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小型工程设计企业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核心竞争力

2016-03-14 16:02安晓亮吴毅平兰州寰球工程公司甘肃兰州730060
甘肃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深化改革核心竞争力新常态

刘 晨,安晓亮,吴毅平(兰州寰球工程公司,甘肃 兰州 730060)



新常态下中小型工程设计企业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核心竞争力

刘晨,安晓亮,吴毅平
(兰州寰球工程公司,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新常态下,石化工程设计行业市场发展已跨越了原有的竞争规则、发展规律,迈入了全新时期。面对这一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认清其不可逆的必然性,遵循其发展的变化规律,不依赖对短期政策的猜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之上,把控自身发展方向,成为中小型设计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企业管理;新常态;核心竞争力;深化改革;国际化。

在石化工程设计行业中担当着重要角色的中小型设计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管理体制的转变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工程设计行业进入了以“中高速”、“调结构”、“新动力”和“促内需”为特征的新常态,中小型设计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急剧变化,其普遍式增长的“黄金时代”彻底终结,并最终直面来自发展方式转变、知识技术革新、产业发展转型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沉着冷静、顺势而为,主动适应并积极融入新常态?如何主动出击、打破僵局,突破传统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是中小型石化工程设计企业实现战略转型、谋得生存发展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认识新常态,应对市场新形势

世界能源局势波动频频,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并长期低位徘徊,国际大型油气公司进一步削减成本,暂停、取消新项目的投资。而以油气为核心业务的各大国际工程公司对后续形势判断更显悲观,从2015年8月底公布的ENR“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数据中可以看出,入围企业2014年海外工程承包收入合计5215亿美元,同比下降4.1%。作为国际工程行业景气程度晴雨表,海外工程承包收入增长率在1995年至今,仅在1997年、2000-2001年、2009-2010年以及2014年出现同比下降、增长率为负的现象,可见工程建设行业发展再次进入波谷期。

从国内来看,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石化行业产能过剩,能源企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投资将持续缩减,并继续偏重于油气上游业务。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主要能源企业油气上游业务占总投资比均在65%以上,而服务支持业务占比平均仅为9%左右。

尽管宏观环境变动、制约要素转化等带来了一系列的不确定,让市场前景更为扑朔迷离。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挑战中蕴含的机遇。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蓝图的擘画以及“五基两带”能源开发布局的确立等,都在不断推进能源产业国内、国际合作的深化,为设计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2 适应新常态,关注核心竞争力

宏观环境及市场条件的急剧变化,推动投资方在对合同价款、付款条件、风险分担等方面的要求更趋严苛。同时,国家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随着资质准入门槛的降低、地区保护的治理、行业壁垒的弱化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石化工程行业内设计企业更应顺应政策导向,把握改革机遇,主动出击,努力在开拓市场空间、调整业务布局等方面掌握先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上,谋求稳健可持续发展。

2.1“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以及《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等相关政策连续出台的良好环境下,有能力的设计企业应该认识到“走出去”是企业存续发展的惟一出路。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不同形式,不断试水海外市场。将“国际化”发展作为公司前进的方向,将关键技术和核心人才作为发展驱动力,努力做好技术储备,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是行业内中小型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市场开拓是第一要务

面对工程建设市场的量价齐跌,设计企业应不断突破传统营销模式,从低价竞争向依靠优势技术占领市场转变。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业主满意为根本服务宗旨,一切经营活动都围绕“市场”这一核心开展,不断寻求创效之道。强调“市场开发”与“开发市场”齐抓共举,在争取现有市场“寸土不失”的同时,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技术“寸土必争”的开发市场。

2.3业务布局是发展之基础

《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保障资源能源安全将是未来十年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将继续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力。结合国家能源“四大革命”和“一个合作”的要求不难看出,传统业务布局已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整体趋势,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才是竞得先机的保障。设计企业应牢固树立平台意识,打造更具适应性的业务布局概念:立足主要服务市场,依托现有市场运营中心,推动传统业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高度关注绿色环保业务领域,力求在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排放处理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争取新市场。

