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互补

2016-03-10 11:11黄晶燕
创新时代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师生差异

黄晶燕

一般提起教学资源,往往只谈及教学环境、教科书、教具学具等固定资源,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双边活动中时刻存在着的学生和教师这一现有的鲜活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学关系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正是教学资源创新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孤立地看待学生和教师的个体差异资源,应该将其整合起来,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师生之间的差异、教师之间的差异,通过差异交叉互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将这一创新资源应用于实践,定能像汩汩清泉,给语文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注重生生差异互补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不同地区的学生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思维方式、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如果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利用生生差异交叉互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走进学生主体,摸清个体差异

新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传统的“备学生”,往往从教学任务目的出发,把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平均水平作为教学的起点,很少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这就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认识到关注学生个体的性别、智力水平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一段时间“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便能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但对于那些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个体语文素养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则需要不断地观察甚至全面地考察。例如,笔者在开学第一课时绝不谈课本而是“说说自己”。短短的几分钟,从学生个体的言行举止中,便可以获得学生性格特征方面的很多重要信息。活动是多样的,但要获得良好的收效,必须持之以恒。积极关注、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潜能得以激发。

2.利用生生差异,发挥互补优势

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同时,教师更要用发展、联系的眼光来整合学生个体在性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异,利用差异互补优势,创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良性的语文竞争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在民主的师徒结对中,扬长避短,使学生个体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习题讲评—写出你所阅读的四大名著的书名、人物及相关故事名称。在课堂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多数男生喜欢战争纷扰的《三国演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水浒传》,而多数女生更喜欢在有着贾黛爱情的大观园里畅游。一般而言,性别会影响兴趣爱好,间接影响知识面的狭窄这是事实,教师反思后采用男女两大组竞争的形式,因性而教、交叉互补学习,弥补了因性别导致的不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各自的潜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差异的普遍存在性,更要创造性地将生生差异交叉互补转变为有效的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这是一种动态的资源创新,让每位学生都能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与拓展自己,这不仅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更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二、注重师生差异互补

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之间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更何况是有着年龄“代沟”的师生呢?在课堂的人际交往中,师生之间的差异同样蕴藏着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调适自己的角色,更要充分挖掘师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差异互补动态生成新的语文教学资源。

1.转变传统观念,调适自身角色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教学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改的实施,需要语文教师的创新实践,首要之举就是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有的教师认为阅读耽误时间,或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如讲解来得快,于是一上讲台便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于“重点”“精彩”之处,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却云里雾里。“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方式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剥夺。而现今的语文课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自身角色定位要准确—由传统的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2.利用师生差异,发挥互补优势

在语文学习中,由于人生阅历少等的局限,学生思维往往“浅、窄、绝对化”,平时的语文教学,可以说只是教师运用自身资源的优势引导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资源高度共享的今天,教师不再是有限资源的拥有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的资源背后是整个家族的资源融合,全班学生的素材资源和人力资源肯定远远超越教师。例如,教学苏教版八年级长征单元时,学生的曾祖父—一位百岁高龄的老红军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刻骨铭心的事迹;教学苏教版第六单元《诗词拔萃》时,学生根据不同的诗词风格,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苏轼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诗词配上了背景音乐,在学生现场弹奏的古筝、二胡的流动的音乐声中,诗词的情感在师生的诵读中演绎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这样的教学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何尝不是师生差异互补生成的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其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促进学生多方面智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的多角色地位—不仅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也是学生。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更要借鉴学生身上的优势,虚心向学生学习,在师生的差异互补中共同发展。

三、注重师师差异互补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类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养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因此,合理地利用教师差异互补这一创新资源,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1.认清自身“斤两”,坚持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打破统一,倡导多样,发展个性,形成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强化专业发展个性化与差异化,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凸显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使自身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善于诵读的教师,课堂上会有感人肺腑的范读。善于书法的教师,漂亮的板书无疑就是吸引学生走进课堂的最佳触媒。但在当今时代,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不管学生什么时候要用水,要用多少水,都可以自如地流出来,而储存活水的途径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2.利用师师差异,发挥互补优势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而且要挖掘同行之间的差异,博众人之长,形成自身的语文优势资源。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差异,取长补短。教学《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时,对于学习教学重难点—品味月色,赏析句子(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环节,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聆听组内教师的这堂课获益匪浅。他把这一环节设计为:把这一句改为以下两句“(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村中狗吠鸡鸣。)(2)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样通过添删的方法学生一下就发现了异同,抓住了重点,变得有话可说了,自然而然他们敢主动参与进来了,会紧扣要点感悟分析了,最终与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为听课者,我不仅学到了这一节课的难点的优化设计,更是通过和这位教师的沟通交流,学到了新的语文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法。借鉴同行的例子基本每天都在演绎,只要虚心请教,总是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此,注重发挥师师之间的差异,进行互补,开发成新型的教学资源,同样能为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添砖加瓦。

作为教师,假如我们一味历承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便会走入死胡同。教师惟有在语文教学中尊重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挖掘、利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差异优势,交叉互补生成动态的新资源,才能使语文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跨越鸿沟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使语文课堂“永葆青春活力”。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师生差异
相似与差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麻辣师生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