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2016-03-15 20:44杨雅颉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关系分析

杨雅颉

摘 要: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幼儿教育更是被国家列为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在一些发达国家,混龄教育因其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和谐发展具有一定优势与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幼儿的教育中,而在我国,因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一些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也有采用混龄教育的形式,现就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与创造性人格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与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混龄教育;心理理论;创造性人格;关系分析

混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将幼儿园比作一个大家庭,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地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孩子们在混龄班接触到许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群体之间的互动呈现出多种形式的现象。幼儿在心理、角色、位置、语言、沟通方式等方面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与趋势。

一、混龄教育的重要意义

混龄教育是幼儿园通过将3~6岁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沟通、生活、游戏等促进幼儿教育语言沟通、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的教育。混龄教育通过塑造一个大家庭的形式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与氛围,混龄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幼儿教学模式,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进行交流与学习,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特点与优缺点,混龄伙伴之间的交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时,往往能提升幼儿的责任心。比如,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年龄小的孩子学习认字,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位陪伴者,不参与其中问题的讨论或是分析,通常只会在孩子们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并进行指导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由于身份的转换而产生责任感,进而不断补充知识,以解决年龄更小的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幼儿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从学术上来讲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朋友或者是亲人,他们在与你交流或谈话的时候通常可以很快速且准确地知道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这种无意识的对它们的心理以及行为进行分析与揣测的行为,就是一种心理理论的具体表现。

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幼儿的世界,一些年幼的孩子通常很难通过人们的言语揣测到别人想说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一些稍微年长一点的孩子通常会通过对他人言语或行为的揣测了解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言语间的意思。根据丹尼特提出的观点,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信念是指我们的心理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与反映,它包括了解、确信、假定、想法和意见。而信念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信念,一种是错误信念。真实信念是指与整个现实相一致的信念,错误信念是指与现实不一致的信念。而年长的孩子之所以能准确地知晓他们的行为信息,是因为他们能够明白心理是可以积极、主动地解释某人知觉到的经验,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经验去揣测辨认人们的行为与言语之间的信息;而年幼儿童之所以理解不了,是因为他们固执于信念所反映出来的现实世界,他们只能对现实信息进行“复制、粘贴”,所以他们无法获知人们言语或者行为之间的信息。幼儿的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对世界的认知度。

三、幼儿的创造性人格

幼儿在幼儿阶段尤其是在3~6岁阶段是整个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般会被看做是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所谓创造性人格,是指某个个体在创造性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格,这种人格可以保证和促进创造性的发展。而幼儿的创造性人格一般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一般与生理变化有关,而生理变化又决定着动机、气质、情感等三种情感遗传因素。而外在的动机对自我创造性与自我效能以及坚定性与创造性关系的影响是不利的。而我们通常会认为拥有创造力的人本身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气质,它与情感、与动机都是息息相关的。

家庭因素可以说是对幼儿创造力和人格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家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赖以生存的地方,任何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社会地位的变化都会对幼儿造成一定影响,而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照顾与教育也可以影响孩子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比如,在近几年,中国的电影行业出现了许多“鬼马型”的作家人才,其中尤以电视剧《浮沉》的编剧鲍鲸鲸为例,鲍鲸鲸特立独行的编剧创造风格在行业内获得了一致好评,鲍鲸鲸的编剧风格之所以如此“鬼马”,这与父母对她的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她的父母从小对她实行的教育方式就是“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并且还会在行动上给予女儿最大的支持与鼓励,以至于后来鲍鲸鲸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说,是父母开明的教育方式才有了现在性格如此活泼的她,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有了想法就要去行动”的教育方式,才使得她在创作时思如泉涌。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与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体制、教育质量、师资力量都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据调查显示,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因学校体制的不同,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趋势都不相同,其中作为一些学生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重点学校,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倾向是向下发展的。

四、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对幼儿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混龄教育之所以对幼儿的心理理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由于混龄教育为其创造了一个类似家庭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幼儿与异龄儿童交往的需求,同时,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在一起,彼此之间的心理状态与认识具有一定的差异,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幼儿之间的交往才能达到一个差异互补的心理理论发展状态。另一方面,低龄幼儿在与年长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从他们的认知中掌握心理理论发展的社会经验,纠正其错误信念,帮助幼儿更快地去接触、去认识真实信念。

混龄教育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在混龄班中,创造性能力较强的幼儿在做某件事的时候,通常会自觉转变自己的身份,有责任、有意识地向低龄幼儿解释工作的原理与概念,指导他们完成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人格较强的学生在给同伴讲解的过程中加深了知识理论的理解程度。混龄教育可以让这些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去接受知识,主动去了解周围的事物,主动去为同伴讲解知识,通过探索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进而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知识积累与发展契机。

混龄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满足了幼儿的认知需求,对幼儿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混龄教育以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发展提供了契机,笔者认为,混龄教育作为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幼儿质量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顺应教育潮流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混龄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未来,混龄幼教从业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8(03):33-38.

[2]魏玉枝.混龄教育对4、5岁幼儿心理理论、创造性人格影响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3,12(06):17-19.

[3]张传芳.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11(25):26-29.

[4]郑卫东.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特点及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2012,15(04):59-60.

[5]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2014,3(03):117-120.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关系分析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分析
关于德育移植的一点思考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