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媒介为载体的学校思政管理平台

2016-03-11 12:34杨徐
2016年3期
关键词:载体互联网

作者简介:杨徐(1991.5-),男,汉,湖北省钟祥市,助教,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校,学生管理。

摘要:全面强化大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对全民族的进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互联网作为相关的媒介载体合理融入到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当中,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以及课程教育方面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互联网来说,其所具备的广泛性、互动性、及时性以及多样性等可以对传统方面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善,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当中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互联网;载体;思政管理平台

近些年的发展当中,高校网络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理论探索以及实践探索经过了设立博客、建设网络、开通微信、微博以及培养网络评论员等相关形式,紧紧跟随者时代潮流,但是怎样才能争取抢占有关网络文化方面的主阵地,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方便对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主动权进行掌握。

一、互联网媒介为载体的学校思政管理的特点

(一)渗透性

网络上不会有教育者进行照本宣科,也不会对学生强加相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能够在微信或者是微博上自由进行言论发表,对相关的阅读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当思政教育利用客观、时尚的全新面孔悄然呈现在手机或者是电脑上的时候,学生大多都会欣然接受,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反感以及抵制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教育。

(二)广泛性

网络思政教育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有关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除了主旋律的有关教育以及本土文化之外,同时还存在国际视野以及世界文化。不但具有抽象的理论和理想教育,同时还有切身实践的机会以及现实应对教育。在网络当中包含着视频、图片、文字以及应用软件等有关信息资源,同时还拥有相关的信息传播功能。与较为滞后的有关思政理论教材相比,广泛的、丰富的网络内容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能切实满足不同学生实际的需求,妥善做到因材施教。

(三)平等性

教育主体指的就是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实施者、发动者以及承担着。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之下,对于信息资源获取方面的平等性,使得相关教育者无法再保持信息的“支配权”以及“先导权”,并且也很难利用“信息过滤”的有关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单纯的教育,相关的教育主体已经不能真正独占教育方面的“话语权”。对于这种平等性来说,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情感交流方面的真实性以及直接性,让教育者更强的亲和力以及人情味。

二、学校思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未能占领网络主阵地

网络信息具有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特点,学生如果不具备足够的自制力以及分辨能力,很可能会被不良信息所迷惑。如今学生在微博当中所关注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娱乐或者是体育等,反而没有关注学校官方微博;并且学生上网的时候通常更喜欢看电影或者是玩游戏,极少有主动在网上进行党校团校学习;负面信息容易被传播,经过某些个体或者是组织刻意进行炒作推动,很多负能量在网络当中大行其道、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网络建设没能有效适应相关形势的发展,不具备应有的影响力,无法变成学生在思想价值观方面的引路人。

(二)网络思政教育方式简单落后

如今,很多网络思政教育仅仅只是把传统当中的思政教育课堂利用简单的形式进行搬家,在相关的形式设计方面非常单调刻板,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及自我教育,没有在根本上对单向灌输的有关模式进行改变,无法满足大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心以及新鲜感。虽然没有传统课堂当中的束缚,但是单向“网灌”的实际教育效果与理想相差甚远。网络思政相关教育者一定要切实认识到,网络仅仅只是一种媒介、一种方法、一种载体,我们可以将思政教育全部搬到网络,但是网络却不能直接增强思政教育实际的吸引力。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都已经具备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简单直接的网络思政教育不但无法达到效果,同时还有可能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反感以及抵触。

(三)思政教育队伍网络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在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是整个网络世界当中的原住民,而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70”教师,则大部分都是网络世界当中的“移民”,甚至是“难民”。在如今思政教育逐渐网络化的相关过程中,许多教师还没能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法,其具体体现在以下有关方面。

首先,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网络化所具有的重要性。对于网络时代来说,谁能掌握在网络世界当中的发言权,谁就可以引领时代的思想以及潮流。但是如今思政教育者对于线下教育以及课堂教育早已习惯,对微信微博等方面的官方账号不善于进行打理,而思政网站也大多都只是用来发通知公告或者是新闻。对于思政网络化方面的认识不足,使得教育者不能充实所需的相关思政理论以及网络技术,不了解网络方面的发展更新,从而致使网络思政教育有关工作的欠缺。

