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专业支撑机制

2016-03-13 11:37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息沟通基地素质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李 颖 李 凯

一、实施背景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我国基础教育‘智育唯一、分数至上’的弊端的矫枉”“是我国基础教育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回归。”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深入,区县一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仍存在着一些“困扰”因素。诸如,综合素质评价各评价主体,特别是教师的评价意识不强,评价能力不足;区县一级管理与指导途径单一;区域内缺乏典型经验的总结与共享机制等。为此,区县教科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立区县教科研专业支撑机制。

二、实践探索

(一)区教科所主导下的多层面培训

首先,区县层面的集中全面培训。旨在引导教师全面了解,从容面对。重在有关重要意义、总体工作思路和操作流程等知识的学习。其次,区县层面“菜单式”的专项培训。旨在对某一类对象进行集中针对性培训,内容可以“菜单式”预定。包括对相同发展水平或邻近区域学校表现出的相近需求的培训;对学校不同群体的培训等。再次,“有指导”的学校层面的再培训。校级培训旨在将区级培训进一步落实,将评价工作细化为具体的评价行为。校级培训需要做到“全面覆盖、形式多样、长期坚持、具体细致”。

(二)区教科所严密监控,定期检查,跟踪指导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需要多个评价主体的参与。特别是电子平台的使用,更增加了评价过程的复杂性。严密的过程性监控检查,能够保证对各种问题的提前预判,也能够保证基本的评价质量。首先,层层负责,定期检查。通州区教科所负责区级监控、定期检查;学校德育主任负责校级监控;班主任负责班级监控,学生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监控。其次,积极倡导学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纳入到工作考评之中。

(三)建立三级信息沟通渠道,保证区域内信息畅通

及时的信息沟通是层层监控的重要保障。区教科所建立覆盖高中、初中、小学的三级信息沟通渠道,包括建立飞信群,充分利用通州区教师研修网和通州区教委网站等。飞信群用于日常信息交流,便于区教科所随时为各学校的干部教师答疑解惑。区教师研修网,用于比较正式的信息传达,同时也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培训资源的共享。区教委网站,用于行政色彩比较浓的通知及重大事项安排等。

(四)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地校

普遍撒网、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往往会“浅而薄”,不如通过重点关注来得“深而透”。有针对性地在全区范围内,分层推广一些基地校的好举措、好办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全区中小学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区教科所综合考虑学校的科研基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现状以及典型性等因素,创造性的建立实验基地校。通过对基地校进行重点指导,可以发现典型的问题;通过学校范围的实验,可以形成对问题的基本认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与基地校教师的研讨互动,可以帮助总结提炼比较科学先进的经验。基地校本身所特有的典型示范作用,成为全区相应学段的培训基地。

(五)依托区教育评价研究会,搭建聚焦问题、共享经验的研究平台

教育评价研究会这一群众性学术组织,可以搭建评价研究的平台,引导、鼓励和指导教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首先,召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讨会,集中推广比较成熟的学校与教师经验,研讨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其次,引导教师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课题研究。一方面,鼓励和指导广大教师申报北京市教育评价与督导研究会立项课题。另一方面,带领教师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归纳提升为区域层面的研究课题,聚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与一线干部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最后,组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例谈》征文。鼓励学校教师将优秀生动的、典型鲜活的经验做法以案例的形式保存下来,通过表彰、展示与文集等方式,共享研究成果。

三、支撑机制的建立

(一)“理念认同与过程支撑相结合”的专业培训机制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评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教师培训首先需要解决理念认同的问题。只有真正从理念层面认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价值,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因此我们进行教育评价理念培训,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也进行具体实操性的知识讲解,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将培训分成集中全面培训、专项培训和校级培训三个层面。

但“知识讲座式”的培训难以深入到实践操作过程之中。因此,“过程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科所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实施诊断式、跟踪式指导。通过诊断,了解问题的性质与原因;通过跟踪,展开研究,形成解决方案。

(二)“分层负责与信息沟通相结合”的过程监控机制

分层负责,定期检查,是为了使各层面的人员真正负起责任,保证对各种问题的提前预判,也能够保证基本的评价质量。建立联系中小学的三级信息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沟通的效率,有利于及时请教与指导。“分层负责”明确的是职责,由“谁发现问题”“信息沟通”明确的是有问题“向谁请教、怎么请教”。二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开展。

(三)“重点指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基地校辐射引领机制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地校旨在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引领作用。通过重点指导,可以发现典型问题,实验解决方案,进而形成典型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可以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共享研究成果,成为全区相应学段的培训基地。我们认为基地校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功能:重点指导的基地;实验研究的基地;先进经验的基地;培训示范的基地。“重点指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使教科所指导能够真正抓住实质,管理能够有的放矢,以点带面,全面高效地提高全区范围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四)“搭建平台与整合组织相结合”的经验共享机制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一个参与的人员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整合区教育学会教育评价研究会这一群众性学术组织,搭建研讨会、课题研究和案例征集等平台,可以带领一批干部教师边实践边研究。从而发现、形成并共享典型经验。搭建平台、整合组织充分调动干部教师的智力资源,丰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内涵,有助于提高干部教师的教育评价素养。

猜你喜欢
信息沟通基地素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我的基地我的连
浅谈特高压输电工程铁塔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现状及问题反思
企业管理协同变革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空中管制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