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回归原生态

2016-03-14 20:08四川省简阳市吴仲良第四初级中学杨文龙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9期
关键词:美的作文生态

四川省简阳市吴仲良第四初级中学 杨文龙

当前,我们作文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与生活脱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为了应考”教师过分强调命题作文,强调审题——揣摩出题者意图,学生“瞄着分数”编、骗、仿,违反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近乎科举考试式地训练导致学生视作文为苦差,厌恶心理严重,社会整体评价不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有创意的表达;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

近几年,“生态”话题以不同方式进入人们视野——“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生态海岛”“生态森林”“生态鱼塘”……它向我们昭示:人类开始注重对生命原始状态的高度关注,在更高层面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启发我们倡导“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命”,探究以真实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写真实生活,展生命轨迹”,强调生活对作文的作用,也强调作文对生活的作用,即倡导创作原生态作文。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及学生写作的心弦

“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夸美纽斯)。让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才能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要求写自己身边的一个人确实是件难事,因为他们还不会抓住人物特征,缺少素材积累,还不能进行写作技法的讲解。我们应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人物,我请了一位学生来介绍,你们有兴趣了解吗?”“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亲朋好友,你愿意将谁介绍给我认识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来介绍他吧!”学生写作时,关于写作的事只字未提,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写作,但是兴趣非常浓,有的学生仿造例文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同学,有的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家人,有的写出了自己心中的偶像人物……

“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作文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把作文看作是一种需要,才能写出质朴无华、自然和谐、灵魂交合的生态作文。

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写作拥有源头活水

(一)接近生活,亲近生活,引入活水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圣陶)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接近自然,步入社会,亲近生活,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积极挖掘生本资源,扮好启发者、点拨者的角色,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激发孩子的观察热情,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在写作时助推其思绪飞跃,情感迸发。

(二)注重情感交流,让“我手写我心”

学生时代是梦的季节,花的季节,他们有许多心里话想说,教师要洞察先机,诱导他们一吐为快。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还能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再现心灵的“真、善、美”。如利用各种节日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或彼此真诚祝福,或送一些小礼物,或说说知心话……随心写作,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难,更不神秘,这也正是“我手写我心”的真切体验。

(三)扩大阅读量,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高尔基说:“我觉得每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要让学生“扑在书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从中获得精神食粮。山东韩兴娥老师“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的实践经验验证了善于阅读者,必然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写的文章博大精深,完全是终身勤奋读书的结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厚积”哪来“薄发”!要想妙语连珠,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诵读古诗词、中华经典名录、现代优秀诗文;阅读一些古今中外名著;浏览时事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等。

(四)积累文字材料,练写随笔,留下美丽的浪花

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邻友创新的写作手法及美妙语言我们要欣赏、借鉴。我们在常规作文训练中,可以让学生赏析美文,摘录美句、警句;写周记随笔,描绘生活精彩片段,摄下生活的浪花。大量优美语句,让学生领略到生活气息,铭留脑海;积累名言警句,感悟人生哲理;周记随笔留下美丽的景色。这些素材积蓄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锤炼思维 赋予发现美创造美的慧眼

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要用思维的犁铧,钻透生活的岩层,找到有价值的矿床,掌握事物背后的“真实”,让孩子们睁开“第三只眼”,即心理、情感的眼睛。叶圣陶认为,写作不但应写出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求所写的必须是美好的。“美即生活”,阐明了美来源于生活,但不是任何现象都美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透过外表美认识内在美,透过行为美认识心灵美,透过现象美把握本质美。如组织学生外出野炊,品尝饭热菜香,感受劳动带来欢乐的同时明白劳动创造美的道理。拥有了发现美的“慧眼”,具备了表现美的“神笔”,他们的文章就自然有情有趣了。

四、作文批改和作文修改有机结合

作文批改可采取教师点改,师生共改,学生互改等。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如,旁批、总评、字、词、句的批阅等注意事项。作文修改的“读”“思”“改”三个步骤。反复地读,找出文中的不足。深入地去思考出现问题的地方及原因,想想如何进行修改。然后要对文章段落语句的顺序进行调整,删减,增补。

总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小事,多思考,勤练笔,放飞自己的想象,赋予发现美的慧眼,学生就能快乐地写出生动、活泼的、充满情趣的习作来,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体现原生态作文质朴无华、自然和谐中灵魂交合的精髓之美。

猜你喜欢
美的作文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生态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