public Health,2011,11(Suppl 3):S9.

[10]Chen XS,Khaparde S,Prasad TL,et al.Estimating disease burden of maternal syphilis and associate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India,Nigeria,and Zambia in 2012[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5,130(Suppl 1):S4-S9.

[11]陈顺萍,张荣莲,何菲,等.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226-229.

[12]连炬飞,黄瑞玉,刘紫菱,等.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优生优育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048-1050.

(收稿日期:2015-11-05)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4.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4-0538-02

通讯作者△,E-mail:270135384@qq.com。

猜你喜欢
梅毒孕产妇新生儿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