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创新运行模式

2016-03-11 17:07林颖童
就业与保障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培训学校

林颖童

校企合作符合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就业,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过程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现场的专业教学,和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享受获得成功过程的快乐,实现毕业与就业接轨。校企合作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都有极大的帮助,并为学生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的负担。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用工紧张时,学生停课去顶岗,合作层次低,缺乏深度和广度,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校企合作方式应寻求创新。校企合作与创新意识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创新意识可使企业增强生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为企业创利,并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和不同的发展方向,可形成多元化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

本人从企业工程师转岗到技工院校来当教师,之前在企业不仅学习到了专业技术,还掌握了企业中的一些先进的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模式,比如项目管理PDCA模式。关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个人认为可借鉴PDCA模式,这个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1.P(plan的缩写)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计划和方案的制定。

2.D(Do的缩写)执行,根据现有信息和状况,进行对策实施。

3.C(check的缩写)检查,分析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act的缩写)修正,对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尽可能提出改善方案。

该PDCA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项目的过程,通过该模式的循环应用可不断完善该项目,使之可持续发展并不断优化。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参照PDCA模式进行运作,但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密切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一、在计划实施前,需认清现状,提高忧患意识

(一)学校方面:现阶段本省大部分技工院校都面临生源数越来越少的问题和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与专长不一致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解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没有学生,学校将失去生命力,全体教职工都将面临失业的威胁。故针对该问题,学校需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加大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面对现阶段学生就业与所学与专长不一致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机会,加大对口就业的成功率。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校的全体教职工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对工作压力感,居安思危、砥砺不息、把握现在、着眼未来,促进学校发展。

(二)企业方面:近几年我国出现 “用工荒”现象,特别是沿海等发达城市缺少大量的技术人员。如果该现象持续几年,将出现企业、工厂不能正常运转和经营,失去活力和竞争力,甚至造成企业破产或倒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避免此现象的产生,企业需提前做出预防措施;而校企合作将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预防措施,使从学校的学生“对口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两难”问题转变为校企“两利”局面。

二、校企合作的前期策划

(一)学校方面:

1.校企合作团队的成立

原先的校企合作只是在企业用工困难时需要学生去顶岗实习或半工半读,基本上没有什么前期策划,造成学生的学习盲目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脱轨,工作效率低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需要改进,需要前期策划。该前期策划可借鉴PDCA模式,要成立校企合作团队,选定课题,确定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进行活动安排和分工,分析可能存在的困难及成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所谓的“校企合作团队”,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共同服务对象的群体,这个团队中既有专业教师,也有企业技术骨干。校企双方在建立这个群体时,应要求各个成员在校企合作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须以实现优势互补为原则,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目标,在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职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和合作。校企合作团队的成立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核心。

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团队的成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实现:一是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出具有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比如:让在校的教师经常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培训中去,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锻炼和实践、脱岗实习或集合培训。二是让企业的业务精英加入到教师的行列或聘请一些企业中的精英充当“兼职”教师,但需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比如:作为一名团队中的机械教师:就必须精通机械专业知识并熟悉企业的相关生产流程、产品的开发和制作过程以及产品的后期保障过程等相关知识。

2.以校企合作为课题、确定目标、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团队的建立,该团队的建立需以人为本,重点要明确技工院校学生的目标和提高技校学生的能力。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中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培养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校企合作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为根本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的目标可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同时将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即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封闭型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开放型双向教育,即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应该说在大的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校企之间,要对近期和长期的合作目标进行细化分析,做到统一规划,有针对性地分期制定对策,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点到面,最终实现全面融合。比如:如果我校与福耀玻璃等大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可针对玻璃的形成和加工过程进行短期培训或直接进行就业培训,让学生了解玻璃的生产流程、加工工艺,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和制度等实用性内容进行公开学习,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约培训时间和成本。

(二)企业方面:

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前期策划中应对学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或资源。比如:企业中什么岗位缺人,需要什么人才以及培训要求等信息?企业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来兼任校企合作团队的教师或安排一些学校的优秀教师到企业中实习或培训,企业可在学校内进行设备投资或与学校联合进行校办工厂的技术和资金投资等。

大部分企业的目标是:把企业的规模扩大,提高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加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的质量等级,做世界第一的产品。从经济方面考虑,校企合作的投入较小,但取得的收益可能较大,是切实可行的选择。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人才的储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具备竞争力的根源。比如:通过校企合作有效缓解“用工荒”问题,为企业节省新员工的培训费用以及一些新产品的联合研发,可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并取得技能上的创新与突破,可直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校企合作的执行

