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产业推动农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6-03-10 12:31李廷军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9期
关键词:草业饲草料农牧业

李廷军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青海 海北 810299)

以草产业推动农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

李廷军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青海 海北 810299)

草产业是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大力发展草产业,对保护天然草原生态,促进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草产业不仅是经济型产业,更是生态型产业,是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大力发展草产业,推进草产业与现代农牧业的深度融合,才能促进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实现天然草场生态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现代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草产业;现代农牧业;发展状态

1 农牧业发展现状

海北州境内天然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原3 853万a,其中可利用草原3 578.8万a。年平均气温-5.7 ℃~2.3 ℃,年均降水量320~600 mm,年蒸发量1 500~1 800 mm,牧草生长期120~150 d。2013年,全州粮食总产达到5.08万t、增长0.7%,油料总产达到4.74万t、增长2.2%;存栏各类牲畜327万头只,牲畜繁活率、出栏率、母畜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0.4、1.9和0.5个百分点。肉、毛、奶产量分别达到3.28万t、1 480 t和2.5万t。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6.29亿元、增长5.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795元、增长18.3%。全州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5万a、一年生人工饲草料基地31.7万a、多年生牧草良种补贴12万a、青饲玉米351a。防治草原鼠虫害340万a,防除草原狼毒草10万a。建成青贮窖319处1.34万m3,建成贮草棚49栋10 400 m2,实施退牧还草围栏工程80万a,建成120 m2畜用暖棚3 360幢。扶持建成万吨以上的饲草料加工企业4家。

2 草产业与农牧业融合发展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草产业与农牧业融合发展总体思路是:兼顾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以确保农牧业健康发展、生态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强化政策、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体制创新为根本动力,努力提高草原资源的保护水平和利用效率,积极拓展草业的功能与作用,推进草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增加农牧业生产物质积累。发展生态农牧业,饲草料是“先锋军”。近年来,海北州通过支农资金扶持推广种植良种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饲草,有力地改变了海北地区单一的当地燕麦传统种植不能满足牲畜冷季补饲和营养需求的状况。但是,由于种植面积较小,远不能满足当前高效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以农牧民为主体加快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是保证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鼓励从事牧业生产的牧民充分利用牧区耕地和水源,建立稳定的人工饲草料基地,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牲畜安全越冬和接羔育幼提供草料。

3)鼓励养殖小区(大户)通过自建和与种植户签订饲草料供应订单等方式建设稳定的人工饲草料基地。

4)对天然草场保护区、禁牧休牧区,利用退牧还草等项目资金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补偿因禁牧造成牧民草场减少的损失。在种植面积上,全州一年生饲草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a以上,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2万a以上,才能基本满足全州舍饲牲畜的饲草需求。在种植品种上,一年生牧草还是以青引系列等高产燕麦品种与箭筈豌豆混播种植为主。多年生牧草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为主,并通过逐步选育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地力的牧草品种,实现牧草品种的多样化、区域化、优质化。在种植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地改进传统的种植方式,积极推广禾豆混播、草田轮作、间种套播及复播等技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提高饲草料产量,不断加强人工饲草料基地的建设管理,做到高产稳产,同时,选择水热条件好的农牧交错地区建立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5)抓好饲草料加工利用,提高牧草转化率。当前我州饲草加工利用方面大部分地区还是以调制青干草为主,加工方法简单,饲草营养损失高,转化率较低。科学地做好饲草加工和利用,积极推广青贮、微贮技术,减少秸秆和饲草浪费,提高秸秆和饲草利用率,并根据畜牧业生产实际和本地饲草料种类,针对不同牲畜、不同生产的需要,科学设计配方,合理调制搭配饲草料,提高饲草料使用效益。同时,饲料生产和加工装备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引进和修建大中型饲料加工厂,提高饲料加工和供应能力。

6)以夯实农牧业生产设施为基础,提高草原综合生产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支撑生态农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把加强各类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生态农牧业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牧业缺温、缺水、抗灾能力弱的问题,推动农牧业集约化发展。建设和实施以冬春草场人工饲料基地建设、草原围栏、牲畜暖棚圈、免疫注射栏等为主要内容的草原基础建设和牧区防灾基地配套建设等工程措施,建设标准暖棚舍饲养畜、人工饲草料种植储藏、围栏草场划区轮牧、水电路条件配套四位一体的基础设施。通过天然草地补播、施肥、毒杂草防治、鼠虫害防治、黑土滩治理、围栏封育等草场保护建设措施,提高天然草原生产能力。

7)壮大饲草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草业是弱势产业,投入大、利润低、风险高、周期长,要使草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必须外力协助和不断提高自我积累能力。要适当降低政府对草业龙头企业的认定门槛,让更多的草业企业享受到税收、融资、财政投入、土地利用等方面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带农增收作用。强化草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把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成为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企业以流转等形式承包草原,参与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承担国家生态建设项目,从事生态型经济产业开发,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8)完善草原技术服务体系,增强牧业科技含量。发展草业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畅通的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有一批懂技术、懂市场、会管理和能服务的技术人才队伍。要加快草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草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草业科研、推广机构和草业院校的支持。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科研基地、研发型企业,加强草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快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优先开展草原退化治理、鼠虫害防治、良种繁育、草产品加工储藏以及节水、节地、节肥、节种等亟须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草业发展的制约瓶颈。要充分利用并调动州、县与草产业相关的草原、畜牧、农机及饲料加工等推广服务机构,整合其功能,强化并完善草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草业公司为龙头,县乡服务组织为纽带,饲草种植户为主体,上挂技术推广单位和公司,下连饲草种植户的推广网络。巩固基地建设和发展饲草种植大户,技术推广单位负责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咨询服务。在不同区域,通过试验示范,运用先进的草业技术,辐射并带动区域草产业发展。举办形势多样的市场、会经营、能管理的综合型草业人才;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通晓各类草业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适应草产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为草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快草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牧科教结合,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牧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9)建立投资新机制,注入草业建设快速发展新活力。进一步加大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草业重点项目,争取国家给予支持。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大力争取国家资金的同时,逐年增加对草业和饲料业建设的投入,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及广大牧民参与草业建设,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的注入,并寻求建立牧草加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草业发展和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草业和农牧区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我州草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0)促进劳动力转移,减轻农牧业生产压力。加大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多领域、多层次开展劳动力非牧技术培训,提高牧区劳动力非牧就业能力,多渠道、多方式拓宽就业门路,加快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1]胡耀高,陈玉林;论我国农牧结合的基本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04).

[2]邢廷铣;农牧结合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J].应用生态学报,1996,(01).

(编辑:晏兵兵)

F327

A

1006-799X(2016)16-0103-02

李廷军(1978-),男,青海海北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草业饲草料农牧业
青海草业
致力草学,推进草业,共创辉煌
——庆祝湖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建系20 周年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2019年第11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