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规教育之我见

2016-03-13 11:37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宣洛小学侯衍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后进生常规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宣洛小学 侯衍海

所谓常规教育,就是小学生在学校里日常生活、劳动、游戏,更主要的是学习时,所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的基本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基础训练。向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是学校为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任务的根本保证。为了加强班级德育工作,开学初,我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及“小学生十不准”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卫生,思想品德,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我班还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教育。

一、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都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耐心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故事引导实际上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小学生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小学生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小学生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小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有时还组织小学生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小学生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三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结合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现在的小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小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小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增强感染力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老师比学生有着极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做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民主意识、文化知识、工作作风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范。如在劳动课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学生们往往爱模仿老师的言行,把老师当成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所以,教师向学生提出各项常规要求,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说到做到。比如,要求学生爱护书本,自己首先要爱护教科书;要求学生书面整洁,字迹不潦草,自己的板书就应一丝不苟。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常规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的有力保证,一年级小学生从入学就抓紧常规教育,经过小学阶段的系统教育训练后,学生的道德面貌、行为习惯会取得可喜的变化。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常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后进生常规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常规之外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如何对待后进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