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生态坏境恶化原因及整治对策*

2016-03-14 16:02王红平宁宝山张世虎
甘肃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王红平,宁宝山,张世虎

(1.红崖山自然保护站,甘肃 民勤733399;2.甘肃省民勤县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民勤733399;3.民勤县林业局,甘肃民勤733399)



石羊河流域生态坏境恶化原因及整治对策*

王红平1,宁宝山2△,张世虎3

(1.红崖山自然保护站,甘肃民勤733399;2.甘肃省民勤县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733399;3.民勤县林业局,甘肃民勤733399)

摘要:石羊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在河西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该流域出现水资源急剧下降,植被大面积衰退死亡,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到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所以,石羊河流域生态坏境的恶化现状急需研究和整治。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水资源利用、植被保护、产业调整、人口控制、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整治对策,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整治对策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最多、用水矛盾最尖锐、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由于对水资源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与强有力的统一管理体制,使流域内用水失去平衡,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危及下游民勤绿洲的生存。这种恶化趋势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因此,研究该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对策,对指导未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流域概况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东部,地理位置大致在101°22′~104°04′E、37°07′~39°24′N行政范围,包括武威市的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和天祝县的一部分,金昌市的金川区、永昌县。流域南北长约300km,东西宽150km,流域面积为41149km2,现有人口近200万。南部祁连山区的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最高可达约1000mm,是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集成区,有8条河流在此形成(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和大靖河)。上游祁连山区气候高寒阴湿,适于林草生长,以繁茂的林草生态为主,主要起涵养水源,生产木材和适度放牧的作用;中部武威绿洲、金昌绿洲和民勤绿洲地区气候十分干旱,属于温带荒漠气候,年降水量在70~180mm之间,这一地区是主要农业活动区和水分消耗损失区,也是受沙漠化危害的主要地区。绿洲周围是沙丘、戈壁以及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恶劣,退化严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石羊河流域总体上仍在持续恶化。

2 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

造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1自然因素分析

2.1.1利用率很低的沙漠荒漠化面积大

就流域内的武威市来说,沙漠荒漠化面积有16 568.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9.85%,而这部分土地因贫脊利用率很低。由于沙漠几乎是三面包围绿洲,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极大地威胁着绿洲的生存。

2.1.2山地面积大于平川面积

流域内武威市境内的祁连山区面积11030.40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3.18%,是平川绿洲面积5639.16km2的1.96倍。而平川绿洲面积仅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6.67%,不到1/5。

2.1.3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很小

全市总耕地面积(净面积)410544.7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2.35%。其中旱地190199.2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12%。在耕地面积中,质地良好的土地仅有144211.5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5.13%,占总土地面积4.30%。

2.1.4水资源短缺,很难形成较好的生态系统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亦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要素。石羊河流域干旱少雨,蒸发量极大,促使生态系统失衡。水文资料表明,石羊河流域武威市境内6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由50年代的10.05亿m3下降为90年代的8.60亿m3,减少了1.45亿m3。目前石羊河流域武威境内水资源人均占有量700m3,不到全省的1/2和全国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近220m3,不足全省的1/ 3和全国的1/8,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水资源短缺及供需矛盾将会更趋尖锐,无法满足生态用水。

2.1.5病虫害危害严重

近年来,绿洲内防护林的病虫害相当严重,能遮风挡沙的杨树,不敌天牛和食叶虫的侵害,一些林带在害虫的摧残下死亡,失去了对绿洲的保护作用。

2.2人为因素分析

由上所述,石羊河流域由于本身所处的地域自然环境条件极差。但人们为了生活,为了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不得不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由于在资源开发利用当中的一些不当之举造成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沙漠化日趋严重。

2.2.1水资源开发利用过量

由于近年来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特别是在石羊河径流量减少的情况下,流域内中下游争先恐后地大量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以每年0.5~1.0m的速度下降,较70年代下降15~25m,在绿洲内形成了近1000km2的大漏斗。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大片灌木林以及天然植被衰败死亡,过去的林地被沙漠替代,大片农田被流沙吞没。仅地处流域下游的民勤县境内天然沙生灌木林由50年代的13.3万hm2下降到目前的7.3万hm2,人工栽植的8.7万hm2以沙枣为主的人工林保存面积只有3.5万hm2,其中有多于1万hm2枯萎死亡,成了残木败林。植被的退化,加快了荒漠化的进程,以每年近20m的速度推进,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同时由于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水质恶化,矿化度不断升高。据观测,流域下游区地下水矿化度平均每年上升0.12g/L,最高已达到16 g/L,不仅造成了土地的盐碱化,也使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民勤绿洲北部已有7万人、13万头牲畜的饮水发生困难,全县盐碱地面积由过去的1.2万hm2上升到现在的2.3万hm2。

2.2.2上游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祁连山是石羊河流域径流形成区,由于人口剧增、森林砍伐、过度放牧以及开荒种地等现象导致大量的林地被蚕食,使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和作用渐渐失去。从50年代至今,已有多于3万hm2林草地被开垦,使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22.4%减少到现在不足14.4%,许多地方裸露为黄土,呈荒漠景观。目前水源涵养林不足550km2,灌草面积约3100km2,植被覆盖率只有40%左右,致使保水能力减弱,水土流失面积增大。

2.2.3水污染日趋加重

石羊河主河道及上游8条支流皆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小、流程短,自净能力很差,但进入河流的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污水却逐年增加,2003年达9170万t。同时,随着地膜、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也加剧了污染程度。

