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综述

2016-03-13 08:44程高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本情况十三五思路

程高城

(大庆市水务局,黑龙江 大庆 163311)



大庆市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综述

程高城

(大庆市水务局,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摘要:在分析总结大庆市“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揭示了水利改革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据国家政策和大庆市水利发展现状,制定了“十三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建设任务是:以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为统领,以国家政策为支撑,以水安全保障为核心,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00亿元,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农业灌排工程、蓄水供水工程、水生态建设工程”四大类、18个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关键词:水利发展;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十三五规划”;思路;目标

1水利改革发展基本情况

1.1基本水情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属松花江流域。市辖区基本水情,一是周边南有松花江,北有乌双两河,西有嫩江,东有明青坡水,外洪压力较大。内部地势为波状起伏的低平原,排水不畅,且泡沼众多,极易形成内涝,所以市域防汛排涝任务非常艰巨。二是市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0 mm,而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600 mm,城市供水主要依赖外引嫩江水和开发区域内的地下水,属于严重缺水城市。三是大庆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由于开发前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再加上城市建设和油田开发人为的阻隔了城区多个湖泡的引水、排水出路,造成了城区地面湖泡调蓄雨水能力差、引水补水成本高、污染治理难度大。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产业布局,决定了全市的基本水情是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污染三大问题同时存在。

1.2水资源供需配置情况

我市水资源总量约为206.24 亿 m3,主要包括松嫩两江过境水资源量、乌双两河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按照“三条红线”控制要求,省里给大庆市下达的用水总量指标为:2020年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总量为33.5 亿 m3,2030年可可发利用水资源量总量为35 亿 m3。现状2015年,全市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生态用水总量为24 亿 m3,其中城市工业和生活6 亿 m3,农业用水15.4 亿 m3,生态用水2.6 亿 m3。预测到202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26 亿 m3,预测到2030年,全市总用水量为30 亿 m3。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市域用水结构将呈现出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小幅增长、生态环境用水大幅增长的趋势和规律。综上所述,通过必要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大庆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保障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1.3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十二五:期间,国家、省市投资近70亿元(防洪工程约35亿,农田水利约25亿,城市供水约10亿,水生态建设约1亿)用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有力的保障了全市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三引四库”建设成效显著。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和省、市相继兴建北引、中引、南引三大引水工程,年设计引水能力17.9 亿 m3,现状年外引嫩江水11.3 亿 m3。与之配套,大庆市修建了“四大水源地”(大庆、红旗泡、东城、龙虎泡),年总蓄水量达6 亿 m3,使城市有了比较充足的水源保障。

2)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大庆两江堤防标准自然提高到近35 a一遇。两江及泡头泡蓄滞洪区正在实施达标工程建设。由安肇新河、三大排干和四大滞洪区组成的城市防洪体系正在实施一期工程建设,城市和主力油田防洪标准达到20~100 a一遇。

3)农田水利发展成绩突出。全市现有耕地73.3 万 hm2,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快速发展,机电大井近2万眼,建成旱田有效灌溉面积29 万 hm2。新建和配套改造水田泵站28处,小型集蓄水工程138处,水田发展到12.3 万 hm2。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2014年全市粮食产量突破55 亿 kg。

4)城乡供水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共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297个,受益人口127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城市现有地表净水厂6座,地下水源18座(含四县城镇),日供水能力达到168 万 m3,自来水普及率和管网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水质监测综合合格率超过97%。2013年,大庆市被评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

5)生态水利进程明显加快。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率达100%,工业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重复用水率达到9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4 m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主城区40湖泡个,已对19个湖泡和河道进行了有效治理,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黑鱼湖、连环湖、龙凤湿地等六个国家级及省级水利风景区相继申请成功。

2水利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庆水利改革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70 m3,远低于国际公认1700 m3的用水紧张警戒线。地下水由于长期处于超采状态,经过多年治理,现状东部漏斗区影响面积缩减到611 km2,超采区面积缩减到103.97 km2,西部漏斗超采区已基本消失,地下水位回升近30m,但浅层地下水污染较为普遍,由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

2)城市供水管理体制不顺畅。一是管理主体薄弱。市水务局供水管理中心编制仅4个,行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了管理缺失和不到位等问题。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由于大庆市先有企业后有政府,供水系统管理体制不统一,造成了多龙供水的局面,物业供水弃管现象也时有发生。三是供水设施改造滞后。由于供水设施老化严重、改造不及时等问题造成了供水安全事故频发。

3)防洪保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西部区域防洪问题突出。松嫩两江和胖头泡有效治理后,江水得以有效防控,但乌双两河下游和连环湖整治工程不配套,严重威胁杜蒙和林甸两县的水田发展和渔苇业生产。二是城市防洪工程二期尚未启动,按百年一遇设计的城市防洪体系也未全线达标。三是部分水库带病运行。我市的东升水库、南引水库、八一水库和连环湖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使水库难以发挥正常的效益。

