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薄弱生的说明文学法指导

2016-03-13 11:37北京市育英中学张慧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普通班出水口说明文

北京市育英中学 张慧丽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出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多是以专题形式架构各单元的,是以一个单元中可能有记叙文、说明文、诗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于是,在同一主题下,学生延展了自己的阅读范围。只是这样一来,学生的文体阅读体系却难以形成。

这一问题,在我所教的普通班中体现尤为明显。

学情分析:当我以为内容浅显的初中说明文阅读本不该存在多少问题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说明文阅读如同不可逾越的鸿沟,横亘学生面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静下心来细想,初中学生接触最早、最多的是记叙文。即便记叙文中夹叙夹议,但所叙之情节往往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相较而言,缺乏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说明文,就难以引起学生们(特别是基础薄弱生)的兴趣。同时我所教的普通班是基础薄弱班,有的孩子对识字、拼音等最基本的语文基本能力存在障碍,阅读逻辑思维性较强的说明文自然会存在诸多问题。

二、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指导方法

在认真了解基础薄弱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决定引导他们用比较性研究的学习方法和迁移式指导法来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

所谓比较性研究,指的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对象进行比较,求同辨异,寻求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事物新的认识。学生对这种方法并不陌生:在这之前,我曾在教授小说时,引领学生通过比较,研读《孔乙己》《范进中举》,获得学生的共鸣。

迁移式指导法是学法指导的一个基本方法,它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以前学习某一内容的学习方法或教师的教法,通过“操作、反思、迁移”转换为学习同类知识或相近知识的学法。它包括学法的拓展运用和教法向学法的转换两个部分。这种方法强调作为要迁移的主要方法(教法)要具备可转化性和可操作性,并注重在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迁移深化。”

(二)研究过程

1.比较,让材料链接题化繁为简

材料链接题,是我最欣赏的题型之一。因为小小一道题竟然涉及筛选提取概括文本信息、信息整合推理判断、理解分析归纳、建立联系信息形成解释、鉴赏评价等多种说明文阅读的核心能力。学生自与我感受不同,不过,比较法让他们攻克了难关。

第一,比较提问方式,辨析材料链接题的体型。

材料链接题目前大体分为印证式、补充式、运用式。不同的样式有不同的提问方式。

例一,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哪些内容分别印证或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的特征。

例二,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

前者是印证式,后者是运用式。类似的题干,学生一定见过。只是不若现在这样同时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样清晰、醒目。这时在引导学生,就水到渠成:学生们能在解题前意识到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确题意;其次,要分析材料,弄清材料和文章的关系。其三,回看原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内容及特征;最终要结合原文和材料的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

第二,比较答案,辨析答题语言存在的问题。

《公道杯为何公道》的最后一题是一道经典的运用式。在分析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有了似乎有所发现,但又似是而非;发现有所不同,却又难以清楚地说出来。于是,我把《公道杯为何公道》的答案进行了调整。

原答案:渴乌由竹筒相接并封裹,形成了密闭的倒U形管道;在出水口燃烧草木,出水口气压减少,“渴乌”两端存在着压差,水就会被压入“渴乌”;等水充满“渴乌”后,水从地势高、压强大的汲水口流向压强小的出水口,于是“渴乌”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水了。

调整答案:在渴乌出水口燃烧草木,使出水口气压减少,渴乌两端存在着压差,水就会被压入“渴乌”。而渴乌由竹筒相接并封裹,因而形成了密闭的倒U形管道;等水充满“渴乌”后,水从地势高、压强大的汲水口流向压强小的出水口,于是“渴乌”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水了。

有区别吗?学生自然能发现“顺序错了”,“有点儿别扭”。这时与学生共同归纳:事理说明原因类,原文程序与材料程序一一对应。

2.迁移,由课内转向课外

有人认为,课文这个“范例”在现在的教学中可以抛开了——毕竟现代文阅读最终考察的都是课外文章,何必在教材上花时间。教材真的无用吗?为什么不能利用浅显的教材教学生方法,再由课内迁移至课外呢?例如,在《送你一束转基因花》这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引领学生进行局部细读,归纳句意,划出文段结构图,理清思路。学生在反复细读中,除了注意到“特别”“另外”这样的关键词,还注意到了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很快就分析出这种方法的作用,加深了对说明文的理解。特别是在普通班中,原本几个对说明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这一段的分析之后,竟也能理出后几段的结构图。

这种结构法迁移到课外,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生解决对说明文的整体感知问题。进而解决阅读难点。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以往我总是先讲再练,让学生在摸索中前行,逐渐由思维模糊到思路清晰,只是有时这个过程过于漫长,效率总是不高。

可是当我教基础薄弱生学会运用比较研究法和迁移法,让他们自己去思维,探究规律时,我有了新的发现:尽管基础薄弱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还不够灵活,表述还不尽完美,但他们已经掌握了解解题的基本规律,最终他们能摆脱我这个“拐棍”了。

在探究过程中,他们不断获得新收获,这收获时的成就感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学习方法同样可应用于其它文体的阅读,愿它会让学生的视野更加打开,思维进一步拓宽,使他们愿意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实践、披荆斩棘、挑战自我,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普通班出水口说明文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没有水龙头的洗手池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
江苏扬州宝应明代刘堡减水闸
免费贵妃浴
水箱出水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普通班《汉语》教材现状分析——以阿克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