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以纺织企业为例

2016-03-12 02:17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李凯
中国商论 2016年22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纺织升级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李凯

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以纺织企业为例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李凯

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大的产业,其下游产业种类繁多,在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冲击和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理念的实现、技术价值的转换都需要通过职工职业技能来完成。因此要积极发挥政府、行业、学校的服务功能和技术支撑作用,形成“政—行—校—企”多方合作机制,形成合力提高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以点及面,助力于整个纺织产业以顺利实现转型。

纺织企业 职工技能培训 “政—行—校—企”合作机制

纺织产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在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冲击和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背景下,纺织产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等诸多压力,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 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特点以及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1 从“重规模”到“重品质”的转型升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开始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寻求产品的多样性,在纺织品材质、图案设计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如面料要求健康舒适、方便耐用;设计要求美丽自然,个性时尚,既包含文化元素又体现时代潮流。而目前,纺织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就是产品同质性严重,产品工艺简单、附加值低、过分追求规模效应而忽视了产品品质的提升。因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认为,当前的转型升级应调整化纤产品向多元化、差别化发展,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提升;着重解决面料的高档整理技术;提高印染后整理水平、加强家纺产品符合技术等[1]。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技术的进步才能完成品质的改变,而实现技术的价值需要通过人力资本的技能来达成。

1.2 从“单一实体营销模式”到“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

外销是纺织业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但在国际需求市场疲软的大背景下,实施内销外销并举是浙江纺织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点。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的出现给纺织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机遇是可以拓宽销售范围、提高销售效率、节约销售成本、丰富信息资源,提高竞争能力等;挑战则意味着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和整个运营模式的革新,包括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的合理化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和运营、库存和物流、消费安全保障等。而应对这些挑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提高职工工作技能来实现营销模式的升级。

1.3 从传统纺织工到“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

近几年纺织业的“招工难”问题日趋严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纺织企业工资水平对劳动者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国内汇率变动、工资上涨、成本上涨等因素使得企业疲于应付,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有使其恶化的趋势,在此状态下,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让利润率不高的纺织企业难以应付,其工资水平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则越来越低。二是其他行业对纺织行业人力资本的冲击。行业的变迁影响着劳动者的就业,近几年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其职业吸引力逐步增强,特别对于年轻劳动者,使得手脚麻利的年轻人离纺织行业越来越远。“招工难、用工难”问题加速了“机器换人”生产模式的应用,促进了纺织产业的机器化生产,推进了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浙江绍兴华茂化纤有限公司,购买了很多进口加弹机,包括德国原装进口的巴马格机台46台,日本TMT公司33h机台42台,目前已经投入了3000多万元。智能化机器生产将成为纺织企业主要的生产工具,机器的使用和效用最大化也对企业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从高能耗、高污染到绿色纺织的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点,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发展现代纺织(绿色纺织)将摒弃消耗不再生资源、污染环境等弊端,这一转变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提高资源使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材料可再生、可循环,工艺过程清洁等途径可以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托技术创新战略,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种可利用的研发力量,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尽快产生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走差异化道路,以不断获得关键技术为基础,增强应用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开发功能差异化产品,满足甚至是创造市场需求[2]。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提高企业内部职工技能水平,还需要借用外部力量,协同其他机构开展研发创新。

2 纺织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需求分析

2.1 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对职工职业技能的新要求

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理念的实现、技术价值的转换都需要通过职工职业技能来达成。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后将会实现生产工艺精细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生产标准规范化,生产管理科学化等,而纺织产业原有的人力资源在管理结构、文化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都无法满足转型升级后的发展,因此,纺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再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产业转型升级后的诸多改变必将给企业职工提出新的职业要求:更新生产管理理念、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创新经营策略、树立绿色纺织理念、提高战略性规划能力、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在生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营销战略调整等方面具有深入思考与实践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学习纺织品国际先进标准,掌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等,而这些包含新知识、新技能、新素质的职业再培训任务企业已无力自我实现。