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早期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已逐渐达到使用寿命,急需更新改造。二是水田标准化程度低,全市干、支、斗、毛渠道有护砌设施的不足总数的1%,渗漏严重,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仅有0.6。三是大庆市现有大中型涝区9处,易涝面积达24 万 hm2,近30年来基本没有进行治理。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不到位,缺乏运行维护费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5)水利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一是涉水管理的单位和部门较多,特别是在污水排放、水功能区划分、河湖水域管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集中管理。二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完备,必须通过建立“三项制度”,确立“三条红线”,着力改变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3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3.1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对水利工作的总体安排,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我省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和国家支持我省三江治理工程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结合大庆市水利发展的实际,以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为统领,以国家政策为支撑,以水安全保障为核心,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100亿元,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农业灌排工程、蓄水供水工程、水生态建设工程”四大类、18个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实现我市“从依赖境内水资源(地下水)向开发利用两江过境水资源和地下水联合调度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从控制宣泄洪水向控制利用洪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四个转变,显著提高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的保障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持。

2)主要目标:一是城市引水能力达到26 亿 m3,全力保障我市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二是两江堤防达到50 a一遇防洪标准,城市和主力油田达到100 a一遇防洪标准,胖头泡蓄滞洪区建成使用。三是建成40 万 hm2高效节水旱田和20 万 hm2标准化水田,全市涝区治理率达到80%,农田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四是城市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监测综合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五是主城区湖泊有效治理率和水质合格率达到80%,城区“六河串联40湖”的河湖连通格局基本形成。六是水资源实现“三条红线”管理,“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七是水利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农村水利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3.2主要规划内容

1)提升引蓄供水能力。一是利用引嫩骨干工程扩建的机遇,抓紧启动东城水库二期工程建设。二是加强龙虎泡水源地治理与保护,确保水源地工程安全和水质安全,并尽快理顺龙虎泡水源地管理体制。三是加大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力度,减少跑冒滴漏和二次污染,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四是实施好农村饮水巩固提高工程,解决农村饮水467处。五是三县一区建设自来水厂四座,保障城镇供水安全。六是对东升水库、南引水库等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维修引泄水干渠,提升引蓄供水能力。

2)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一是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严格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和管理。二是实施地下水长期监测,加大执法力度,采取依法限采与人工回灌相结合的方式保护地下水,建设地下水库(设计水位132.0m,调蓄库容1.75 亿 m3),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3)着力提高防洪标准。一是继续实施城市防洪工程,使主城区和主力油田全面达到100 a一遇标准。二是继续实施胖头泡蓄滞洪区建设工程。三是扩建松嫩运河连环湖至南引水库河段50km,连通连环湖和南引水库,承担防洪、供水任务。四是实施连环湖和乌双下游整治工程建设。

4)加强旱涝保收田建设。一是依据《大庆市两江流域20 万 hm2水田发展规划》,发展水田7.7 万 hm2,使我市水田面积达到20 万 hm2。二是治理9个重点涝区,面积为13.3 万 hm2,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三是建设旱田节水灌溉工程8 万 hm2,使我市旱田节灌面积达到40 万 hm2。

5)大力推进河湖连通。在主城区各打造“六河串联40湖”集景观文化和排水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水系网络。一是整治安肇新河水功能区水质,计划利用3 a时间,重点推进城区黎明河、中央排干和西排干流域及安肇新河沿线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使安肇新河大庆开发利用区(安肇新河排污控制区和大庆过渡区)水质全面达到Ⅳ类水体标准。二是规划建设萨中油田生态防洪调水工程,在西城区和中区构建“3干5支17湖”为一体的水脉网络。

6)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按照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总体部署,着力推动全市水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近期水利改革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和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全市城市供排水企业集团化体制改革。二是按照国家《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深化农村水利体制改革。

7)提升水务综合管理能力。一是逐步实现水务管理一体化。二是全面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技术指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庆市统计局.大庆统计年鉴2015[M].大庆市:大庆市统计局,2015.

[2]大庆市水务局.大庆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R].大庆市:大庆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

[3]大庆水文局.大庆市地下水降落漏斗修复报告[R].大庆市:大庆水文局,2014.

[4]水利部.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3.

文章编号:1007-7596(2016)04-0128-03 1007-7596(2016)04-0131-03

[收稿日期]2015-12-18

[作者简介]程高城(1966-),男,安徽桐城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大庆市专家委委员,省水利科技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任副局长。

中图分类号:TV212.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基本情况十三五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工作解析
云南省首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关于县级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