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2016-03-12 04:15杨平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鸭舍雏鸭鸭群

杨平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局中峰乡畜牧兽医站,四川雅安 625100)

浅析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杨平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农业局中峰乡畜牧兽医站,四川雅安 625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养殖业发展迅速,为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应加强对鸭养殖业的重视。在养鸭过程中,疾病始终是困扰养殖户的关键问题,会大大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产生威胁。病毒性肠炎,又称之为鸭瘟,是养鸭过程中的常见类疾病。为此,本文就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旨在为后续鸭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雏鸭;病毒性肠炎;诊断;防治

病毒性肠炎,即鸭瘟,是鸭群最为常见的疾病,属于一种热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类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发病与死亡率较高。在鸭群中,最容易受到病毒性肠炎病毒侵袭的群体为成鸭,相对来讲,雏鸭患病的几率较低。为了从根源进行控制,应从雏鸭开始,若雏鸭一旦感染鸭瘟,雏鸭的死亡率要比成鸭高,会对鸭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若想缓解此类问题,应加强对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以防治,以降低经济损失。

1 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

1.1流行性病学

通常情况下,种蛋孵出小鸭3 d后,容易感染病毒,5 d后会逐渐死亡,当雏鸭长至15 d左右时,达到病毒感染与流行的关键时期[1]。10 d后出发病死亡的雏鸭,有将近八成的雏鸭是由于类似于鸭瘟的“香肠样”病理而发生的,通常会被误看做雏鸭瘟。此类病症尽管在产蛋之前就接种鸭瘟灭活疫苗,该疾病的发病率仍旧很高。一旦患上病毒性肠炎,在雏鸭龄在15 d左右时,是雏鸭死亡的高峰期,死亡率将近为80%,严重的情况高达100%。患病的雏鸭是关键的疾病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来进行感染,且此类疾病的发病不会受到明显的季节性限制,但是主要的流行季节为春秋季节。此外,在潮湿、阴凉、多水的区域,是病毒性肠炎流行较为严重的地段。

1.2雏鸭发病情况

雏鸭病毒性肠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时间通常为3 d左右,起初,患病的雏鸭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现象,食欲下降,行动较为困难,且排出的粪便主要表现为灰绿色、绿色的稀粪。此外,雏鸭的眼部会出现严重的流泪,分泌浆状的物质。由于雏鸭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一旦感染病毒性肠炎,身体素质会大大下降,生长发育停滞,死亡率高[2]。

1.3症状表现及病理

患病的雏鸭出现严重的食欲不振,且呼吸困难,粪便很稀,且在肛门的位置会黏有一定的粪便,且患病的雏鸭在站立时不稳,甚至还会出现抽搐现象,极易导致昏睡性死亡。

小肠黏膜若出现出血现象,肠腔极易被栓塞物所堵塞,此时,肠黏膜也可能出现出血现象。在雏鸭的皮肤黏膜上会有散落的出血点,且在雏鸭的头部、颈部的皮下组织会出现严重的水肿[3]。在肝脏的表面会出现灰白色、灰黄色的坏死病灶,且部分病灶部位会存在一定的出血点。雏鸭的脾呈现黑紫色,在腺胃黏膜部位也出现一些血斑,在泄殖腔黏膜上会出现灰绿色的坏死物质。

1.4诊断

在对雏鸭病毒性肠炎进行诊断时,专业人士应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通过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培养、琼脂糖凝胶沉淀试验、中和试验、动物试验等方法来达到诊断的效果。

2 雏鸭病毒性肠炎的防治措施

2.1严格控制鸭种的引进渠道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雏鸭的病毒性肠炎,应对鸭种的引进渠道进行全面的控制,选择信得过、信誉度高的供应商,禁止从疫区引进种鸭。若从外部引进种鸭时,需要对引进的鸭群进行全面的检疫,并进行隔离2.2加强对鸭舍的清洁与消毒

处理,隔离后饲养15 d左右后,引进的鸭群若未出现不良症状,生长发育良好,可与原有的鸭群进行混合性的饲养。通过隔离新引进的种鸭,能及时将疑似传染源的鸭群进行隔离,可大大降低疾病的滋生。此外,为了从根源控制病毒性肠炎的产生,应主张自繁自养,不提倡从外部引进,运用本有的鸭群进行种鸭的繁殖,能大大保证种鸭的质量[4]。

鸭舍是鸭子生长的重要场所,鸭舍环境的清洁度关乎着雏鸭的患病率与成活率。若鸭舍长时间未进行清理或消毒,鸭舍内部会容易滋生细菌或病菌,极易受到病毒的侵袭,会提高雏鸭的患病率。因此,为了降低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概率,避免雏鸭感染该疾病,应及时对鸭舍进行清理与消毒,清洁工作应保证每周2~3次,利用消毒水对整个鸭舍的各个角落进行消毒处理,禁止出现死角遗漏现象。此外,养殖户应及时对鸭食盆进行清理与消毒,将垃圾清理出去,以避免雏鸭将不干净的食物进入到雏鸭体内,一旦进入到雏鸭体内,会为病毒性肠炎的发病埋下隐患。

2.3及时开展鸭群的免疫接种

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及时对鸭群进行免疫接种,若鸭龄在2个月以上,应按照表现与说明书进行操作,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并加入一定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采取肌注的方式,注射量为1 mL/只,持续注射4 d左右,鸭会产生抵抗力与免疫力,免疫的时间段为9个月。若鸭子为2个月以内的雏鸭,应使用50倍液浓度对疫苗进行稀释,选择在腿部位置上进行注射,肌注0.25 mL/只,此时雏鸭可产生免疫力,免疫的期限为30 d。

若发现雏鸭感染病毒性肠炎,应及时对患病鸭进行隔离处理,在临床上还未研究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只能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治疗,能适度的减少损失。在选择疫苗时,应选择大剂量DVE疫苗18~20倍开展紧急接种,接种疫苗5 d后,疫情会得到明显的缓解,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保护效果较佳,若疫情严重者,应增加疫苗注射量,以达到理想的保护效果。

3 结束语

在鸭养殖业中,鸭瘟属于最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危害性大,流行性强,会对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鸭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应强化对雏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掌握科学的诊断方法,通过一些临床症状与病理等来进行诊断,并根据疾病的致病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尽最大努力来减少雏鸭的死亡量,提高雏鸭的存活率。

[1]梁方印,尹秀玲,康敏,等.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试验[J].中国牧业通讯,2011,(4).

[2]师静,师永生.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试验[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1).

[3]李勇.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6).

[4]冯贵娟.鸭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2,(7).

(编辑:张淑凤)

S858.32

B

1006-799X(2016)17-0078-01

杨平(1976-),女,四川雅安人,畜牧师,主要从事家畜家禽临产诊断工作。

猜你喜欢
鸭舍雏鸭鸭群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群中的鸵鸟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种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