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6-03-10 12:31赵红琴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9期
关键词:副伤寒沙门氏菌断奶

黄 兴,赵红琴

(1.甘肃省玉门市畜牧局,甘肃 玉门 735211;2.甘肃省玉门市畜牧局,甘肃 玉门 735211)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黄 兴1,赵红琴2

(1.甘肃省玉门市畜牧局,甘肃 玉门 735211;2.甘肃省玉门市畜牧局,甘肃 玉门 735211)

仔猪副伤寒是目前规模化养猪场比较常见的疾病,危害较为严重。虽然近年来对该病的治疗与预防措施较多,但由于养殖场(户)对相关知识的缺乏,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文章从两个病例入手,着重分析仔猪副伤寒的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仔猪副伤寒;诊断;防治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的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败血和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猪霍乱或伤寒沙门氏菌还可能引起仔猪败血症、坏死性肠炎、卡他性或者干酪性肺炎。

1 病例

1.1 病例1

2015年2月玉门市昌马乡昌马村一农户仔猪发病,畜主前往昌马乡兽医站就诊。主诉:患病前一日饮食、体温正常、精神状态不振,早晨在圈舎内发现该仔猪突然不饮食,精神沉郁,腹泻粪便,并且有打寒颤现象,卧地时喜欢钻草。

1.2 病例2

2016年4月10日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一农户猪场仔猪发病,昌马乡兽医站出诊。主诉:患病仔猪突然不食、呼吸困难、精神不振、发生呕吐,粪便为灰绿色糊状且有血液,与该患病仔猪发生同样症状的仔猪已死4头。

2 流行特点

本病常发生在6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对成年猪感染率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较高。但以冬春气候寒冷多变及多雨潮湿季节发病率较高。潜伏期一般2d到数周不等,病程一般2~4d。其特征主要为病猪体温突然升至41~42℃,下痢,排出黄绿色糊状粪便,有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和纤维絮片;病猪皮肤发紫、耳朵发绀。冬春两季为发病率高的季节,传染迅速,因此本病已成为养猪业中对仔猪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源,可随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畜与健畜交配或用病公畜的精液人工授精也可发生感染。此外,子宫内感染也能发病。

3 临床表现

3.1 急性型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病猪呈败血症症状,体温突然升高至40~42℃,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但饮水正常,有时呕吐,呼吸困难。病后3~6 d或死前不久在耳根、胸前﹑腹部﹑颈部以及皮肤呈紫红色斑点,病程一般2~5 d,有时在24 h之内死亡。

3.2 慢性型和亚急性

多见的临床表现与肠型猪瘟的表现很相似,猪病体温升高至40.5~41.5℃。精神不振、寒颤、喜钻垫草挤在一起,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常被粘连。少数发生角膜混浊。严重者表现为溃疡;初期便秘,后下痢,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稀粪,有时粪中带有血液,坏死组织和纤维絮片;部分病猪在病程中,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特别在腹部皮肤可见绿豆大、干酪样的浆性覆盖物,揭开见浅表为溃疡面。病程往往拖延2~3周或更长,最后极度消瘦,衰竭而死,少数病猪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有的猪群发生所谓潜伏性“副伤寒”,小猪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污秽﹑体质较弱,偶尔下痢。体温和食欲变化不大,一部分患猪发育到一定时期突然症状恶化而引起死亡。

4 病理变化

急性者主要为败血症的病变,脾脏肿大呈暗紫色或暗蓝色,触之如橡皮状;肝脏有小米粒大的灰黄色或白色坏死灶,有时肝实质可见极为细小的黄灰色坏死点;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出血﹑出血以及咽﹑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全身黏膜,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斑点,大肠系膜肿胀聚集成纵性的褶皱,胃粘膜有急性卡他性炎症。

慢性型和亚急性型较多见,似肠型猪瘟,表现体温升高(40.5~41.5℃),畏寒,结膜炎,黏性、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连,角膜可见浑浊、溃疡。呈顽固性下痢,粪便水样,可为黄绿色、暗绿色、暗棕色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恶臭。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持续数周,伴以消瘦、脱水而死。部分病猪在病中后期出现皮肤弥漫性痂状湿疹。病程可持续数周,终致死亡或成僵猪。

5 诊断

5.1 一般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初步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5.2.1 涂片﹑染色﹑镜检 淋巴结﹑肝脏做组织切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油镜镜检,可见短粗而两端椭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5.2.2 分离培养 取病猪肠系膜淋巴结、肝脏,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和SS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24 h后,观察可见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无色﹑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边缘整齐;SS琼脂平板上形成淡黄色﹑圆形﹑光滑﹑湿润的小菌落。钩取可疑菌落在三糖铁斜面上画线和底层穿刺,放入37℃恒温培养24 h后,观察可见底层呈黄色,红色小菌落。

6 病因分析

6.1 过早断奶

由于在规模化养猪场中,不断扩大或普及早期断奶技术,而某些猪场仔猪饲养管理技术欠缺,饲养管理跟不上。

6.2 应激反应

断奶仔猪断奶之后一段时间内产生心理上和身体各系统不适应,再加上环境,饲料,饲养管理等改变引起仔猪的抵抗力减弱,使平时在环境中的沙门氏杆菌等病菌乘机繁殖,毒力增强,侵入机体而感染。

