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疗

2016-03-12 03:59常卫波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0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胃肠炎流行性

常卫波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疗

常卫波

(河南省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

为了探讨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疗,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诊疗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目的是提高对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认识,并做好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病学;预防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各种年龄猪均易感。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哺乳动物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目前,该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

1 病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形态略呈球形,在粪便中的病毒粒子常呈现多形性,直径为90~10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呈皇冠状。病毒核酸为线性单股正链RNA,具有侵染性。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不能凝集人、兔、猪、属、犬、马、牛、羊的红细胞。对外界抵抗力弱,对乙醚、氯仿敏感,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灭。病毒在60 ℃30 min可失去感染力,但在50 ℃条件下相对稳定。病毒在4 ℃,pH5.0~9.0或在37 ℃,pH6.5~7.5时稳定。

2 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以哺乳仔猪最为严重。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本病主要在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发生。我国从12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本病的高发期。本病在猪体内可产生短时间(几个月)的免疫记忆。它常常是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2~3周后临床症状可缓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唾液等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或者其他带病毒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传播媒介。传播途径是消化道。转群、卖猪或进猪后4~5天,青年猪或育肥猪出现急性暴发性腹泻时,可发生本病。该病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也有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发病。近年来,流行区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3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伴随呕吐。经口人工感染的潜伏期,新生仔猪为15~30 h,育肥猪为2 d,自然感染可能稍长些。该病常以暴发性腹泻的形式发生在非免疫断奶仔猪或各个年龄段的猪。病猪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粪便如水,呈灰黄色或灰色。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少数病猪出现体温升高1~2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尤其是繁殖种猪。临床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临床症状越重,1周内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后2~3 d内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可达50%。断奶猪和育肥猪以及母猪常呈现精神沉郁和厌食症状,持续腹泻4~7 d,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表现沉郁、厌食、呕吐等临床症状,如果护理得当,没有继发其他疾病,猪很少发生死亡。但也有幼龄哺乳仔猪可能不发病,而较大日龄的青年猪或育肥猪可能出现急性死亡。

主要病理变化为小肠膨胀,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个别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变短,重症者绒毛萎缩,甚至消失。胃内无内容物,或充满胆汁样的黄色液体。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

4 诊断要点

4.1 一般诊断

本病在临床、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明显差异,只是猪流行性腹泻的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也较缓慢。根据这点区别可以区分出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如需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该病的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诊断方法有免疫电镜、免疫荧光、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法、RT-PCR和原位杂交等。其中,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而ELISA最大的优点是可从粪便中直接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目前这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需要采用适用于PEDV-G1株生长的PK-15细胞,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RT-PCR可用于细胞分离毒和粪便毒的检测,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好,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5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未特效药物和疗法,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采用全进全出制度等。由于该病发病日龄小,发病急、病死亡率高,依靠自身的主动免疫往往来不及,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手段。易发生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地区,可选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免疫,采用交巢穴或肌肉注射,母猪产前20~30 d注射,可使新生仔猪获得被动保护。

本病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主要包括:①隔离(14 d内将分娩的母猪)、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人员流动。②病猪注意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同时停料1~2 d。③治疗:可利用葡萄糖、甘氨酸及电解质溶液。抗生素治疗对流行性腹泻没有效果,但可防止继发感染。猪干扰素可以降低体重损失,与单克隆抗体配合使用可以保护仔猪。高免血清可作紧急预防之用,新生仔猪每天口服高免血清10 mL,连用3 d,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编辑:张淑凤)

S858.28

A

1006-799X(2016)20-0050-02

常卫波(1987-),男,河南林州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疾病的研究和动物产品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胃肠炎流行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