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浅表实质性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分析

2016-03-11 16:43墨妍李曼赵幼冰
当代医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实质性浅表声像

墨妍 李曼 赵幼冰

彩超对浅表实质性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分析

墨妍 李曼 赵幼冰

目的 重点研究在诊断实质性浅表肿物时应用彩超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371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浅表肿物患者的声像图,结合其声像图特征,比较良恶性的检出率。结果 本次入组的371例患者全部为实质性浅表肿物患者。通过手术、病理学、活检确诊,包括364例良性肿块,7例恶性肿瘤,利用超声定性实现的结果准确例数为360例(97.04%);恶性肿瘤在边界不清、不均匀回声、不规则形态、血流信号超声特征方面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物患者(P<0.05);恶性肿物患者在回声类型中主要以低回声为主。结论 在诊断实质性浅表肿物时应用彩超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患者提出更为可靠的医学结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实质性浅表肿物;彩超;诊断;分析

对浅表肿物的良恶性进行准确鉴别,是采用超声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作用之一,鉴别结果的准确性直接与选择治疗方案和科学进行预后判断紧密相关[1]。浅表部位的软组织属于人体内部最广泛分布的一种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为皮肤和皮下部位软组织。软组织部位产生肿瘤的来源十分广泛,而且种类比较多,利用超声影像技术对具体病变进行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但对部分肿物,利用超声技术,可以发现其中具有特征性的相关声像图,如表皮囊肿、脂肪瘤等[2]。因此,积极探讨彩超在诊断实质性浅表肿物中的应用效果意义深远[3]。本文主要探讨在诊断实质性浅表肿物时应用彩超的临床价值,现作如下详细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371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性浅表肿物患者的声像图,同时,结合其声像图特征,比较良恶性的检出情况。在本次入组的患者中,包括男106例,女265例;患者年龄9~79岁,平均年龄(46.5±2.12)岁;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采用彩超进行检查,并均有术后病理作对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使用PHILIPS IU 22,HITACHI EUB-6500 HV,HITACHI HI VISION Avius超声设备进行诊断,其中,设置的探头频率均在5~17 MHz之间。具体操作为:让患者的肿物充分暴露后,在探头部位涂适量的耦合剂,对患者进行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二维图像情况,并查看肿物在软组织中的层次、形态、大小、后方回声、内部回声、边界和毗邻关系。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肿物的内部和周边部位血流情况,并使用脉冲多普勒准确测量阻力指数和最高流速的数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使用先进的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质性浅表肿物良恶性鉴别结果 在本次入组的371患者,全部为实质性浅表肿物患者。通过手术、病理学、活检确诊,其中,包括364例良性肿块(98.11%),7例恶性肿瘤(1.89%)。利用超声定性实现的结果准确例数为360 例(97.04%),总计包括病变13种。良性肿瘤有:脂肪瘤194例(52.29%);表皮囊肿102例(27.49%);血管瘤13 例(3.50%);神经鞘瘤10 例(2.70%);纤维瘤20例(5.39%);脂肪坏死7 例(1.89%);腱鞘巨细胞瘤4例(1.08%);其他良性肿瘤14例(3.77%)。恶性肿瘤有:脂肪肉瘤2 例(0.54%);转移性癌5例(1.35%)。

2.2 良恶性实质性浅表肿物超声表征比对 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有7.14%(26/364),不均匀回声有12.36%(45/364),不规则形态有6.59%(24/364),存在血流信号有4.95%(18/364);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有57.14%(4/7),不均匀回声有71.43%(5/7),不规则形态有71.43%(5/7),存在血流信号有57.14%(4/7),当中,转移癌和脂肪肉瘤超声表现呈低回声有85.71%(6/7)。由此可见,恶性肿瘤在上述超声特征方面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物患者(P<0.05),且恶性肿物患者在回声类型中主要以低回声为主。

