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传统 激发兴趣

2016-03-13 11:37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创作

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小学 刘 震

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美术技能技巧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僵化、呆板的“满堂灌”的美术课深使学生失去了快乐,不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变得冷漠,甚至不屑一顾。把握好美术教学策略,领略全新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敢于打破传统美术教学和知识框架与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轻松愉快的自主表现,大胆设计创造。

为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美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我在美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策略性的教学,并提出以下几点。

一、轻松愉悦的情境能激发美术创作热情

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反映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

二、师生共同探究激发美术创作活动

“美术创作”教学指在美术领域内“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的行为,是与复制、临摹相对的,它不同于诸如美术技能、理论和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更不用于其他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样写道:“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固然包括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进行研究发现。因此,我认为儿童美术创作教学迫切需要引进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不可能由老师教出来,而只能由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

运用探究式学习来进行美术创作,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之悦、攀登之趣、体验知识之乐、创作之美,催其奋进,增其信心,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三、在合作中探究进行美术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标志。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我所教的高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质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较强。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大胆放开手脚,让小组通过自学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字母的联想》一课时,就尽量体现了这一点,为了引导学生对字母产生联想,并把自己的联想表现出来,我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巧妙的设计利用魔术师贯穿整个课件中,演示字母变形的方法,开拓学生们想象的空间。课件中一个个英文字母在我的控制下变幻出一件件联想中的实物,变化丰富多样。欣赏过后,我问学生你由字母联想到了什么?能不能有自己的肢体表现出来?结果我发现每个同学都积极的为本组出谋划策,有的还手舞足蹈的做着示范。结果更是让人惊喜。有的像建筑(西方哥特式建筑拱形像n)、像衣物(晾晒的上衣像M)、像人物(张开双臂站立的人物像X)像动物(长颈鹿像h)等,有的用自己的身体四肢展示字母,还有的组竟然还尝试一组英语单词,由本组多名同学合作完成,形象生动,让同学们陶醉其中。这样的安排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感到小团体的力量和互助的乐趣。

四、生活艺术化服务美术教学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生活中。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课程的美术创作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我在美术课《综合版画》中进行了探索与试验。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到大自然中去收集原材料,如树皮、树叶、沙石等。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感知、体验);到装饰工艺市场调查、观赏、欣赏(欣赏比较);回到教室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互动,使学生获得快乐,动手的情感体会(创作表现);开办装饰作品展览会,使学生获得交流和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更强的探究和学习兴趣(展示、交流);装饰技巧的运用,装饰作品的用途与延伸(思考、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把设计的教学环节串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表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亲身示范,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的美术教学是丰富多彩的,为学生生活世界服务的美术课堂教学是鲜活生动的,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会成为美术教学的源泉。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找出一种适合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方法,就能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这样,我们就能逐渐在他们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审美素质的一代新人。相信这样轻松愉悦的情境会使他们更好地发现美,创造美,我想这样做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学习和课业的负担。

猜你喜欢
新课程美术创作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创作随笔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创作心得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