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3-13 11:37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宣洛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设课文情境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宣洛小学 陈 建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外地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进入主动求知状态。想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人们借助想象,可以“精婺八极,心游万仞”。然而,我们当今的课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多少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老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学生只能做接纳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学生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其实,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丰富有味起来。

二、提高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习中质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处于轻松的心境,思维活跃,才能点燃求知的欲望。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问,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和力。因此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形成较强的参与意识。

三、鼓励赏识,培养学生信心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举手发言到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四、与生活相结合,传授学习方法,成就开放性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可以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另外,理想的课堂应当是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语文课堂不应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这一维度。应该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整合。开放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上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创设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