3 讨论

当前,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自我检出浅表肿物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多[4]。在临床上,通常会对检查者使用超声技术以及高频探头进行浅表肿物的检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5]。在临床诊断中,会存在将良性肿物错误判断成恶性肿物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医生过于注重诊断时发现的偏恶性指标,比如,一旦发现不均匀回声、不规则形态、不清晰边界、丰富血流等情况就会作出恶性可能的判断[6]。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会产生各种表现同时存在于一个肿物内,为此,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医生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对病情加以甄别。在诊断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考虑到其中的1个或者2个指标,例如,判断良性肿物时就以边界清晰、回声均匀、不存在血流信号、形态规则,判断恶性肿物时就采用与之相反的判断标准。对声衰减、或者存在点状强回声或伴有声衰减情况就立即断然做出诊断。准确的检测结果,需要对患者的声像图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例如,当神经鞘瘤对神经产生压迫时,患者会出现麻木、疼痛的症状,对于这一情况,便就不能仅仅依据声像图改变做出最终确诊结论。恶性肿物通常均属于转移性癌,只有在检查时掌握患者示范存在恶性肿瘤患病史,再在对存有疑恶性声像图进行判断时才会更有信心[7]。另外,在实际检查的操作过程中,还应该采用科学的操作手法,并对检查仪器进行合理调节。比如,探头按压力度过重,很可能会导致有血流的肿物显示出不满意的血流结果,甚至误判断为无血流情况。同时,还有一些肿物血流难以显示出来,很可能是由于肿物内部的血流速不高,但在在操作过程中却错误地使用高速滤波进行检查,最终抑制了低流速血流等。为尽量控制误诊率,在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时,医生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相关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以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准确的治疗依据[8]。

本研究在诊断实质性浅表肿物时应用彩超进行诊断操作,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入组的371例患者全部为实质性浅表肿物患者。通过手术、病理学、活检确诊,其中,包括364例良性肿块,7例恶性肿瘤。利用超声定性实现的结果准确例数为360例,总计包括病变13种。良性肿瘤有:脂肪瘤194例;表皮囊肿102 例;血管瘤13例;神经鞘瘤10例;纤维瘤20例;脂肪坏死7例;腱鞘巨细胞瘤4例;其他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有:脂肪肉瘤2例;转移性癌5例。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有7.14%、不均匀回声有12.36%、不规则形态有6.59%、存在血流信号有4.95%;恶性肿瘤患者的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有57.14%、不均匀回声有71.43%、不规则形态有71.43%、存在血流信号有57.14%,恶性肿瘤在上述超声特征方面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物患者(P<0.05)。转移癌和脂肪肉瘤超声表现呈低回声有85.71%,该结果表明恶性肿物患者在回声类型中主要以低回声为主。

综上所述,诊断实质性浅表肿物时应用彩超准确性较高,同时具有更安全、更可靠、更方便、更经济的应用特性,可作为一种首选检查法在临床上投入使用,提高了患者的就医质量,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1] 卢伊涧,杨柳,陈彩,等.弹性成像对鉴别浅表组织肿瘤良恶性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6):152.

[2] 杨玲,刘得余,叶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肌肉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5):481-482.

[3] 李镇超,唐荣德,黄洁玲,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肢体局部肿物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2):1126-1128.

[4] 秦威,罗葆明,文艳玲,等.超声造影引导浅表肿物穿刺活检术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2010,7(4):432-434.

[5] 刘美云.高频超声对颈部肿物诊断患者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 (22):55.

[6] 王洋,孙文东.超声助显剂胃腔充盈法诊断巨大胃小弯良性间质瘤1例[J].当代医学,2014,20(5):48.

[7] 宋庆达,滕剑波,李吉昌.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分型[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3):525-529.

[8] 金叶,李萍,李凤华.胸骨上窝表皮样囊肿超声表现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6):10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18

辽宁 115003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墨妍 李曼 赵幼冰)

猜你喜欢
实质性浅表声像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