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2016-03-14 17:59黄少斌王风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挑战互联网

黄少斌+王风奇

摘 要 高校作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众多高校校园网络发展迅速,普遍采用在学生公寓、教室、活动中心、多媒体阅览室等地设立计算机终端的形式,使网络遍布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它对大学生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大的深刻的影响,这无疑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正昂首阔步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进入人类社会的生产、管理和生活,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目前,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互网络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到了网络对社会政治、经济、医疗、科技等方面的影响,而忽视了其对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思想道德建设所起的作用。互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遍布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的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互网络的发展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1互网络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1对原有价值观念、道德法律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挑战

(1)容易导致价值观念偏移。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网络高技术的垄断,推行网络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通过网络大量宣传西方文化、思想等,现在,世界80%以上的网上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近年来,我国网络有了很大发展,上网人数正以几何速度增长,其中大专以上的学生上网人数占相当比例,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冲击。如果这些学生在网上长期得不到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引,大量接受的都是西方文化影响和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因为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误入歧途,我国加入WTO后,这种思想文化渗透的渠道和机会还将进一步增加,这不仅对我们的主旋律文化,特别是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而且也使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效果受到极大地削弱。在某种意义上网络环境比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还要大。在这样一个没有边际的开放的自由世界,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网上汇聚交织,“网络霸主”垄断着信息的制造和传播,竭力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凌驾于世界之上。这种斗争虽然不像真枪实弹那样为每个人所察觉,但它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改变人们的思想,他们正是借助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全球输出其政治、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和“分化”。因此,在这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应重视年轻人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的问题。

(2)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谈化。由于网络环境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自觉性和道德责任感。再加上网络行为具有虚拟性的特点,约束不力,这种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中的自我角色或随意欺骗他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同时会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网络传播所载送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无处不在地动摇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从而造成人们道德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困惑。

(3)容易导致思维方式的渐变。从思维模式上看,书刊造就了人们发达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网络媒介则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网络环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往往会导致青少年渐渐忽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年轻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4)容易导致改变生活方式。年轻人可以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这种极大的方便,似乎令人感觉只要有了网络,足不出户便拥有一切,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变得“闭关自守”起来。网格环境可以加剧年轻人的自我封闭,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久而久之,使人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容易导致交往能力下降,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和人格自闭障碍。尤其是性格孤僻的大学生在网上找到“知己”,从而沉溺其中,远离周围同学,变得更加孤僻。同时由于人与人的沟通和交往完全依赖网络,直接见面的机会减少,导致了道德情感的冷漠,致使“网络社会”的游戏规则动摇了传统社会的道德基础和行为准则,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中国高校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大学时代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进一步形成,并且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信息网络化校园的产生,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出了一道难题。

1.2虚拟世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挑战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信息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进入网络犹如步入了一个地球村。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交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交往,在网上,大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份等可以被掩盖,使得网上交往更具隐蔽性、开放性和神秘感。大学生可超越时空限制,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网上购物、网上交友、网上休闲,过着一种完全虚拟的生活,并且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各种各样的“知已”,从而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正是传媒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因特网使人们的交往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广泛性,人们可以在几千万甚至更多的人员中选择交往对象,并同时可以和其中许多人交往,同时它具有间接性和安全性。人们联系感情的方式是网络,不是直接面对面,这就大大激发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感,促使人们有美好的想象和交往热情,在网络上人们往往也不在乎对方的真实身份,所以,也不担心因泄露秘密而失面子及自身利益,正是这种独特的虚拟的优势,使人们在网络上随意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为人处事的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和终极关怀。当人们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每次在现实中遇到挫折或不愉快时,就会更加倾向于网络中寻找虚拟的完美人生。由于网络时代虚拟世界的存在,使得一些不愿、不敢面对现实的人,寻找到了逃避现实的去处,沉湎于网络里,陶醉于虚拟世界中。由于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事物,对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年对网络的迷恋,有的学生因为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一上网少则几个小时,多则连续几天,吃饭睡觉都是囫囵吞枣。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有的患了胃病,有的精神恍惚,身体受到了严重伤害。再有就是利用网络弄虚作假已不足为鲜,把网络上载的文章当成作业交给老师,在网络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这种现象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诸多麻烦,令教育部门头痛不已,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某一名学生的堕落,而且意味着学术伦理的沦丧。另外,在网上聊天,利用网络发泄对社会、学校的不满,在网上制造别人的谣言,甚至中伤别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浏览黄色、反动网站等等。这些不仅使一些青年学生自身越陷越深,同时也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确实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3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的挑战

