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二类高中数学合作教学设计与研究

2016-03-13 11:37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第二中学黄绍松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交流情境活动

广西省柳州市融安县第二中学 黄绍松

一.数学教学的理念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这个阐述中,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数学知识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不会因时、因人、因地而发生变化,并通过学习可以习得的数学事实,而且还包括“主观性知识”——只有通过培养与经历方能获取的带有鲜明个体认知特征的个人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对学生而言,这类"主观性知识"更为有用,对其“客观性知识”的习得具有指导作用,可以终身受用。对应于这两类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一方面设立了知识领域目标——为“客观性知识”而设,另一方面还设立了发展领域目标——为“主观性知识”的获取而制定,应该说这是一个突破。发展领域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数学的认识——涉及到对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探索过程、数学文化价值及数学知识特征的认识;二是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及演绎论证等方面得到发展;三是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及交流和反思等方面获得发展;四是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兴趣、动机、自信、意志、态度、习惯及数学美欣赏与感受等方面获得发展。发展性目标的设立使“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实现有了明确的方向,并找到了可实现、可操作、可把握的支撑点。“数学观念”则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素质教育刻意追求的培养目标。从外形看几乎近于无形,而它又真实存在。不仅存在于解题过程中,也存在于数学学习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存在于数学学习中,也存在于把什么都归结为一个数学关系的思维模式中。因此,尽管学生离校后没有机会用数学,因而淡忘了数学,但深深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数学精神却随时随地的发生作用,受益终身,这也就显示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断言。与其它事业不同,教育属于未来事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教学的四个层次中,我们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层次,而应是所有层次。因此,教师、学生及

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观念。

二、合作探究

1.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

3.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4.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合作精神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而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点上方可有效。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5.展示交流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去的信息,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

三、当前高中数学开展学生课堂活动的不良现象

第一,教师创设的情境不足以让学生开展活动。有的情境距离学生生活遥远,学生无 进入情境。有的情境信息太杂乱,学生无法把握讨论的方向。有的情境含义又过直白,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

第二,提出的问题不足以让学生或者没有办法让学生活动。有的问题空洞、跨度大,指向不明,学生无法找到活动的突破口。很多问题是统一要求,没有涉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导致活动时,有的学生积极参与,有的学生冷眼旁观。

第三,教师对活动过程的管理一般不到位,甚至没有。当学生活动“走形”、活动过程需要提供支持时,教师往往都没有注意这些环节,没有及时介入。这也导致活动常常成了形式主义。

第四,教师对活动结果甚少评价,评价不是发展性,不是基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师往往关注讨论的结果,甚至是教师需要的结果,对学生生成资源不太重视。教师评价的方式单一。

猜你喜欢
交流情境活动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如此交流,太暖!
“活动随手拍”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