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

  • 猪感染葡萄球菌病的研究
    不断扩大,猪葡萄球菌感染的几率越来越高,一旦发生感染将严重危害猪群,甚至致使猪群死亡,严重影响猪的产量,减少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收入。猪发生葡萄球菌感染,病情发展和传播的速度非常快,需要进行治疗和防控,进一步减少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的概率。1 葡萄球菌感染对猪养殖业危害严重在新时代,国家对于养猪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需要不断减少猪病的发生,提高猪的产量和质量。然而一旦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将严重阻碍养猪业的发展,无法确保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为猪一旦发生葡萄球菌

    兽医导刊 2020年15期2020-12-31

  • 蓝光漂白使葡萄球菌黄素降解
    金黄色葡萄球菌危害范围广泛,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每年仅美国就有8万余人严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最终造成约1万人死亡。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所以很难被杀死,是因为它能合成一种名为“葡萄球菌黄素”的类胡萝卜素色素,并可嵌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膜上。葡萄球菌黄素与其他类胡萝卜素一样,都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抵抗宿主免疫细胞分泌的具有杀菌能力的各种类型的活性氧,因此其不容易被消灭。不过近期发表在《尖端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给金黄色葡萄球菌漂白后,它们会明显变弱。波士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19年3期2019-09-10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周娜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多个科室,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细菌。皮肤、软组织发生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越来越多,主要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耐药菌逐年增加,菌株耐药性恶化,不同耐药性有着不同的差异,这一现象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预防和治疗难度增大[1]。在众多耐药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极强,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尤其是ICU的患者。有调查显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3期2019-02-22

  • 畜禽葡萄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要点
    53031)葡萄球菌存在于所有温血动物的上呼吸道和其他上皮表面。在20个葡萄球菌种中,具有兽医学意义的约有4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凝结亚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人和几种动物的化脓性微生物;中间葡萄球菌是一种狗的主要化脓性细菌;已在几个物种发现了猪葡萄球菌,引起猪渗出性上皮炎,有时,引起牛的乳腺炎;施氏葡萄球菌凝血亚种(和中间葡萄球菌),有时与狗的外耳炎相关。松鼠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普遍存在于皮肤和某些黏膜,但很少

    饲料博览 2019年5期2019-02-13

  • 144株成人血培养阳性葡萄球菌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10630)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中,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也是医院和社区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送检的成人血培养阳性的菌血症患者血液标本891例份,共分离出144株葡萄球菌(同一患者的重复分离菌株不予统计),现对其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1 资料分析分离出葡萄球菌的144例菌血症患者,男89例、女55例,年龄(49.2±17.5)岁,

    山东医药 2018年47期2019-01-10

  • 应用多重PCR快速鉴定自然发酵肉制品中6 种葡萄球菌
    制品中,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马胃葡萄球菌和松鼠葡萄球菌通常是占据优势地位的葡萄球菌菌种[1-8],它们在发酵肉制品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脂肪酶和蛋白酶,对发酵肉制品风味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9],同时还能产生硝酸还原酶和一氧化氮合酶影响发酵肉制品色泽[10],同时还产生过氧化氢酶具有抗氧化活性[11],其中,木糖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是目前商业肉品发酵剂所用菌种的重要来源[12]。快速准确地识别和鉴定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的葡萄球菌

    食品科学 2018年24期2019-01-07

  • 医院消毒监测中葡萄球菌检出状况的分析
    16000)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属于医院内交叉感染主要来源,多数可能成为非致病菌,少数则容易致病。在液体培养基幼期培养时,常以分散形式出现,细菌细胞可能单独存在。葡萄球菌主要呈现为卵圆形或圆形,常堆积成葡萄串状,经革兰染色显示阳性,无夹膜、无鞭毛,且不产生芽孢,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尤其是在干燥、寒冷环境中耐受能力较强于其他无芽孢菌,受到医疗界相关人士广泛关注[1]。在临床上表现类型较多,如葡萄球菌性败血症、脐炎、关节炎以及腱鞘炎等,严重危害患者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5期2018-03-24

  • 确定已经根除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慢性携带者进行选择性髋膝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危险因素
    除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慢性携带者进行选择性髋膝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危险因素Tandon T, Tadros B J, Akehurst H,et al//J Arthroplasty,2017,Jun 29, pii: S0883-5403(17)30565-X. doi: 10.1016/j.arth.2017.06.036.[Epub ahead of print]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广泛流行,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作者对比确定已经根除耐甲氧西林葡萄球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3-06

  • 肽聚糖水解酶 ——一种潜在抗葡萄球菌的武器
    —一种潜在抗葡萄球菌的武器王英利,赵克强(河北省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沧州 06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和动物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由于耐抗生素葡萄球菌的出现,使得这一类疾病的治疗越发困难,迫切需要发展一些替代类药物。大量研究表明,肽聚糖水解酶(PHs)可控制和治疗这一菌属引起的感染。肽聚糖水解酶可快速的水解并引起金黄色葡萄糖球菌死亡。通常PHs对水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成分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也能够裂解其他种类的葡萄球菌,对人类表皮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3期2016-02-21

  • 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菌种的鉴定及其m ecA基因与耐药性关系分析
    )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菌种的鉴定及其m ecA基因与耐药性关系分析徐 佳,谭笑,张鑫宇,夏晓莉,孙怀昌(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省重要动物疫病与人兽共患病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从209份奶牛乳房炎阳性乳样分离葡萄球菌,用PCR扩增Tuf和16S rRNA基因片段,根据序列同源性进行种的鉴定,用PCR检测mecA基因,用标准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104株葡萄球菌分为14个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3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后者主要为阿氏葡萄

    中国兽医杂志 2015年12期2015-04-18

  • 临床常见葡萄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16000)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问题已日趋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1]。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更是逐年递增,已成为院内感染主要的革兰阳性球菌[2]。了解常见葡萄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情况,掌握其流行趋势,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对某院近3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趋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1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9-12

  • SCCmec相关的psm-mec在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中的分布
    I和III型葡萄球菌中[1]。研究发现,psm-mec具有调控毒力和生物被膜的能力,psm-mec缺陷和psm-mec突变可增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降低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无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表皮葡萄球菌中,导 入psm-mec 可 诱 导 生 物 被 膜 形 成[2-5]。Monecke等[6]发现psm-mec同样存在于人葡萄球菌中,人葡萄球菌可在婴幼儿和免疫抑制患者中引起菌血症[7-9]。到目前为止,尚未见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psm-me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6-04

  • 猪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调查及耐药基因分布研究
    10642)葡萄球菌Staphylococci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其种类繁多,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此外,动物体内的葡萄球菌还可以作为耐药基因的贮存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1-2].葡萄球菌对猪自身的影响很小,但却能通过猪与人类的接触而造成人类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ecillin 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ST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6-19

  • 雪貂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021)雪貂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张丽芳,佟 巍,刘先菊,代小伟,王艳蓉,刘云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卫生部实验动物检测中心,北京 100021)目的 对雪貂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菌落、菌体形态、生化特征等细菌学检测方法和药敏实验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根据生物学特性和药敏实验确定所分离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间葡萄球菌。结论 分离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间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鉴定;雪貂1 材料1.1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8期20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