传统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教育手段,基本上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一张嘴,几张PPT,学生听思想政治教育课、读报纸、念文件、出宣传资料等。教师或教育者通过课堂宣讲、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灌输、启发、说服,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信息传播手段和新时期的学生,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很难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在网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自主接受信息的意识越来越强,其思想政治工作知识的感知、思想政治工作情感的体验等都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能情感互动,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它的弱点同样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受到限制、受教育对象有限、课堂教学模式单调。而在信息化校园中,网络的时空开放性使每个学生在任何闲暇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取信息;网络的交互性和匿名性,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进行思想交流;网络的多媒体性和交互性,使网上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已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图文、音像并茂的影视画面,这种多媒体思想政治工作技术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拓展,而且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身临其境,大大改变了沿袭多年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手段。

1.4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从而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信息优势至少是部分丧失了。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到系统的计算机和英语教育,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上网查询信息很困难。加上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不少人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所以,很难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被动局面和尴尬境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所说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是教师闻所未闻的。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网的使用和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是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2网络化校园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2.1建立校内思想教育网络,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网上各种反动的、黄色的、颓废的、消极的信息并存,封堵不是真正的办法,只有大力支持各种优秀中文网站的建设,丰富中文网站的内容,使之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的阵地,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近年来,随着高校现代教育设施的迅速发展,校园网络系统在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高科技手段创建新型教育阵地奠定了物质基础。高校要在校园网上建立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或主页,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成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占领全球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在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家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强、适用于网络运行的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网上轻松而愉快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编成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不仅要使学生接受教育,而且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其次,要开发超文本结构的思想教育电子教材。这种电子教材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效应,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第三,形成校园网络对大众宣传媒体的整合作用。目前高校宣传教育媒体如校报、广播、闭路电视等,形式上相对独立,如果把上述所有的传媒通过数字化系统处理后移置到网络上,可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从而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大大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2.2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培养

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要发生变化,教育者的“独奏者”的角色要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民主地共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去面对社会。尽管学生为主体,但更应强调教育者主导的作用,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而且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因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不易透露内心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阻力较大,只有教育者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帮助受教育者以更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朝积极的方向改变和完善自己。也只有转换角色,教育者通过理解、尊重、积极关注等共性态度与学生寻求感情上的共鸣、心理上的贴近和心灵上的沟通,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才有成效。才能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从各种各样的思想旋涡中走出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需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班集体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塑造大学生健全的心理和性格为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意识强、熟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熟悉网络技术、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他们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重新恢复教育者的信息优势,随时发现网上信息动态,做好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或清除,将不良信息尽可能地拒于学生视野之外;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上,担任BBS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版主,或设立专题E-mail信箱,随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上网提出好的建议,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

2.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

文化作为载体始终在有效地传播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网络文化既是网络思想工作的教育手段,也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首先,在网上要积极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传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政治导向。同时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其次,要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再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网上论坛,对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等。最后,要建立师生个人主页,使之成为沟通学校与个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通过网络相互间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通过网络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思想问题,提供单独的指导和帮助,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主动出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尽快做出具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使之与网络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孙淑彩.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思政工作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0).

[2] 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 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

[4] 李涛.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5] 吴秉功.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挑战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