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山核桃林分生态修复效果分析

2016-03-12 06:46梅倪祥
花卉 2016年16期
关键词:紫穗槐宁国市山核桃

梅倪祥

(宁国市林业局 安徽宣城 242300)

宁国市山核桃林分生态修复效果分析

梅倪祥

(宁国市林业局 安徽宣城 242300)

本文通过对宁国市局部地区实施的山核桃林分生态修复项目的成效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数据展示,阐述了生态脆弱的山核桃林分通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林分生态脆弱的状况业已实现逆转,并向良性循环方向转化,同时,也将为我市乃至全省相同林分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山核桃;生态修复;效果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2487km2。辖8镇5乡6个街道办事处,共计104个村民委员会20个居委会。总人口38.6万,其中农业人口30.6万人。林业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林业收入占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一半,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这一主题不放松,坚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宁国市自2011年启动实施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共完成生态修复建设任务497.7hm2,较好的完成了项目规划的建设计划,项目建设的及时、有效开展,为宁国市相关项目乡镇的生态脆弱林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各方的共同努力,其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以位于宁国市万家乡云山村桐子坞村民组的安徽宁国山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实例,该基地总面积1200亩,其中山核桃面积约1000亩,成林(挂果面积)800亩、幼林200亩。该示范区自2011年开始实施生态修复与重建,以下从5个方面说明生态修复的成效。

1 实施生态修复后除草剂及农药的使用情况变化

1.1 实施生态修复后除草剂使用量大幅下降

2010年调查,该基地林农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有两种,草甘膦和百草枯,每户每年使用平均草甘膦60斤、百草枯20瓶(每瓶100mL);2015年示范基地草甘膦平均每户使用量降为5斤,下降90%以上;百草枯作为割灌机除草的重要补充,劳力不足的一部分林农,最多采收前使用1次,2015年平均使用量5瓶,较2010年同期百草枯使用量下降75%。

1.2 实施生态修复后生物农药比重上升

2010年调查该基地主要使用农药种类有6种,均为化学农药:毒死蜱、乐果、甲基托布津、氯氰菊脂、高氯氰菊脂、功夫菊脂、敌敌畏等,主要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两种;每年打药次数3次;2011年开始主要使用农药种类6种:生物农药4种:苦参碱烟碱复配剂、灭蝇胺、四霉素、春雷王铜,化学农药2种:高氯氰菊脂、四螨嗪,每年打药次数2次;生物农药种类占农药种类的2/3。实施生态修复后,农药使用次数减少一次,农药使用量下降1/3以上。

2 生态修复对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影响

通过5年的生态修复,该基地有害生物总体呈下降趋势,以3种主要有害生物说明问题。

2.1 山核桃花蕾蛆发生情况对比

2010年调查,成林中花蕾蛆危害总面积620亩,其中严重危害的面积约为220亩、中等发生面积400亩,2015年危害总面积225亩,其中严重发生的面积为5亩,中等发生的面积20亩、轻微发生面积200亩。

2.2 山核桃咖啡木蠹蛾发生情况对比

2010年调查,成林中咖啡木蠹蛾危害面积350亩,均为中等程度危害,2015年危害面积150亩,均为轻度发生。

2.3 山核桃溃疡病发生情况对比

2010年调查,山核桃溃疡病危害面积450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50亩、中等危害面积300亩、轻微100亩,2015年调查,山核桃危害面积500亩,其中严重危害面积30亩、中等发生面积200亩、轻微发生面积270亩;2015年宁国市山核桃溃疡病面积总体偏重发生,生态修复短期内对于山核桃溃疡病的控制作用有限,但也可以看出基地总体发病趋势减轻。

3 生态修复对山核桃林间植被的影响

由于除草剂使用数量的大幅减少,林间的良性植被如大巢菜、绵枣儿得到有效保护,其数量范围均增加,冬季种植油菜,不仅改善冬季植被状况而且改变了山核桃林间冬季荒芜的景观。种类更加丰富。

