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预习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探究

2016-03-13 11:37重庆市垫江县斜滩小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给生字课文

重庆市垫江县斜滩小学校 张 艳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由于农村学生大多数为留守儿童,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农村学生的预习是很有必要性。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学生预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我们要提高留守儿童的预习主动性,加强对预习作业的指导。那如何让农村学生达到预习的实效性呢?

一、我们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

学生预习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是学习的前奏,只有与徐过关了,在有限的课堂上就会取得应有的实效,学生才学有所获。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

二、我们要提出预习的的目标

第一,教会预习方法,培养预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几种预习方法:一查。二读。三思。四勤动笔。

第二,搭建推进梯度,呵护预习兴趣。引导学生预习将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搭建一个逐步推进的梯子,供学生不断深入预习,逐渐提高预习能力。

第三,放自主空间,激发预习兴趣。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可以自主,问题自由。

第四,重视反馈评价,提升预习兴趣。对于学生的预习要重视检查,及时表扬,让其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我们把预习的目标提出来后,为了取得预习的实效性,我们要明确我们的预习任务。

(一)把握年级段的差异,提出预习要求

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不同,自学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二年级侧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侧重选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和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年级侧说主要内容和找到课文中描写的分类,比如,人物的外貌和动作和语言和神态描写;五年级侧重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六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预习,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掌握、重点句段分析,侧重提疑难问题,了解人物精神品质。在把握年级侧重点的同时,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训练应采取螺旋式推进,逐步提高。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是尊重差异,学生的预习效果就越好。

(二)规范常规性步骤,细化方法指导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在教学实践中,要求中高年级段学生的预习的步骤:“默读——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低年级段学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笔记,在书本上标记即可。)每一步骤的具体方法、要求如下。

1.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

2.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3.朗读

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

4.摘抄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5.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就需要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了。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边写,也就形成了相对较规范的预习笔记。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

第二,学习生字新词。自学认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运用字典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第三,参照教师给出的预习要求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课上解决。

(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学生形成一定的预习能力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

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

(五)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

虽然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不在家,但老年人也要对孩子的预习起监督作用。要善于发现孩子在预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作充分的肯定,不应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要让孩子明白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六)预习的安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的呢?一般分三个安排步骤预习:

第一步: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要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要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研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探究性学习意识与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效率;通过研究,引领教师切实根据学生预习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课堂安排,促进新课程下有效教学的研究;通过研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地预习作业评价方法,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自主介入学习的热情。

猜你喜欢
教给生字课文
读儿歌识生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背课文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