校企合作的执行过程即对策的实施过程,可借鉴PDCA模式中的对策实施部分,难点是当实施过程无法进行时,必须对“对策”或“措施”进行调整。具体该如何进行调整?请看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加强基础教育,培养“特长生”

所谓的“特长生”是指技工院校培养的具有精通某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实现培养“特长生”的关键是加强基础教育,在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高技能领域发展。如何加强基础教育,本人建议可通过以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行:

(1)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的直观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2)有条件的话就进行现场教学或现场的操作培训,条件不允许的话建议进行视频教学或微格教学并在重点位置进行强调;

(3)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相结合,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应注意边实施,边检查效果。在“学”中“做”的过程,应注意当实施过程无法进行时,必须对“对策”或“措施”进行调整和做好过程记录。

2.加强针对性培训,学习掌握高新技能

关于针对性培训是指不同专业针对不同工作的培训,例如:汽车维修专业可与汽车厂、汽车4S店等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数控专业可到机械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进行实习;还有烹饪专业可直接到酒店等服务行业进行实习或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在学习的同时增加收益。培训的对象应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加强针对性培训的同时,学生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最好以实践需求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掌握高新技能。比如:学习机械类的学生可将企业中的一些悬赏的研发项目、新产品的开发等课题带回学校,通过学校的资源或先进的软件(UG、CATIA、PRO-E、CAXA等)进行模拟仿真并在学校的设备上进行加工和制造。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学生将学到许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掌握了高新技术,甚至培养了一些研发能力,为高技能研发的合作创造机会。

(二)企业方面:

1.加大力度挖掘适合校企合作的岗位,尽量多地提供专业工种对口的岗位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相应专业工种的实践能力。

2.多创造现场培训或类似于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相应的工作岗位的认知。

3.企业可在校园内进行设备和技术投资或与学校联合开办校内工厂。

4.企业选择适当的科研项目让教师学生参与项目开发。

四、计划实施效果的检查和改进

校企合作实施后,具体的效果如何、还可能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检查和修正这两个环节,这些环节也可借鉴PDCA模式中的C(检查)和A(修正)两部分,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比如:

(一)技工院校方面在原先的校企合作模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或保障措施如下:

1.脱离市场需求,学校培养人才的盲目性,造成和企业所需人才不匹配

学校在招生、课程设置、技能培训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和市场需求相匹配,造成“人才荒”、“人才浪费”的局面。该问题的解决校方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效果反馈来开设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和实习课。

2.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

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干”精神。

3.未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缺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打破固有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和应用高科技手段到实践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4.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措施较少

要让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产业接轨,学校首先应该创新专业教师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引导、鼓励、扶持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掌握产业高新技能。当前,学校普遍存在对教师的考察过于形式、激励措施较少等现象。为了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应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快良性激励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5.学校的奖惩措施不到位

技工院校应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主要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完善校企合作的成效。

6.保障措施: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二)企业方面在校企合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校热企冷”现象,即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企业参与合作往往仅局限于解决当前的用工问题,有明显的功利性,缺乏长远规划和共赢意识。正因如此,校企合作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团体,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顺序;无暇投入太多精力参与学校为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等。建议企业从长远考虑,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培训力度,短期的投资可带来长期的收益。

2.企业资源共享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企业应加大对学校的资源共享力度,提高对学校的投入,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激励学生学习掌握企业实用的技术和技能。

3.政府的目标高,但保障措施低

现阶段我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如:加快实现普通大学向高职院校的转型、加大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财政扶持等,但政府在帮助、促进技师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方面的实际有效的措施很少,体现在口号较响,有效的保障措施较少。而德、美、日、澳等先进国家的校企合作成功是靠完善的法律来保障。我国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来保障学校和企业的利益。

五、反思与总结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步入社会,可培养出大批量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将会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社会竞争优势;提升双方可持续发展能力。校企双方按其投入合理分配利益,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双利”局面。通过新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PDCA模式),可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使其改正。通过该模式的循环应用将不断改善以往的弊端,提高工作效率和严谨性,并通过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该模式的执行方案。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们应抓住机遇,加大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力度,开拓思维,形成“政府制度保障、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校企优势互补”的创新思维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努力达成校企共识,互惠互利,提倡“实干”精神,通过创新思维的方式把校企合作做深、做实。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二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培训学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