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现状及措施

2016-03-12 04:15杨芳刘瑞刚徐芳吉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饲养量清水县畜牧

杨芳,刘瑞刚,徐芳吉

(清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清水 741400)

清水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现状及措施

杨芳,刘瑞刚,徐芳吉

(清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清水 741400)

本文就清水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现状,清水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开展情况及特点做了分析,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养殖污染整治;现状;措施

近年来,清水县严格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认真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扩大宣传、推广技术、强化监管,有力推进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1 清水县畜牧养殖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畜禽饲养量达371.79万头(只),同比增长10.8%,其中黄牛饲养量达21.53万头,鸡饲养量达294.39万只,猪饲养量达39.53万头,羊饲养量达18.02万只。全县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132个、规模养殖场203个养殖专业村121个,规模养殖户13401户。牧业产值、人均牧业纯收入分别达5.91亿元和1416元。

2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开展情况及特点

2.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职责

一是成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二是落实县直干部和乡镇畜牧中心工作人员分片包干到村联户的工作责任制,运转高效的三级联动机制。

2.2优化产业布局,落实准入制度

一是合理优化布局,认真落实禁养区限养工作,制定畜禽养殖发展规则,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制度。二是落实准入制度,严格开展畜禽养殖档案和标识管理工作,规范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加强养殖场的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法》规定。

2.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治氛围

组织规模养殖户认真学习新《环保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下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告知书》、《规范使用兽药告知书》、《规范使用饲料告知书》、《小反刍兽疫防控宣传告知书》、《布病防控宣传告知书》等“五告知”,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10期1 000人次,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2.4突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通过大力宣传,公布举报电话,禁止养殖场直接向河涌排放废弃物,严厉打击了乱丢弃死亡动物的行为。二是同时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主动请环境监察部门加大了检查监管力度。

2.5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行实用治污技术

建造排粪排污渠等污染防治工程和无害化处理池等基础设施,提高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能力。在一般规模养殖场推行简易可行、投资成本低的“粪尿分离”、“干清粪”、“沉淀池”等人工和物理方法,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将收集的畜禽粪便堆积、发酵进行厌氧处理后,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各养殖户推广应用沼气发酵技术,有效实施了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

3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

部分畜禽养殖户只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不愿意投资建设治污设施。

3.2部分养殖场治污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

部分养殖场因技术、成本等各种原因,治污设施没有充分利用,偷漏排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治污的成效。

3.3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对养殖户违规排放、干湿分离不彻底等现象,缺乏约束机制,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对违规排放的处罚力度不大。

3.4新技术的引进应用还存在差距

对引进与推广应用畜禽排泄物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如生态型、发酵型、零排放等模式)的力度还不够。

4 建议及措施

4.1加强宣传培训,增强环保意识

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大力倡导清洁养殖、生态养殖,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穿到畜牧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环保自律意识和清洁生产技术水平,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控制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并为之积极努力,共同推进该县的养殖污染治理工作。

4.2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整治成效

由于养殖业存在动态变化,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未列入确定的治理任务,建议组织力量,开展排摸,重点实施新增规模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工作,确保不漏一户。

4.3转变发展理念,推进科学养殖

一是推进生态养殖建设。在加紧开展整治工作的同时,规划建设“设施配套、生态高效”的标准化生态养殖场,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和清洁养殖技术。二是积极推进产业提升。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养殖,科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研究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制订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实现畜牧产业的“控量、提质、增效”。三是推进农牧结合。研究制定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坚持农牧结合,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扩大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4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制订畜禽污染治理长效管理的办法,在养殖重点镇建立健全监管网络,指导、督促农户正确使用治污设施,加强日常监管工作。二是强化行政执法。探索实施实行养殖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加大对偷排乱放现象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已经建好设施的养殖户,有设施不用或不按规定使用,以设施掩人耳目,继续对外直排污水的,予以重罚,防止治理工作出现反弹,确保“长治久安”。三是推进社会化服务。通过鼓励和扶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治理,实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形成从干粪和沼液的收集、加工、运输到生物质有机肥的生产、销售到农作物利用的“有机”产业链。

(编辑:赵鹏飞)

S815

A

1006-799X(2016)17-0025-02

杨芳(1987-),女,甘肃清水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饲养量清水县畜牧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全国家蚕发种饲养量超1千万张(盒)以上的9对杂交组合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小小绿茵场,放飞学子梦——甘肃省清水县第三中学校园足球侧记
北魏古城遗址的历史渊源
浙江蚕种70年(I)
入村记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单笼饲养量对山麻鸭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