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战FBI

2016-03-14 14:43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修正案美国政府恐怖分子

为了一个开机密码, IT巨头苹果公司和上天入地的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打得不共戴天。到底谁对谁错?安全和隐私这一对冤家,让全世界再次选边站。

此事还得从去年年底说起,一对恐怖分子夫妻在美国南加州制造了一起枪击案,造成14人死亡。警方获得了其中一名恐怖分子的iPhone 5c手机,但由于苹果有自己独特的加密技术,FBI愣是拿这个苹果低端手机没办法。于是加州法院裁定,要求苹果破解恐怖分子的手机获取证据。

想暴力破解密码,最关键的一条,是要把输错10次密码就开启“自毁”的功能关掉。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苹果不配合?必要的技术背景是:iPhone使用了端对端的全机加密,密钥是在iPhone上单独生成的。而如果苹果可以完成FBI的要求,那么就意味着要在iOS系统里面安装后门,那么这个系统也就不安全了。

2016年2月23日,美国华盛顿,民众聚集在联邦调查局总部外示威。

苹果在答辩状里面还提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有法庭许可,警方是否可以命令一家软件公司,通过在线升级系统,把一个特定目标使用的软件换成带有木马的版本?”显然,一旦这样的先例打开,后面几乎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苹果CEO库克把破解密码和用户隐私扯在了一起,大打舆论战。对此,正在筹备大选的两党难得意见一致,联合美国法律界和警方集体谴责苹果的行为是不为公共安全考虑,是出于商业目的的胡搅蛮缠;而美国的科技企业领袖又都抱团用各种姿势表示要支持苹果和FBI对着干。连苹果的死对头、谷歌CEO桑达尔都表态说:“库克的声明很重要。强迫公司破解用户手机会侵犯用户隐私。”

美国的老百姓为了这事也抓狂得紧。毕竟,谁也不想看着恐怖分子逍遥法外,同样也不想看着自己的手机因为反恐变得门户洞开。现在站队的双方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安全,可无论哪一方让步,都会变得不安全。

法官下令有最后通牒意味,苹果须服从,否则轻则罚款、重则负责人判刑坐牢。但苹果坚持上诉,什么理念使苹果如此“嚣张”?在其公开的上诉书中,苹果把上诉理由与宪法第一和第五修正案挂上了钩,为一旦上诉失败后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提供了依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苹果认为,写程序也是言论的一种形式。而政府迫使苹果编写违反其主观意愿的程序好比用暴力强迫公民撒谎,是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行为。

分析认为,苹果公司和美国政府的对抗从2013年斯诺登事件就已经开启。从那时开始,政府和科技业之间对顾客隐私权的保障对立愈来愈尖锐,苹果开始用技术措施来防止政府的监控。在不断创造出新的加密方式的同时,苹果并不保留任何密钥的信息,似乎就是为了告诉美国政府,就算有搜查令,你想要查看一个被加密了的iPhone也几乎不太可能了。

此次,苹果放出风来,他们会和FBI打到国会打到最高法院,争取通过立法为企业协助政府办案划线。如果实在不行,苹果还将创造出连苹果自己也无法破解的产品,更何况,美国目前也没有任何法律禁止他们这么做。

苹果把自己的春季发布会推迟到3月21日,而3月22日恰恰是美国政府强制要求苹果解锁iPhone的最后协商期限。鉴于此,苹果是否会在大会上有所行动?又或者,所有这一切都是苹果的营销手段?也许正像笑话里说的,那些谴责苹果包庇恐怖分子的人,正迫不及待想买一部更能保护隐私的苹果手机。安全是否高于隐私?购买行为或将成为真正的民意测验。

猜你喜欢
修正案美国政府恐怖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摘要
梅保住脱欧协议决定权
如何探测到城市里的恐怖分子
日本将加大对性犯罪的处罚
美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探究
美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探究
无人驾驶飞机
圣诞礼物
安检系统经常是在恐怖分子登上飞机后才发现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