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200例白内障手术安全性分析

2016-03-11 16:43莫红红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白内障

莫红红

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200例白内障手术安全性分析

莫红红

目的 探究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200例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例(230眼)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80岁以上)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这200例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视力矫正情况。结果 经过术前评估,有8例(9眼)患者由于手术禁忌证以及耐受力不足未进行白内障手术,其余192例(221眼)均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脱残率为95%;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可以发现视力矫正达到0.3以上者为184例(210眼),脱盲率为98%,手术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白内障治疗,提前做好术前评估,能够提升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脱残率与脱盲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高龄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

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且多在老年群体中发生。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白内障在老年致盲性眼病中几乎占到50%,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伴随心血管疾病的高龄白内障患者也逐年增多。在白内障早期,多采用药物治疗,后期则需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1]。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体机能大大下降,手术耐受性普遍偏低,这也是目前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次研究对接受白内障治疗的200例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2013年6月~2015年12月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0例(230眼)白内障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88例(102眼),女112例(128眼),年龄81~104岁,平均年龄(90.3±3.2)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病程(4.5±1.4)年,其中有8例(9眼)患者由于手术禁忌未能进行白内障手术。术前视力矫正,低于0.05的有136例(145眼),0.05~0.3之间的有56例(76眼)。其中高血压病患者6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17例,冠心病患者42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5例,心率失常患者42例,其他20例。这192例(221眼)患者均符合白内障伴随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无眼部炎症病变,本次研究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1.2 方法

1.2.1 术前评估 在手术前,首先要对所有高龄白内障伴发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因素评估。主要包括手术禁忌症、耐受性等[2],对患者的全身疾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确定手术时机、手术所用的麻醉方式等。经过术前综合评估,本次研究共有8例(9眼)患者未能进行白内障手术,占患者总数的4%,其中有4例患者年龄在85岁以上,无法耐受手术放弃手术。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为3例,1例为高血压病。

1.2.2 术前准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血尿常规进行综合检查,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需检查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再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则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洋地黄以及利尿剂治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3];对于心肌缺血、心率失常患者,若无明显症状可不作特殊处理,若患者有出现III级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综合征,则要进行相应的内科治疗。

1.2.3 心理疏导 高龄白内障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低,再加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困扰,患者会产生焦虑、担忧、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仅会降低患者的手术依从性,而且还会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4]。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白内障手术的基本原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坚定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4 手术方法 首先采用20 g/L的利多卡因与7.5 g/ L的布比卡因各一半对患者进行眼球后阻滞麻醉,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检测,使其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可继续进行内科用药治疗[5]。

1.2.5 术中心电监护 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心电监护以及持续低流量吸氧条件下进行。必要时给予心血管高龄白内障患者静脉输液通道,一旦手术中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可以给予及时的用药治疗。术中吸氧一方面能够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患者心肌缺血的出现,降低手术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1.2.6 术后处理 手术结束后,在专业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转回病房,并采用平卧位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采用激素眼液对患者进行滴眼,1次/h,对于血压明显增高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暂停凝血药物的使用,术后1 d对患者进行裂隙灯以及视力检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无特殊情况的患者可以安排出院[6]。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视力 术前视力矫正,低于0.05的有136例(145眼),0.05~0.3之间的有56例(76眼)。经过手术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高。术后3个月随访检查中,可以发现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的仅为1例(2眼),占0.90%;0.05~0.3的仅为7例(9眼),占4.1%;最佳视力矫正在0.3以上的有184例(210眼),占95%,手术脱残率为95%,手术脱盲率为98%。术后出现低视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眼底出血或视神经萎缩造成的。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 在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疾病。手术后,患者的视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出现眼科并发症的为2例,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全部恢复,无视网膜脱落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高龄白内障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在老年中的比例逐年增长,很多高龄老年患者合并2种以上的疾病。临床医学中对白内障多采用手术治疗,操作简单,然而高龄白内障患者大多合并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差,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医院眼科亟待解决的问题[7]。在此次研究中,对高龄白内障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在手术前,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主要是对患者的病史以及身体耐受情况进行分析,这是保障手术安全性的必要条件,经过术前评估,有8例(9眼)患者由于手术禁忌证未能实施手术,其余患者均顺利手术。高龄白内障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充满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这些心理对手术治疗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8]。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这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而且有利于及时应对手术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92例(221眼)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脱残率达到95%,脱盲率为98%,且未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心理疏导、术中心电监护,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安全性,值得参考借鉴。

[1] 孙中波,梁健毅,曾思明,等.老年白内障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3,35(1):27-28,34.

[2] 翟琴华.伴心血管病的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动态血压和心电图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552-2553.

[3] 刘海凤,杨洋,李艳华,等.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高龄硬核白内障中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5):570-573.

[4] 孙中波,梁健毅,曾思明,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17):4124-4125.

[5] 齐晓静.高龄白内障患者两种切口手术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1):50-51.

[6] 付浩祥,周金长.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用于高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32-33.

[7] 刘霞,秦礼宝,李国梁,等.超声乳化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 24(16):2380-2382.

[8] 梁丽芬,梁健毅,孙中波,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护理[J].海南医学,2013,24(4):614-6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16

广西 542800 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眼科 (莫红红)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