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与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13 17:01叶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100038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住院医师硕士

叶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 100038)

高教研究

临床科研与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叶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北京 100038)

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向临床输送更多且有较高科研素质和一定临床技能的高端临床医师。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一些医科大学已经实施硕士研究生培养与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本文从研究生临床科研、住院医师培训、导师引导、研究生院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要求等不同层面和角度,详细论述该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为培养硕士研究生所创造的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一些困难和缺陷,并提出发展该模式优势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医学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

一直以来,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都是医学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以往有观点认为,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端医学人才,除具备临床技能外更应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从而为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不少硕士研究生专注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导致其进入临床后各项能力反而不如刚毕业的本科生,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部分医科大学开始将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列入硕士研究生教育内容。而这一培养模式是否能够兼顾临床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呢?确实值得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思考。

1 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在思考该模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培养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如果仅仅是为提高临床技能而进行3年住院医师培训,就没有必要读研究生,因为这与本科生毕业后进行3年住院医师轮转并无区别。但仅仅训练科研能力,肯定是偏颇的,因为我们是为医院输送高端临床医学人才,而不是为科研所输送研究员。由此可以看出,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既不能只注重临床忽视科研,也不能只关注科研而淡化临床。其培养目标很明确: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一定临床技能的高端临床医师。

2 结合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的优势

2.1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该模式可以强制研究生回到临床工作,并且接受和住院医师一样的临床正规化管理,如受到按时上下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夜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病假制度、“一二三线”查房制度等严格约束;同时不得不正确处理医患之间、医护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培养其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工作责任感。此外,与病患的密切接触,也加强了研究生对各类疾病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工作技能。2.2有利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

医学科研问题不是凭空想象的,医学科研工作的目的就是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积累,是不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以往多数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设计主要依赖于导师提出问题和设计研究方案,而这正是进行临床研究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研究生应该掌握和深入了解的重要技能。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疑给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学习和积累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发现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目前临床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培养其独立提出科学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2.3增强医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在硕士研究生教育期间已经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在毕业后即可从事本专业工作,这无疑是用人单位求之不得的,无形中增加了其就业竞争力。

3 结合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

3.1可能会弱化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联系

不只一名导师反映,在研究生进入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彼此大大减少了联系。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因为住院医师培训除完成导师所在专业的学习外,还必须进行临床医学中其所在二级学科所有专业的轮转培训,因此不可能一直留在导师身边。加之学生进入临床后必然受到科室纪律的约束,并且作为管床住院医师也不可能长时间脱离自己的患者,所以工作时难以进行长时间的科研工作汇报或指导,以往那种研究生有大量时间等候导师指导以及导师让研究生随叫随到的情况将大大减少。可想而知,没有得到导师的充分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水平和质量将大打折扣。

3.2研究生可能会因为忙于临床工作而忽略科研任务

研究生进入紧张的临床工作后,每天忙于各种临床事务性工作,疲于应付如病历书写、各级医师查房、患者出入院等临床任务,很容易误认为临床工作才是其主要任务,从而忽视科研工作,淡忘了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往往等到快要交毕业论文了,才如梦初醒,加班加点来收集数据、撰写论文,这使得整个研究以及导师的指导工作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科研工作是严谨的,需要研究生付出辛勤劳动,这样匆匆忙忙做出的科研和写出的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

4 对结合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模式发展的思考

该模式出发点是希望能够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使其熟练掌握临床技能,符合研究生培养目标。但是在短短的3年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既要培养其具备过硬的临床科研能力、又要完成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很多从未有过科研经历和临床工作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来说,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妥善的安排,这将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结果很有可能是什么都会一些,而什么又都拿不起来。那么在培养中如何去引导和安排呢?

4.1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自研究生入学之初,导师就要与其讨论并制订详细的科研计划,该计划要围绕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展开,避免两者在时间上的冲突。设计的研究方案要充分考虑研究生进行临床工作的因素,并争取利用其进行临床工作的优势创造有利于科研的条件,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另外,导师不能高高在上,总拿没时间当借口,要主动定期约谈学生,加强师生交流,把握科研思路,解答疑难问题,尽量让学生的科研工作少走弯路。

4.2研究生院要合理安排研究生科室轮转时间

研究生院在安排研究生科室轮转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科研工作的开展,不能随意调整。如有的科室缺住院医师了,就把研究生调过去当替补。这样一来可能研究生会因为临床工作量大而没有时间进行科研工作,二来也会给导师对学生的科研安排造成冲突。

此外应该将所有轮转研究生平均分配到各科室,不能有的科室人满为患,而有的科室又没有研究生,导致研究生时而工作繁忙、时而无所事事,同时也难以与其科研工作步调一致。

4.3研究生要明确自身培养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从入学开始,导师和研究生院都应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目标教育,即要求研究生将自己培养成为既有临床技术又具有临床科研头脑的高级医学人才。要求研究生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都必须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由于其白天上班时间要进行临床工作和学习,因此要将大部分休息时间用于科研工作,包括文献查找、科研设计、数据收集、统计学分析以及和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讨论等。若没有研究生的勤奋努力,该模式是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

总之,结合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导师、研究生院、研究生3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发挥各方作用,使其更加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当然该模式还有无更深层次的利弊得失,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G643

A

1671-1246(2016)01-0005-02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住院医师硕士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