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与冲突
——现代教育下的儒家思想审读

2016-03-15 07:27王彦苏
关键词:儒家思想论语儒家

王彦苏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2370)

契合与冲突
——现代教育下的儒家思想审读

王彦苏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2370)

现代教育下的人才标准应该具有那些道德水准?在推进人才“德才兼备”目标实现中,如何吸收和借鉴儒家思想精髓。综观儒家的教育思想及源流、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影响深远。但同时,儒家教育传统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冲突也是客观存在的。基于此,从契合与冲突中来撷取精华,摈弃糟粕,将有助于彰显儒家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现代教育;儒家思想;契合;启示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作为现代教育文化脉络发展的基础,成为构建民族性格、社会价值伦理取向的内在灵魂。但同时,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入,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思想主体,儒家思想在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中,也存在背离时代主线的腐朽、落后观念。为此,要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不能仅仅盲目借鉴西方教育经验,也不能全盘吸收儒家思想,而是要从唯物主义辩证法中,遴选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审慎对待西方教育体制,来丰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一、现代教育背景下对儒家思想的科学传承

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民族文化传统?如何从儒家传统教育思想中来完善现代教育理念体系?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其民族文化的传承,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是附庸还是宗旨,是精髓还是糟粕。事实上,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纳入新的审视范畴。对于受教育者,不仅应该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从受教育者的个性解放上获得健全发展。如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竞争意识、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创新能力等等。当然,面对现代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既要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还要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上,强调知识、能力、道德、修养的培育。一味地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人格的健全,无疑是对受教育者的戕害。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教育的历史传统,在教养化育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礼记·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将教育作为国之大事,与当下科教兴国战略是一致的。张岱年曾说“孔子、孟子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其儒家哲学也是教育家的哲学”。可见,注重对儒家思想的发掘与传承,从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中,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儒家思想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也存在一些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地方。如一些男人纳妾、女人裹足等风俗习惯,与现代教育相比已经落后。因此,从儒家思想的科学传承上,要坚持正确的立场,撷取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理性、睿智与精华,来强化民族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来增强现代教育的民族特色。

二、现代教育背景下与儒家思想的契合点

从儒家思想中来梳理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有助于我们从儒家精神的传承中提升自我修养,完善人格培养,促进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如儒家倡导整体观,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等观念的应用,并从“仁”中来统合德智体美诸多品格的协同发展。同时,在教育兴国上,儒家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将教化作为立国的重要基础。如孔子提出“庶”、“富”、“教”三要素。将教育作为提升人的文化、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这与现代教育下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殊途同归。

(一)儒家的“德才兼备”契合现代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将身心健康、智能发展、人格健全作为重要内容,并从发展学生的个性上来以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儒家思想在教育上所提出的“德才兼备”,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素质素能上,特别是知识在学生自身的内化,要从身心开发上来获得综合提升,这正与现代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如在儒家教育中,将“修身”作为人格成长的基础,并从“深造自得”中来获得“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目标。所谓修身,就是要从全面素质提升上,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做好与人谦逊的态度,要懂得治国安邦的道理,要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大学》中提出“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从修身中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论语·子张》中所提出的“治国平天下”之责,从儒家教育的全面发展上,要教化民众,来“化民成俗”,从而递进式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样,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强调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讲究“知能并重”的和谐理念,与儒家的全面成长是一致的。儒家所倡导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最朴素的全面教育的体现,并在知识积累上,将文学、哲学、音乐、历史、礼仪等作为做人之道、治国之理的基础,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鼓励学生从辨析中来增强思辨力。