其次,就是新媒体运营以及互联网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来说,其不但需要教育者有着深厚的有关理论教育方面的基础,同时还必须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网络思政方面的专业性以及吸引力。当今从事思政教育的有很多都是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部等有关教师,和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学生相比,思政教育者对于接受新事物上的能力比较弱,在互联网当中得到信息的效率相较于学生要低很多,教师与学生之间隔着非常多的信息。学生时常会使用到果壳网、知乎网、人人网、微信、微博以及手机APP等,而对于教师来说则使用的非常少,甚至没有听说过,更谈不上利用这些网络媒体合理的引领学生思想了,尽管通过适当的培训之后,可以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网络素质,但是网络技术更新非常快,部分岗位方面的教师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致使思政教育者在网络素质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学校思政教育网络载体建设有待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发展,有关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网络载体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由思政教育网站方面的建设,一直到打造校园BBS,由促进辅导员博客,一直到设立相关的官方微博以及微信账号,对于高校网络思政方面的教育来说,其一直在摸索的过程中前进。但是网络思政教育相关载体总是存在少人问津以及自娱自乐的一种尴尬局面,实际的网站点击率非常低,微博粉丝数量非常少,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内容枯燥无味;新媒体建设非常缓慢;缺少精品载体等。

三、以互联网媒介为载体的学校思政管理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的海量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

当今时代,很多高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建设当中通常缺乏正确合理的方向引导以及规划,进而使得思政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课程。不过在互联网的产生以及发展当中,互联网本身具备的海量性能够在根本上对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丰富,大量有关思政教育方面的信息在通过分档以及归类的根本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规范的框架,方便相关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政信息进行阅读。其中,有关人民网当中对于各类信息进行了有序的整理,这里面含盖着要闻、新闻、要闻要评、地方新闻、图解、科教以及财经等等,教师能够在思政教育当中有选择性的对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选择,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同时还可以起到对思政教育有关信息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

(二)互联网的即时性传递了思政教育信息

我们知道,互联网是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发展而诞生的,其具有的即时性能够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传统之中的思政教育方式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内容非常枯燥,缺乏特色,与此同时教师所依照的思政信息通常以相关的思政教材为主,这不但使得内容上过于落后,同时在形式更新上也过于缓慢,桎梏了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进步发展。但是对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的应用,能够使信息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更新,同时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但能够合理展现思政教育方面的最新要求,同时互联网当中的

思政内容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就人民网来说,其各类信息实际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例如,拥有代表性以及影响力的一些热点新闻在通过编辑人员进行组稿之后,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呈现在头版之上,同时广大网友具体发表的言论也能够得到及时更新,对于高校思政教师来说,如果将人民网作为进步发展的载体,可以使思政信息得到不断的更新以及丰富,从而切实提升思政教学方面的实效性。

(三)互联网的互动性增强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

传统当中的思政教育模式有关内容非常单一,并且其内容极少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通常都是政党新闻或者是各类理论新闻等,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学生不能和教师在课堂当中实现共鸣,同时也不能提升思政教育实际的效率。而互联网能够为思政教育开辟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就人民网来说,在对于国际新闻、理论指导以及政党新闻进行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教育新闻、娱乐新闻以及生活新闻,例如当今困扰大学生的相关就业问题、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出现的轻生行为等。这样的新闻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指导以及健康教育。与此同时,在人民网当中所设置的有关评论栏目,也能够变成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关键因素,教师以及学生依照人民网当中的网民评论,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其变成交流沟通方面的主要平台。

四、以互联网媒介为载体的学校思政管理的新平台

(一)积极借助互联网,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非常快捷,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使得思政教学的有关形式逐渐变得多元化。就人民网来说,高校思政教师能够凭借多媒体技术,把人民网当中的有关内容切实搬到课堂上,凭借典型的有关理论知识以及思政案例进行融合发展,这样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对于相关的思政理论有所认知以及理解。除此之外,还能够借助人民网当中的相关交流平台以及评论专栏,引导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的新闻案例做出评论,对自己的意见以及看法做出表达。这样的模式不但能够改变思政教育有关时间以及空间方面的局限性,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实际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进行改善。

(二)加强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在互联网逐渐兴起以及普及之后,当代大学生身为互联网应用的一个主要群体,其具体的思想观念在进步发展当中逐渐发生改变。因为大学生好奇心一般都比较强,对于不良信息方面的辨别能力差,有很多大学生通常将互联网当成张扬个性的有关平台。所以,思政教师应该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网络观念,使大学生可以在有效应用网络资源,并且在课余生活当中,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大学生自身的思政意识。根据这种情况思政教师应该推荐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人民网。因为人民网受到管理以及监督,所以很少出现不良信息,对于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人民网当中的信息拥有舆论引导的有关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思政教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的发展势头已经势不可挡,整个网络化的进展步伐正在逐渐加快。高校相关的思政教育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网络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紧紧跟随着网络潮流,从而打造出精品网络思政相关教育平台,切实发挥以及完成思政教育所具有的凝聚作用以及宣传效应。(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闰从山.打造互联网媒介为载体的学校思政新平台[J].新闻战线,2015,(09);108.

[2]徐俊.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情理互动机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

[3]李林朋.如何开展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267.

[4]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60.

[5]叶绍义.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2012(12);69.

[6]祁承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56.

猜你喜欢
载体互联网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