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2016-03-13 11:37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郭村小学徐明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奇数偶数应用题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郭村小学 徐明明

由于我国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相当重视,让小学生去计算、去解题,但是学生却没有时间去实践。因此,我国的教学成绩很好,却没有很突出的数学家。 原因:中国是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一直倡导“苦读+科举”,口诀、笔算、口算是我国的国粹,但中国小学生比其他国家同龄学生多一倍的时间学习,效率是最低的,并且学生创造力不强,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而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所以我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问题解决是学习的最高类型

“问题解决”已经过多年的研究,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问题解决”的问题来用于数学与其他情景中,但多数要来自于学生有关学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之中,尤其是低年级,教学要找好的数学问题。一个好的数学问题一般应具备三个特征,首先它是有点难的问题,有地方有待解决而且解决方法不太明显;其次,从数学角度看,它是有挑战性的和有趣的;如何,它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相关,这样学生就能应用目前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第二,通过“问题解决”学习建立新概念、新技能,例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下面问题。希望学生讨论概率的概念:如果翻转两个骰子,然后把翻出的一面的数字相乘,所得乘积是奇数多还是偶数多?最初,学生们认为积为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数的试验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偶数的可能性大。再进行几次实验之后,教师让学生推测为什么偶数乘积可能性更大,学生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学生参考乘法表并开始数奇数积和偶数积的数目,有的学生观察出:“每次以2乘一个数,结果总是偶数,以4乘以一个数也是偶数”,有的学生这样解释:“奇数乘奇数结果总是奇数,一个偶数乘以偶数总为偶数,当奇数乘偶数,结果是偶数”,为了进一步扩展这个活动,让学生思考得到偶数积的可能性比得到奇数积的可能性要大多少,学生将奇地发现偶数乘积的可能性是得到奇数乘积结果的三倍。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使用数据收集技术的机会,使学生为理解结果而考察数据表示,并使学生在探讨新的教学内容,同时练习选乘法。第三,通过应用题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改革后的应用题教学强调应用题教的内容应该取自于孩子们周围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里,孩子们学习如何通过教学的帮助来了解周围世界的真相是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在传统的数学课里,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给出一组必不可少的信息,使学生求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作为改进。一是应用题设计上留出让学生自己选取、补充信息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己收集组织有关信息,例:20元钱可以买多少手斤桔子,这种是按传统观点是无法解的,是信息、数据不全的题。学生要完成这道题必须首先在学校或家附近的商店或超市去收集桔子的价格信息,然后挑选价格最便宜的和价格最贵的,再算出可买桔子斤数的范围,这题的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应用题不设问,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设问,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设问中看出学生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处理能力;三是设计问题时考虑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发散性思维,探求不同的答案。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猜你喜欢
奇数偶数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偶数阶张量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