2.2.4治理与管理措施弱化

在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及北部沙漠区农林牧矛盾突出的地方,由于缺乏封山(沙)育林(草)的专项经费,缺少专业管护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章,林草植被管护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某些地方甚至失控。北部沙漠区由于当地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无节制地在绿洲外围沙漠植被区垦荒,由于开垦与治理很不协调,致使被垦后由于效益不良又弃耕,使这些地方的沙丘活化相当迅速,导致土地沙荒化的加剧。

2.2.5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建设未形成体系

多年来,在中部绿洲区提倡和鼓励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但无系统的规划,无相应的政策,无相应的保护措施,使绿洲内林网建设零零散散,难成体系,防护功能无法有效发挥出来,使绿洲受到风沙严重的侵害。

3 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整治对策

3.1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是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根据上、中、下游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的原则,制定全流域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此外,全流域必须推行实现长远目标的各种节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建设节水型社会。通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设备,实施薄膜覆盖等节水措施,不断挖掘节水的潜力,协调上、中、下游农、林、牧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维护上、中、下游自然生态的平衡以实现整个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保护和恢复植被,整治沙漠化土地

保护植被不仅是保护这些植被资源和土地资源,也是防止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措施。在上游祁连山区加大造林力度,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增加林木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在中游,要大力营造防护林网,下游要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封育荒漠草场。对绿洲外围的山区和沙漠区划出一定范围的自然保护区,严禁放牧和开垦,禁止植被的破坏。对已经沙化的土地采取退耕还林(草),实行封育等措施,恢复天然植被,建设饲草基地,发展畜牧业,达到既防治沙漠化又发展经济的目标。

3.3控制人口数量,缓减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石羊河流域内人口数量大,以及贫穷人口多是造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要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应该首先解决人口问题。除有效地实行计划生育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人口发展规划范围外,政府还应该实施生态移民计划,将生态环境较脆弱、人口压力大的地区人口,部分搬迁到环境容量大、人口压力小的地区是解决人口对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开辟第二、三产业,使农业人口逐渐向其他行业转移,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3.4实行农牧结合,有效实现高效农业

实行农牧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即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草料,畜牧业为农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整个河西地区,普遍存在种植业的副产品——作物秸秆,60%以上被闲置堆放,或者将其烧掉,十分可惜;但是荒漠草场严重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牲畜草料不足。实行农牧结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将作物秸秆加工处理后喂养牲畜,在农区建立养殖场,既充分利用秸秆过腹还田,增加地力,又增加经济收入,提供肉、蛋、奶、毛、皮等产品,提高生活水平。实行农牧结合的另一种方式就将农区剩余的农副产品运往牧区,作为饲草料,将牧区的畜粪运往农区,作为有机肥,通过多级利用,互利互惠,有效地实现高效农业。

3.5开展退化环境的科学研究,提高流域管理水平

要根据本流域环境退化的特点,合理安排科研工作和不同类型整治试验示范项目,掌握整治的途径和办法。充分发挥甘肃省政府石羊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和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的统一管理、统筹协调的职能,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科学测定,制定合理可行的流域水资源分配计划。省直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市、县区要按照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把各项治理措施和工作细化,把流域治理成效与干部政绩结合起来。此外,还要深入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制定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和条例,依法治水、依法治林、依法治沙;建立石羊河流域环境监测网络,为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本文基于石羊河流域的实际现状,对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及原因做了分析,并对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及生态坏境改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建立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供水保障体系和高效运作的现代化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并解决生态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投资,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衷心地感谢王有科老师在我学习当中长期的认真指导以及对本论文悉心的修改。

参考文献:

[1]孙艳伟,魏晓妹,张丽.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2):14-16.

[2]马全林,孙坤,王继和.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原因与治理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5):25-26.

[3]李金标,王刚,李相虎.石羊河流域近50a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2).

[4]朱发升.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探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4,15(3):45-47.

[5]沈大军,崔丽娟,姜素梅.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的制度原因及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

[6]俄有浩,王继和,王耀林.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对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7]陈隆亨,曲耀光,陈荷生,等.石羊河流域生态资源及其合理利用[J].中国沙漠,1982(4):15-17.

[8]刘燕华.中国脆弱环境类型划分与指标[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14.

[9]马金珠.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演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9.

[10]李德.试论甘肃石洋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途径[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5(1).

[11]许文海,张永明,陈刚.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07,29(4).

[12]王化杰.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3]钟华平,刘恒,顾颖.石羊河下游民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2,13(1):10-13.

[14]李世明,程国栋,李元红,等.河西走廊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15]李小玉,肖笃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动态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5):17-19.

[16]康尔泗,李新,张济世,等.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J].冰川冻土,2004,26(6):15-16.

[17]张新明,胡想全.石羊河流域实施水权制度的思考[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39(1).

[18]张鑫,蔡焕杰,王吉成.西北生态环境建设的水问题[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

[19]汤奇成,张捷斌.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

[20]方创琳.甘肃河西地区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16(2) .

[21]谢继忠,安业儒,杨晓军,等.河西地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对策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4,5(3):50-51.

通讯作者:△宁宝山,男,甘肃武威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研究和实践工作。

*基金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04FKCH100,144NKCH057)。

中图分类号:F323.22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鞍山生态矿山平台构建的对策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