据孟艳琼等人2014年调查,示范基地恢复模式下植物种类较为丰富,调查的林下地被植物常见有40余种,主要种类有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白毛夏枯草(Ajuga decumbens)、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常青藤(Hedera nepalensis)、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蛇莓(Duchesnea indica)、紫背金盘(Ajuga pantantha)、覆盆子(Rubus idaeus)、獐耳细辛(Hepatica nobilis)、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芜花(Daphne fortunei Lindl)、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紫堇(Corydalis edulis Maxim.)、大巢菜(Vicia sativa L.)、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 L.)、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棣棠(Kerria japonica)、大巢菜(V.L.)、麦冬、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皖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荔枝草(Saluia plebeia)、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而生态破环严重的对照区中林下植物单一,多为禾本科杂草,不足20种,严重时有时仅见零星的小飞蓬和旋覆花两种,平均盖度不足30%,示范基地植被盖度由2010年的平均35%上升到2015年的65%以上。

4 生态修复对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013~2014年,孟艳琼、黄鑫龙、吴志辉等人针对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对于山核桃林地土壤理化形状等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

(1)在土壤深度0~10cm中,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山核桃林下种植白三叶模式样地全碳含量很高,其他元素含量较高;山核桃林下种植百喜草模式样地中全镁、含水率最高;山核桃林下种植白三叶模式样地中全钾、全钙、pH含量最高;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样地元素含量普遍偏低,而其中全钾、全钙、全镁、pH最低。

(2)在山核桃植物生长期间样地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中土壤全磷的波动变化也较大,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中土壤钙的波动变化也较大。全年中,山核桃林下种植百喜草模式的全磷、钙的含量普遍较高,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的全磷、钙含量较低,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在9月、5月全磷含量最高。

(3)通过对全年的总体土壤特性进行分析归纳,不同经营模式下pH、全K、全Mg、全P的差异性不显著;山核桃林下种植百喜草模式含水率、全C同另外3个样地的差异性显著。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的全Ca与另外3个样地的差异性显著。pH的值在4.5~6.5;全K的平均含量0.92g/kg;全Mg的平均含量0.98g/kg。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的含氮量较低;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的全Ca的含量66.25mg/kg以及含氮量112.68g/kg最高;山核桃林下种植百喜草模式的含水率17.68%最高,含氮量较高。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样地产量最高75kg,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样地产量最低。

(4)在当前施肥和生产管理条件下,不同经营模式下山核桃林地土壤质量对山核桃生长促进,其中山核桃林下种植百喜草模式的种植模式对对水分的保持效果最好,酸性最适合山核桃生长,且对上层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改良效果最好;山核桃林下种植紫穗槐模式的种植模式对山核桃产量提高最好,山核桃林下施除草剂模式的种植模式对山核桃产量的效益最低。

5 生态修复对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5.1 生态修复对产量的影响

该基地2011年调查总产量6.22万斤、2014年达到10.95万斤,通过5年建设,2014年较2011年增产76%,平均亩产122斤,2014年全市平均产量80斤左右;另一方面不难看出,全市山核桃林增产空间很大;该基地2015年总产量6.93万斤,减产37%,而周边对照区减产40~80%不等。这个示范基地以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效得倒了当地林农普遍认可。

5.2 生态修复对质量的影响

生态修复对于质量的影响目前调查指标仅仅局限在空子率,2011年该基地平均空子率23%,2014年空子率已降至12%,对照区普遍高于20%;2015年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2014年空子率为25%,对照区普遍高于35%。

通过以上数据的调查、整理、分析,项目林分的生态脆弱状况业已发生了逆转,生态修复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假以时日,生态状况必将根本转变。

S664.1

A

1005-7897(2016)08-0071-02

2016-4-14

猜你喜欢
紫穗槐宁国市山核桃
紫穗槐在河南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螯合剂-紫穗槐联合修复尾矿土壤的重金属迁移特征分析*
山核桃
松鼠的山核桃
紫穗槐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宁国市中溪镇森林长廊规划与建设技术初探
山西省紫穗槐蜜源植物分布特点及利用价值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