(二)儒家的“立志于学”顺应现代终身教育

现代教育提出终身学习主张,将人的一生都要从教育学习中来完善自我。如青少年时期要接受学校教育,成人后要接受社会教育、成家后要接受家庭教育。所有的教育体系都是涵盖人的一生的。儒家在教育思想上提出“立志于学”,将教育的广义性作为个人自修和终身学校的根本。如孔子所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是从自我的不断学习中来完善自我;荀子也提出“学不可以已”,将学习作为不能停歇的一项事业来对待,强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同时,在儒家教育实践中,不仅鼓励终身学习,还要从教育实践中打破知识的藩篱,从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中来促进自我完善。如《论语·述而》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礼记·学记》提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对于“正业”主要包括《诗》、《书》、《礼》等正统文献,对于“居学”,主要包括各类课外辅业课程,以及增强学生学习趣味的各类知识。可见,儒家的教育思想,在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兼顾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以《论语·里仁》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将家庭教育中的父母道德礼仪作为家风、家规教育的重要思想。增进学生自我学习,增强学生完善自我的能力,自学精神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关键。在《论语·雍也》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如乐之者”;在《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荀子·劝学》中“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等,从自我学习、自觉学习、自省反思中来强调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注重文化知识、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与今天我们所提出的教育自主性也是一致的。

(三)儒家的“德行为先”符合现代道德标准

现代教育将中西方教育成果进行兼收并蓄,从强调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上来塑造人,完善人。《论语·宪问》中“修己以安百姓”,作为一个人政治理想的最高标准;同时,儒家所提出的“仁”,也是德育思想的最高境界,以身作则,从自我人格教育中来辨析善恶是非,从协同理性自觉和道德主体性上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语·宪问》中强调“克己”与“爱人”,要对自我以礼约身,修己以敬,从德育中启迪理性自觉,从修己中来实现自我价值理念的养成。正是在儒家所提出的“立人”、“达人”与“爱人”中才能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格目标。我们从儒家的“泛爱众而亲众”中,将热爱亲人,延伸至对他人、对国家、对世界的热爱,从自我规范中来辐射社会道德规范。

(四)儒家的“因材施教”对应现代个性教育

现代教育将发展人的个性作为完善人的重要思想,个性是多方面的,如性格、气质、动机、信念、能力、兴趣等内容的差异性。强调对人的个性发展,从儒家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中来看到一个人的才智有别。儒家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要根据学生的智能高低而区别教育。在《论语·先进》中,孟子提出因材施教,要从教学方法上来区别对待。不同弟子有不同的志趣,能力,而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从每个人的特点入手,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时,在促进人的学习上,儒家重视对人的启发与诱导,注重发挥人的自主性。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愤者,朱熹解释为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所谓悱者,口预言而未能之貌。可见,从儒家的启发式教育思想中,来反观现代教育,可谓善矣。当然,对于儒家的启发教育,不仅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还要从学生的自主性上来激发,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论语·为政》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儒家不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要从个性和创造力上,要求学生经过思考后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孟子在教育中也非常重视“思”的价值,提出“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将学习、思考、再学习、再思考作为增强学生知识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对于任何一种思想的发展都具有历史局限性,儒家教育思想也不例外。作为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从儒家教育思想中获得的现代启示,从儒家文化的优秀思想中来推进现代教育改革,增强对人性的培养,对心灵境界的提升,促进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当然,对于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冲突,如儒家关于人伦关系的道德与规范,过于极端,并非与现代民主意识相契合,反而抑制了人的个性成长。如“三纲”、“五常”所提出的等级秩序,使其成为人性奴化的思想根源,也是为现代教育所摈弃的观念。同时,儒家思想重人事而轻自然、重政治理论而轻知识教育,甚至倡导女子无才极为德,都具有时代强烈的时代局限性与落后性。因此,从现代教育发展中,积极从儒家思想中撷取精华,来克服传统儒家思想的弊端,对于促进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张师伟.现代新儒家的诞生——传统儒学现代转换的政治条件与结果[J].政治思想史,2015,(4).

[2]王瑾.《论语》道德思想对现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5,(36).

[3]张小香.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与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4]鲁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内涵、特点与结构[J].教育文化论坛,2015,(6).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论语儒家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如何读懂《论语》?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论语·为政第二》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