2.2 纺织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上已经逐步走上了轨道,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如:职业技能培训没有针对职工的实际需求;对职工的技能培训不连续;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3]。对于纺织行业除上述问题外,还存在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缺乏科学的课程设置、缺乏健全的培训考评机制等问题,使得现有的培训出现了输入接受不对称、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

3 纺织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对策研究

建立“政行企校”多方联动机制,探寻合作途径,是帮助纺织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纺织企业实现平稳顺利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以职工技能培训为切入口,探寻政府激励、行业支持、学校服务,企业实践的合作机制,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促进校企合作、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1 建立政府支持、行业指导、学校服务、企业受益的合作机制

“政—行—校—企”培训机制是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建构的职工培训体系。纺织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能够较好地发展产业链;行业交流是纺织产业人员学习和沟通的桥梁,通过加大与行业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能够提升自身的发展空间,弥补各种缺陷和不足;学校掌握较系统的理论知识,高校所开设的纺织专业教育是纺织企业应该学习的,通过加大与学校的合作,能够较好地进行培训交流和沟通[4]。当下,纺织产业“政—行—校—企”职工技能培训合作机制是改善纺织行业人力资源现状,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2 优势分析

3.2.1 能够提升职工技能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政—行—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实行使纺织产业自身得到优化,从而提升职工技能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是培训的重点,确保培训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在培训中,充分发挥“政—行—校—企”的作用,可以达到共同合作、共赢的目的,使得培训针对性强、专业性突出、培训效果明显,从而极大地提升自身技能,并将技能真正运用到纺织实际操作中去,促进纺织产业的再发展。

3.2.2 能够提升职工技能培训的系统性

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体现企业文化和精神的手段。多方联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问诊把脉,帮助企业制订年度业务技能培训计划,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培训,在做好岗位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兼顾相关职业素质培训,保证培训的多元化实施,提升培训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3.3 实施路径

纺织产业实行“政—行—校—企”合作机制是对于自身发展缺陷的弥补,不断实现人才培养、技能培训、资源共享、交流互助,实现纺织产业的互赢共利。

3.3.1 提升职工对知识、技能的重视度

职工培训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纺织产业需要的是技能和技术,企业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在职工原有技能的基础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与素质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有序开展培训。通过培训,让职工了解系统的知识、技能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从中学到实践知识,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将其真正运用到具体的工作行为中。通过培训,树立职工的技术创新、技能更新意识,逐渐提高职工对知识、技能培训学习的重视度和投入度。

3.3.2 健全相应的人才培训制度,为多方参与提供保障

纺织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一是制定人才培训制度。加强对于人才质量的管理,完善纺织企业的人才管理体系,本着人才第一的原则去制定人才培训制度,遵循纺织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确保培训制度的合理化、完善化。二是要健全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应该将人才标准进行科学的界定,将业绩作为重点,构建由品德、知识、技能、能力等要素为主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地进行人才类别的评价。三是要健全和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人才交流度,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的人才机制。

3.3.3 健全激励和考核制度,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培训

加大纺织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本着公平、竞争、高效的激励原则,在分配方面,向有突出贡献者和成绩突出的员工倾斜,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制定相关激励措施主要是将员工应该完成的工作量、个人素质、道德等纳入激励机制,不断鼓励员工。考核只是一种规定,力求使员工积极上进,树立学习意识,改善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1] 于斌斌,陆瑶.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进展与述评,2013(4).

[2] 童相娟,殷庆坎.浙江纺织业该如何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09(4).

[3] 苏美娟.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完善的路劲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5).

[4] 邱远.新形势下构建服务紧密型地方高职院校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6).

F404.1

A

2096-0298(2016)08(a)-018-02

李凯(1983-),女,河南林州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纺织升级
澳洋纺织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自主阅读,快乐升级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