6.3 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

刚断奶的仔猪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但由于其消化吸收机能不健全,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机能很弱;加之断奶使乳糖消失,乳酸来源终止,使仔猪胃内pH值升高,不能有效杀灭沙门氏菌。同时,大量的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消化过程中生理机能失调,导致菌群区发生紊乱,使仔猪发生疾病。

7 综合防控措施

由于仔猪患沙门氏菌病时,大部分细菌侵入机体产生毒力,因此应选用抗生素治疗。发病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通过饲料给予敏感的杀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连用1~2周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总体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7.1.1 定期消毒 在仔猪断奶后,要有一定的适应期,维持饲料的供给,搞好环境卫生,圈舍内外以及饲养用具进行定期消毒,粪便尿液等污染物及时处理,积极改善仔猪圈舍内的通风和采光,尽量减少仔猪饲养的密度,防止有害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为仔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圈舍用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等进行消毒较为适宜。

7.1.2 及时吃初乳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哺乳初乳,获得抗体;断奶后合理饲喂仔猪,给予优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促进消化器官的发育,增强仔猪抗病力。

7.1.3 做好保暖防寒和防压工作 初生仔猪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其体温调节能力差,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猪舍应加强保暖,使用暖床、电热板或红外线灯加温。最初哺乳时可每间隔1 h哺乳1次,之后可适当延长至每隔2 h或更长时间,3 d后母猪可带仔猪哺乳。初生仔猪尤其是出生后2~3 d的仔猪行动尚不灵活,此时母猪的体力也未完全恢复,易因起卧不当将仔猪压死。因此,应做好防压工作,可在栏内安装护栏,同时建立昼夜值班制,注意观察和检查,做好相应护理。

7.2 预防性免疫接种

对本病常发地区或猪场,严格执行防疫制度,进行防疫注射或口服疫苗方法预防。预防接种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3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1 mL/头;或用凉开水化开疫苗,按每头分5 mL稀释,口服5 mL/头或拌少量饲料喂服。

7.3 药物治疗

对仔猪副伤寒的治疗,可采取加强护理、防寒保暖、抗菌消炎、消除病因的治疗原则,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

7.3.1 药物预防 对未发病的仔猪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青霉素100 g或磺胺嘧啶100 g,混匀喂服有预防作用。7.3.2西药疗法 方法一:诺沙星注射液肌注,每千克体重2.5~5 mg,每日2次。休药期10 d。

方法二:硫酸新霉素内服:每千克体重5~10 mg,每日2~3次,混饲;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00~200 g,休药期3 g。

方法三: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肌注,每千克体重20 mg,每日1次。

方法四: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肌注,每千克体重5~7.5 mg,每日2次。休药12 d。

7.3.3 中医疗法 方法一:木香7 g、槟榔10 g、滑石25 g、茯苓20 g、白芍20 g、甘草10 g、黄连15 g,具体用量可咨询中医,每日两次,连用2~3剂。以上为常规疗法,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病症做出调整。

方法二:取大蒜约20 g,捣成碎成汁后灌服,一日2~3次,持续3 d。

8 小结

仔猪副伤寒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甚至造成大批仔猪发病死亡,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仔猪断奶时,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否则会诱发引起仔猪副伤寒。在哺乳期间有少量沙门氏菌存在于圈舍内,在适宜的诱因下,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对一些胃肠功能不好的仔猪等肠道内的微生物群系破坏,促进了沙门氏菌的增值,产生大量毒素所致。

8.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沙门氏菌是引起仔猪副伤寒病的直接原因,猪霍乱沙门氏菌或猪伤寒沙门氏菌通过消化道浸入机体,使仔猪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仔猪副伤寒的发生。部分仔猪从仔猪交易市场或农户家购入,未采取隔离、消毒、防疫等措施而混养,使病原带入,加之仔猪生长状况﹑免疫情况等尚不清楚,导致感染发病,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8.2 及早预防

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采取清除病源,加强药物预防,控制日粮蛋白质水平,避免饲喂单一饲料,与对症治疗相结合,适当引用抗菌药物,减少应激因素。要想有效的控制,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防治措施。仔猪副伤寒多发于那些管理松散,技术落后的猪场。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对仔猪副伤寒的认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8.3 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要趁早、及时,对症状明显的仔猪用抗菌消炎,排出毒素等方法进行诊治。在兽医实际工作中遇到沙门氏菌病时,首先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特点尽早鉴别和确诊本病,并根据仔猪抵抗力的强弱进行预防和诊治。治疗本病无特效药物,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仔猪的新陈代谢尽早补液补糖,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注射、口服等多途径用药,进行综合防治。

(编辑:高真贞)(编辑:高真贞)

S895.2+35

A

1006-799X(2016)19-0066-03

黄 兴(1993-),男,在读本科生,主要实习畜牧兽医、动物检疫与动物疫病检测工作。

猜你喜欢
副伤寒沙门氏菌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鸡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