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状调查

2016-03-10 12:31王海兄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9期
关键词:祁连县牲畜兽医站

王海兄

(青海省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青海 祁连 810499)

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现状调查

王海兄

(青海省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青海 祁连 810499)

文章对青海省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发展现状、检疫工作开展情况、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作思路并采取措施。

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

畜牧业是祁连县的支柱产业,随着祁连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对有效控制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发展和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现状

祁连县下辖7个乡(镇),45个行政村。2015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17.8万头(只、匹),其中牛16.48万头,羊100.21万只,马属动物0.81万匹。全县设县畜牧兽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7个。2006年在县畜牧兽医站基础上,成立“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先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实行“三个牌子,一套人马”管理。现有公路卫生监督检查站2个,产地检疫报检点9个,专业技术人员65名。2013年初对乡镇兽医站管理进行了改革,统一收归农牧局管理,由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具体管理,改变了以前乡镇兽医站“多头管理”弊端,理顺了管理体制,乡镇兽医站业务工作得到加强,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2.1 产地检疫

进一步强化了乡镇产地检疫工作,并在祁连县、峨堡检疫站、野牛沟兽医站和默勒兽医站报检点配备了电子检疫出证设备,完善了全县9个产地检疫报检点各项管理制度,全县范围内进一步公示了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程序、报检电话。

2.2 屠宰检疫

每年八月中旬屠宰检疫全面启动,对进入屠宰场的动物严格查验检疫证明,并按法定检疫程序和标准实施同步检疫,每个屠宰场安排检疫员2~3人,确保了屠宰场检疫率达到100%。

2.3 公路运输检疫监督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切实履职,严格查证验物工作,加强信息沟通,加大巡查力度,打击逃避检疫、逃避监管和未经申报审批擅自引进动物等行为。规范跨省牲畜调运审批程序,有效维护了本县畜产品流通市场秩序。

3 检疫监督执法专项整治情况

3.1 跨省引进仔猪、雏鸡专项整治活动

按照青海省疫控中心对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制定“祁连县引进仔猪、雏鸡专项行动方案”,根据方案,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展开,每年3月至6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与市场销售点、产品加工企业签订《引入仔猪、雏鸡联防协议书》,印发宣传材料。

3.2 加强兽药市场监管

祁连县兽药市场监管严格按照《兽药管理规范》,加大用药知识的宣传学习,每年由县农牧局牵头,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人参与开展了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取缔违法经营兽药摊点一处,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落实兽药市场进定期监督检查措施,建立健全兽药管理规章制度,全县各乡镇药房严格执行兽药调运、发放、使用、储藏制度,杜绝用药中毒等公共安全事件发生。

3.3 加强活羊跨省调运监管工作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活畜跨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祁连县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和实验室检测制度,加强活羊跨省调运监督管理工作。组织业务人员认真学习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相关检疫申报制度和操作规程。采取广播电视媒体、通告公布、印发宣传材料、手机群发短信方式,提高了群众对疫病防控意识。

3.4 加强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工作

对票据证章的管理采取专人负责、专库存放、专账登记、统一领取、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审核、统一销毁。主抓源头管理,规范书证填写,不定期对全县各乡镇票据证章管理情况进行抽查,没有发现“隔山开证、出伪证”等现象。

3.5 畜产品安全动态信息报送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信息工作规章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规范信息工作管理,确保了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及时准确向动物卫生监督网发表有关工作动态、总结等信息。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近年来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面临群众阻力越来越大,牲畜耳标佩戴率和数据上传数量均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一是耳标掉标现象较多;二是由于品种选育、技术示范、有机畜牧业等均有专用耳标种类繁多,造成群众反感,不愿配合打耳标;三是省内牲畜向省城屠宰流通量大,无法沿途实施监督管理,活畜报检率低,在群众中造成耳标“打与不打一个样”的负面影响,上述原因造成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阻力越来越大,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除加强宣传工作外,还要下大力气加强公路检查站的监督职能和屠宰厂监督执法工作,通过强有力监督执法来促进可追溯体系建设。

4.2 产地检疫和肉食品市场监管工作滞后

目前产地检疫和肉食品市场监管工作滞后,上市动物及其产品报检率不高,省内牲畜调运监管尤为薄弱,产地检疫工作难度较大,牲畜及牲畜产品流通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虽然每年开展多项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力量薄弱。目前乡镇兽医站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且专业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不熟悉,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专项执法行动无配套经费支持。目前乡站畜牧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任务日趋繁重,有限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日常办公和单位正常运转需要,随着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任务逐年增大,很多专项行动没有配套经费支持,许多工作往往虎头蛇尾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4.3 病死牲畜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尚未健全

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是防止疫病发生及蔓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牧区生态畜牧业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发展,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处理的粪便数量更是惊人,无害化处理工作不到位将直接成为污染源,给环境保护和疫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病死牲畜及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5 建议

5.1 大力推行产地检疫区域化管理

今年祁连县推行产地检疫区域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收到良好成效,主要是实施电子出证和整合产地检疫报检点。根据本县牲畜流通季节、交通条件和牲畜流通量以及牲畜分布等综合考虑,本着“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制定了产地检疫区域化管理实施方案,将原来的9个产地检疫报检点整合为3个,同时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给3个报检点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和检疫证电子出证专用打印机,开展电子出证工作。通过一年的试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今后规范产地检疫工作积累了经验。今后从四个方面加强产地检疫工作:一是加大产地检疫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技术培训、新闻媒体、信息平台广泛宣传产地检疫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产地检疫申报制度、检疫程序、出证程序、收费标准等环节进行重点宣传,为顺利开展产地检疫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强乡镇兽医站检疫监督综合能力。不断充实和稳定基层产地检疫技术队伍,增加技术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和产地检疫报检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检疫监督执法能力,积极扩大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面;三是强化规模养殖场监督管理。将规模化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和防疫制度,尤其是强化牲畜入场和出栏监督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环节监管,力争做到档案齐全,监督管理到位,提高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水平;四是严格执行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加强产地检疫申报和出证程序的宣传工作,指导乡镇兽医站人员按照动物检疫监督“六条禁令”要求,严格执行检疫程序,规范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强化各类检疫报表规范化管理。

5.2 建立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长效保障机制

当前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及设备配置、信息测报体系很不完备。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工作面广,缺乏财力、物力支持,没有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今后以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监督管理为抓手,加强养殖场死亡牲畜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日常消毒工作,强化群众宣传,增强无害化处理意识,杜绝防疫隐患,保护生态环境。主动与农牧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联系,积极申报有关项目,加强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6 采取措施

进一步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职能。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与畜牧科技推广实行职能分离,并做到“人员、经费、管理、监督”四到位,完善业务工作责任制,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大乡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充实和稳定乡镇执法队伍,确保产地检疫能够正常运转;不断提高业务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在完善兽医体制改革,理顺执法体制的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单位内务工作制度”、“检疫工作制度”、“检疫监督员管理制度”、“产地检疫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健全卫生监督工作制度保障;在创新工作机制上,打破县、乡、村管理界限,实行动物卫生监督“连点帮扶”制,动物卫生监督所业务骨干分片包干联点乡镇,负责检疫监督工作监督指导工作,提高基层检疫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全县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达到了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开展面进一步扩大,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编辑:高真贞)

S851.34

A

1006-799X(2016)19-0051-03

王海兄(1978-),女,青海祁连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

猜你喜欢
祁连县牲畜兽医站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20世纪五十年代内蒙古牲畜改良工作初探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交换牲畜
祁连县阿柔乡规模羊场主要疫病流行情况调查报告
祁连县冻土气候特征分析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