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渗出性皮炎的诊疗及防治措施

2016-03-12 13:58冯云霞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渗出性皮炎葡萄球菌

冯云霞

(河南省济源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0)

猪渗出性皮炎的诊疗及防治措施

冯云霞

(河南省济源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0)

为了探讨猪渗出性皮炎病的治疗及防治措施,本文从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防治措施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目的是提高对猪渗出性皮炎病的重视,并做好本病的防治工作。

渗出性皮炎;葡萄球菌病;猪;防治措施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油猪病”,该病是由表皮感染葡萄球菌引起,因此又称葡萄球菌性皮炎。其典型病例表现为哺乳猪和刚断奶小猪的急性和超急性传染病,皮肤的破损和伤口的感染是葡萄球菌入侵的主要途径,患猪由于皮肤屏障破坏,细菌入侵,从而导致脱水死亡。本病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在所有国家都呈散发性。

1 病原

猪葡萄球菌起先描述为微球菌,现已被确定为一种葡萄球菌。从分类上将猪葡萄球菌确定为导致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该菌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可以在普通的琼脂板上生长,也可以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猪葡萄球菌还可以在含50 ml/L牛血清琼脂板上生长,其在血平板上长成光滑、灰白色、直径大约为3~4 mm的菌落,常呈不规则成堆排列,形似葡萄串状。葡萄球菌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脓汁或血液中可以存活2~3月,80℃条件下30 min才能杀灭,但煮沸可迅速使其死亡。葡萄球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剂均可杀灭。对磺胺类、青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较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2 流行病学

猪葡萄球菌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该病在猪群中一般呈散发性,病死率低,发病率一般在2%~5%之间,某些环境卫生差的猪场发病率能达到10%左右,但在没有免疫力的猪群中病死率可达到70%。该病痊愈后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感染1周龄~5周龄的仔猪,但强毒株也能造成更大的猪发病。仔猪出生时可通过母猪生殖道感染,当饲养环境变化时特别是皮肤损伤时更容易感染发病。仔猪感染后首先是感染部位发生红斑,然后有皮脂样渗出,随之发展至全身,最后形成皮痂并脱落。该菌常被看成是一种继发性病原菌,有研究表明,猪群中存在圆环病毒2型感染时,猪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会增加。在有其他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以及猪伪狂犬病毒等感染时,可以加剧临床症状。

3 主要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多见于哺乳期仔猪,尤常发生于5~6日龄仔猪,近些年在断奶后的保育猪亦不少见。潜伏期为4~6 d,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结膜发炎,在眼睛周围、耳廓、面颊及鼻、背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和下腹部等无被毛处皮肤,起初出现红斑,并发生3~4 mm大小的微黄色水疱,水疱迅速破裂,渗出清亮的浆液或黏液。由于渗出和溃疡使尘埃、皮屑及污垢凝集成龟背样的痂块,同时伴有一种难闻的气味,触之粘手如接触油脂样感觉,故俗称“猪油皮病”。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创面多附着带血的浆液-脓性分必物。皮肤病变发展迅速,通常24~48 h蔓延后扩展到全身各处皮肤。

4 病理变化

早期病变常出现于口、眼、耳周围及腹部,包括皮肤发红和出现清亮的渗出物,轻刮腹部的皮肤即可剥离。较晚的病例由于泥土和粪便黏在感染皮肤上而致患猪覆盖一层厚的、棕色、油腻并有臭味的痂。在恢复期,皮肤变干并结痂可持续数天到数周。病死猪尸体消瘦,皮肤增厚,严重脱水,剥除皮肤痂皮时往往会连同猪毛一起拔出,露出带有浆液、脓性分泌物的暗红色创面。眼睑水肿,睫毛常被渗出物粘着,皮下不同程度的黄色胶样浸润,腹股沟等处浅表淋巴结常有水肿充血。

5 诊断

5.1 一般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与流行病学,可作出本病的初步诊断。本病的诊断一般可根据病猪的发病春秋及初期的特征性病变(渗出性皮炎)进行确诊,但在诊断中应与营养不良所致的皮疹、接触性湿疹和病毒性皮炎区别。为此,必要时可采取渗出液或痂皮下组织进行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5.2.1 涂片镜检

取病变处的病料,做成触片,瑞氏染色,发现大量散在、成对或短链状排列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菌;血液琼脂平板上单个菌落制成的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发现大量葡萄球状革兰氏阳性球菌。

5.2.2 病原分离培养

将无菌采取的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面培养基上,37℃培养24 h,细菌生长旺盛,菌落附近有显著的溶血环,菌落呈灰白色,40℃保留数天后,菌落呈淡黄色。

5.2.3 动物接种试验

将分离的葡萄球菌培养物肌肉接种于40~50日龄健康鸡胸肌,经20 h可见打针部位泛起炎性肿胀,破溃后流出大量渗出液。24 h开始死亡。据症状与病理变化大体与天然病例相似。

6 治疗

该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严重感染的动物则可能不见效。根据临床试验,采取对症治疗,抗菌消炎、抗病毒感染等措施都有良好的效果。全身性治疗可降低皮肤病变的程度,使病变仅发生浅层,并可促进愈合过程。猪葡萄球菌经常能产生耐药性,所以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指导给药。对其有效的药物有联合使用三甲氧苄二氨嘧啶、磺胺或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等。用以上药物进行体内外结合治疗该病都有良好的效果。

7 预防措施

7.1 加强饲养管理

猪条件性致病菌。因此加强猪群饲养管理,特别是仔猪出生、断奶时的管理,合理搭配饲料以增强抵抗力。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对猪体、圈舍、场地定期彻底消毒,杀灭病原。

7.2 预防接种

免疫预防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研制能预防猪葡萄球菌的疫苗是成功预防该病的关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规疫苗生产,自制灭活菌苗预防是最好的办法。从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猪分离猪葡萄球菌培养制成灭活苗免疫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猪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脱落毒素可能是惟一的保护性抗原,所以提取猪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脱落毒素进行灭活制成灭活苗免疫,其产生的抗体能有效中和表皮脱落毒素对皮肤的侵害,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规模化猪场预防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编辑:张淑凤)

S858.28

B

1006-799X(2016)24-0063-02

冯云霞(1979-),女,河南济源人,兽医师,主要从事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工作。

猜你喜欢
渗出性皮炎葡萄球菌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学与药理学探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控措施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皮肤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表达的影响
猪渗出性皮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治疗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