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效课堂 快乐学习

2016-03-13 11:3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申瑞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特性体积物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申瑞君

作为一线老师,一直希望能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学生成绩、减轻课业负担。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当初二开始加入物理这门学科时,刚开始兴趣高涨,势头十足,但随着内容的逐渐加深掉队的越来越多,形成的模式是:八年级上册大部分学生跟着老师走;到八年级的下册有一半的学生就会掉队;九年级就会有一半中的一半掉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校教师积极的参加了30+15的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反思之余,感慨颇多。下面简单谈谈我在尝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体会和粗浅做法。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好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让后进生发自内心的敢学习、喜欢学习

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一直觉得,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比考试分数重要,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然就会有对应满意的考试成绩。在八年级的第一节物理课上我做了很多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实验问同学们这节课好不好玩呀?(这样问是因为学生爱玩,更能吸引他们)这样很多学习差的就会更你一起学习。不担心因为自己基础差而导致物理也学不好。接着我再告诉学生这是一门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每个人都会用到,而且学会了还可以帮助他人。有了这样的思想动员为基础,相当一批后进生都能有一小段时间坚持听课。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寓教于乐,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情况。例如以前讲授沸腾时,往往从基本概念直接去讲,全班一大半的学生都表示无趣,学不会。但在课改后我从生活中的煮米饭着手提问:为什么在珠穆朗玛峰上煮不熟饭?让学生预习上网查资料。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因为吃饭与他们联系太紧密了。例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会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在新授课上我尝试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游戏、动手实验等方式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高效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互相讨论。让学会的当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比老师一个一个讲效果更好。

在平时的学习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展示预习的时间,预习内容多为基础的概念公式、现象等,学习差的也能完成,提问学习差的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授是提问一些相对难的问题,让一些学习好的来回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提高学习兴趣。

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后进生成绩更上一层楼

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兴趣、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能力就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意志、耐力、勇气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有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可以知难而进,勇往直前。设计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

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质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在实验前对于将要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无真正了解,通常由学生自主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包括形成问题、提出假设、提出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测量、制作,对观测结果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评价和交流等,教师只做组织引导。 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地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境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特性体积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色彩特性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