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高热病之我见

2016-03-12 04:15李守俊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热病病理变化猪群

李守俊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畜牧局大兴兽医站,山东临沂 276707)

生猪高热病之我见

李守俊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畜牧局大兴兽医站,山东临沂 276707)

猪高热病又被称之为“高热综合征”、“猪无名高热病”或“猪高热征”。它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多发,以持续高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症。具有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治疗效果差、经济损失大等特点。本文论述了生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提出防治措施,希望为防治猪高热病提供帮助。

猪高热病;特点;症状;防治

由于不同病例中检测到的病原种类较多,临床上除具备“高热”这一普遍临床特征外,不同病猪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差异也较大,主要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

1 发病特点

高热病已经成为散养户、小型养殖场常发病、多发病,危害越来越严重。该病多是由严重的病毒与病毒、病毒与细菌、细菌与细菌之间的二重或多重感染,极少数以单独感染发生。猪群各个阶段发病率均高,病程大致3~4周,怀孕后期母猪和哺乳仔猪死亡率特别高。发病急、传播快、病程长,单纯肌注药物效果不理想,难治愈,特别是高温、高湿是高热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2 流行特点

猪群表现急性感染,仔猪发热,呼吸困难,一过性末梢皮肤充血或发绀,之后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出生仔猪第一周死亡率明显增加,继发细菌感染增加;断奶仔猪生长不良,同龄猪个体差异很大。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带菌猪,耐过猪可长时间带毒并不断向体外排毒。空气传播是主要方式,孕猪感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公猪也可通过精液感染母猪。经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系统的工作,证明引起“高热病”的主要原因为“变异株蓝耳病病毒”。目前该病在全国主要养殖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3 临床症状

3.1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 d),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3.2慢性型

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猪传染性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3.3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4 病理变化

4.1大体病变

无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则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心包炎、腹膜炎、胸膜炎及脑膜炎等。

4.2病理组织学

PRRSV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PRRS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不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5实验室检查

炎。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PRRS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宽,单核细胞浸润,及2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PRRS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随着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和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PRRS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PRRS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

5.1病毒分离鉴定

取病猪肺,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观察细胞病变,并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原。

5.2血清或体液抗体检查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血凝实验。

6 防治措施

高热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及对症治疗,其中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蓝耳病性高热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6.1保持饲料饮水卫生

饲料厂和养殖场应严格控制使用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猪。选择有效的防霉剂及毒素吸附剂,如霉可脱、脱霉剂和霉可吸等,添加量视霉变情况添加0.05%~0.2%。给猪饮用清洁饮水。

6.2建立完善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

切实搞好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平时做到每周消毒2次以上,发生疫情要1次/d或2次/d消毒,消毒剂要使用2种以上,交替使用方可奏效。粪尿与污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灭鼠、杀虫、驱虫;夏、秋高温、高湿季节搞好防暑降温和消灭蚊蝇工作,使用黑色聚乙烯网将整幢猪舍封严,既防暑降温又防止蚊、蝇进入,对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良好效果。

(编辑:晏兵兵)

S858.28

A

1006-799X(2016)17-0049-01

李守俊(1964-),男,山东临沭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热病病理变化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黄帝内经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趋向出人意料的进程:艾迪斯·华顿的《罗马热病》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