2.4先进技术构成核心竞争力

工程设计企业所拥有的特色技术、优势技术在当前主体多元化和形式多样化的市场竞争中充当着“排头兵”作用。设计企业应该树立“技术领先”战略,加大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广泛寻求内外部合作。对待研发工作,不仅在量上有要求,更在质上下功夫。要紧密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开展技术研发工作,以市场需求和客户关注为技术研发方向,整合研发资源,强调所研发技术的原创性和先进性,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设计企业要突破传统技术营销模式,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与设计捆绑等营销手段,将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2.5全员能力提升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最终必然落到人力资源水平之上。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再加之“走出去”步伐的迈进,员工整体能力的高低,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存亡。设计企业应加快推进员工能力提升工作,树立“每个人都需要提升、都有提升空间”的理念,专注于员工能力的评估,强调能力提升工作的执行力和将专项工作落到实处的行动力。应采取“项目+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员工培训需求矩阵为着力点,按照岗位需要和技能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差异化的能力培养方式及奖惩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企业员工综合能力迈上新台阶。

3 引领新常态,深化改革谋发展

在过去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模式下,石化工程行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整体得以快速发展壮大,从业企业的数量及规模快速增长并达到历史高位。新常态下,行业内企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市场的“洗牌”过程。此时,我们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看似简单,但所处环境及影响因素却日趋复杂。我们必须动态的、全局性的审视和把握问题,进一步看清本质,打破藩篱、通盘谋划。

3.1合作共赢

行业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依靠单打独斗已掀不起风浪,大跨度、多纬度合作才是当前企业发展的王道。设计企业应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追求合作共赢,从主要依靠独立运作向更多依靠全面合作、协同发展转变。需要树立多赢、互利的视野,致力于自身“长板”的不断强化完善,并通过战略合作、联合体等合作方式,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供应商、业主等各方的在产业链全周期的深度合作,将合作作为品牌推广、市场进入、技术获取、资源补充的重要渠道,不断弥补自身“短板”的不足,提升协同发展、抗击风险的能力。

3.2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变革

新常态下,工程设计行业已突破传统边界,走向动态发展、跨界融合、多边市场的新生态。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项目运营管理的复杂程度不断攀升,传统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项目高效运营的需要。应将旧有单一、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方式逐步向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模式转变。在项目生产原有职能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以专业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要点明确、流程简化的“强矩阵”组织结构。在项目运行中强

化以用户为中心、服务为主线、效益为目标、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要素、资源进行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对费用、工期、质量、风险等进行全过程监控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发挥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形成自身在管理模式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3.3服务提升,铸就品牌

随着石化工程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不少设计企业为了迅速占有市场、体现价值,沉溺于简单、粗暴的低价漩涡中,扰乱了市场秩序,使整个市场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过去的投资者,对于低价总是趋之若鹜,而随着社会、行业的不断发展,投资方更加关注企业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这样的趋势下,仅仅依靠低价竞争绝不会长久。设计企业还需放下一时之利,依靠先进技术、高端服务来提升自身品牌竞争力,跃过短期利益陷阱,在确保自身利润的同时,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重塑行业形象。

3.4追随时代,把握浪潮

2015年7月,国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炉,“互联网+”大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各个行业领域,它不仅是当前的时代趋势更已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全新驱动力量。新时代当有新思维,打破传统行业与网络信息技术间的界限,在行业内积极推进“互联网+知识”、“互联网+设计”等先进概念的实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设计企业知识管理、协同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使之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抓手以及快速变革的催化剂。

新常态下工程设计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倒逼机制将促进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作为行业内中小型设计企业,更要用国际化、市场化视角,树立变革性、产业化、平台化思维,打破固有服务模式,形成自身特色化、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谋得在当前竞争红海中的生存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

猜你喜欢
深化改革核心竞争力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