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6-03-13 16:43周向阳张蕾李玲王荣林刘耀波李旻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医师资格课证

周向阳,张蕾,李玲,王荣林,刘耀波,李旻

对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周向阳,张蕾,李玲,王荣林,刘耀波,李旻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回顾我国“双证书”制度的历史起缘,认为高职院校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的意义在于避免医学教育资源浪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职业导向性、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临床医学专业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从指导思想和构建方法方面探讨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临床医学;高职教育;“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课证融合”中的“课”是指高职教育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证”是指高职教育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证书与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课证融合”是指通过将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融入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高职教育的课程之中,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临床过程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将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融入课程结业考试之中。在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课程结业考试合格后,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执)业资格证书。

1 “课证融合”的历史起缘及意义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变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也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凡进行技术等级考核的工种,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执)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0年12月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学校要积极与职(执)业技能鉴定机构深度合作,实行学生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执)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推动“双证书”制度实施。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事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更加明确、具体地指出:“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执)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多年来,国务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院校都做了不懈努力,极大地推进了“双证书”制度的实行。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都已经实行了“双证书”制度。但是,我国的“双证书”制度强调学历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并重,学历教育与职(执)业资格教育相互平行、互不交叉,学生要分别参加教育部门的学历资格教育和职(执)业资格鉴定部门组织的职(执)业资格鉴定,由此带来了重复学习、教育资源浪费、高职教育职业导向性不强等问题。这就使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构建新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工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建设与改革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但是,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资源网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尚未有在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采取“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相关报道。本文旨在构建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并不断优化、完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及毕业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奠定基础。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为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社区、基层从事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要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我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4类,有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个层次。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一年后需参加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这是其进一步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开始职业生涯的唯一途径。

目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国家实行行业准入制度的前提,其通过率是衡量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影响毕业生有效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发挥了巨大的导向作用。

将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与实习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就业导向下的“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意义重大:(1)避免医学教育资源浪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突出职业导向性,提高人才综合素质;(3)探索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与高职课程教学的对接方法,构建临床医学高职教育“课证融合”课程体系;(4)提升临床医学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

2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2.1课程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以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标准为依据,以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体现临床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高等性”,创建“课证融合”的临床医学高职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职(执)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2.2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在政府专门管理机构的政策支持与督导下,本着“统一领导、校院一体、重视实践、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思路开展工作。

(1)组建课程开发专家委员会。组建由医院、教育研究机构及教育与人力资源部门等多方参加的课程开发专家委员会。在保证临床职(执)业资格教育“职业性”和高职学历教育“高等性”的前提下,具体制订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构建医院、行业、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及学生多方共赢的机制。

(2)确立构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具体目标。根据专业类型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岗位。根据国家职业分类,确定专业所指向的职业岗位、职业资格以及相对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中的职业名称、职业能力、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及知识要求明确写入高职课程标准,做到高职课程内容完全覆盖相应等级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所有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组织骨干教师、临床一线专家对近年来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及真题进行分析,明确考试方向、内容、题型、难易程度,梳理归纳常考知识点,预测未来考试发展趋势,形成书面研究总结报告,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改革。

(3)对已参加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往届毕业生进行调研,从学生角度了解日常教学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差距。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的问题有:①在校期间对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强调不够;②实训力度不大,在校期间动手机会较少,实训效果不佳,形式主义严重;③在校期间考试的题型、范围、难度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差较大;④学校教师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了解不多,在“课证融合”教学方面力不从心。

(4)在上述基础上,积极进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①转变思路,树立“课证融合”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邀请行业专家解读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政策及内容,并开展教学改革研讨会,探索“课证融合”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科研、教研及学术活动;购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材及参考资料,每年更新,使教师有重点、针对性地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选派教师到附属医院参加带薪带贴的临床实践,充分了解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积累临床经验,并融入教学中。②课程设置的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训学时比例及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重点科目、重点章节学时数;由于三年制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任务重,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针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需考核,但人才培养方案中未涉及或涉及不多的课程,如医学伦理及卫生法规,将其纳入必修课,将影像诊断学、常用护理技术等以选修课形式开设;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处理好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如: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与非考试科目(如:解剖学等)的关系。③教学内容的优化: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是为农村、社区等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培养实用型人才,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本课题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解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实践教学中重点讲解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大纲及基层医院常用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方法。减少或删除发病机制、罕见病、基层医院无法开展的辅助检查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互融合、衔接。④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课堂讲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引导式、情景模拟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加深知识印象;充分发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等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园网、校讯通、QQ、电子邮箱、飞信、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沟通平台,形成“沟通无限”的局面,进行全方位、多渠道联系,减少教学管理层次,扩大教学信息资源,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参照医院工作环境,优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病房,与技术公司合作研发虚拟实验(训)教学软件,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学过程实现“四位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教室和病房为一体,教师和医师为一体,学生和学徒为一体。⑤考核制度的完善:考试既是对学生学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的评价,同时还是对学校管理的评价[2]。考试不仅被动地检验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还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建立试题库,使试题题型、难度及考核的知识点等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对应;除理论考试成绩外,将实训成绩、平时作业、学习态度等均纳入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实习考核包括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考核、实习中期考核及毕业综合考核3个部分,例如,毕业综合考核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对应届毕业生实行理论及实训操作考核,将毕业考核成绩作为决定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高职课程与国家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接,教学与临床岗位工作对接,真正将职(执)业资格教育与高职学历教育融为一体,高效、高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袁先雄,张昌文,赵伟.药事管理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5):55-57.

[2]薄翔.强化考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3(4):77-78.

G423.07

A

1671-1246(2016)20-0148-03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课题“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W jlx2015110)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医师资格课证
从医师资格考试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成效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成立
农业部对执业兽医师资格考核发出补充通知
全国首次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