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章丘清照文化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2016-03-15 07:27卢娜
关键词:章丘李清照泉水

卢娜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浅析章丘清照文化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

卢娜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清照文化是以一代女词宗李清照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包括物质层面的泉水文化与生态园林、清照酒以及精神层面李清照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发展章丘特色教育,以弘扬清照文化为契机,把握章丘清照文化这一特色资源,开发章丘地方课程,使学生感受特有的清照文化氛围,快速习得文化知识,有很大的价值与开发空间。

地方课程;清照文化;开发与利用;价值意义

一、引言

新课改明确提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确立地方课程对完善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和结构、推进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有重要作用。对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内涵。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对地方课程资源予以正确的理解,这里既有师生与课程资源的对话,也存在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灵沟通。”[1]

从分析章丘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清照文化入手,探讨资源开发的可能性,结合具体学校展开地方课程开发研究,按照地方课程开发的宗旨原则,融入清照文化特色,设计和编排地方课程体系,应用于章丘所有小学中,增强学生家乡自信与自豪感,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扩大章丘教育资源的张力,促进清照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升章丘文化影响力与软实力。

二、章丘地方资源——清照文化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东部,是济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坐拥济南五大泉群之一的百脉泉,另有六处泉水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列,因此有“小泉城”之称。独特而细腻甘甜的泉水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人称邹子,以“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闻名于世;王莽祖籍章丘龙山平陵城古址,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有名的事件为“王莽改制”,被看作是“周公再世”;房玄龄,相公庄街道房庄人,唐初辅佐李世民的谋士,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明水街道人,南宋女词人,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夫太学生赵明诚,宰相赵挺之次子;李开先章丘绿原村(现埠村街道东鹅庄)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孟洛川,刁镇旧军村人,近代著名民族商业资本家;郭恒祥,埠村街道埠西村人,是章丘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一)泉水文化

章丘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因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及特殊的地质构造,形成了独特的泉群。济南有十大泉群,章丘则占一个,名曰百脉泉泉群,在济南市名泉研究会公布的新七十二名泉中,章丘六处泉水名列其中,有百脉泉、东麻湾、西麻湾、墨泉、梅花泉以及净明泉,最有名的就是百脉泉,由于“七十二”表泛指,章丘泉水远远不止六处,另有龙泉、漱玉泉等。章丘充分利用泉水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业,于一九八六年建立百脉泉公园,因“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故里,群泉自然喷涌成湖而著称。

泉水文化,从物质层面来说,一般指公园、景区、广场等,以章丘为例,有百脉泉公园,眼明泉公园,荷花公园,百脉泉广场,荷花广场等。这些泉水物质文化为人们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贡献多为精神文化层面。

风俗习惯层面的泉文化,它以民风民俗形式出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风俗习惯层面、思想与价值层面的泉文化与城市沿革发展、历史事件、文化蕴含、民风民俗有着密切联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泉文化。[2]

章丘,因泉而兴而名,泉因章丘而愈加鲜活,泉水更加见证了章丘历史的变迁: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等遗迹无不与泉水息息相关。泉水亦哺育了众多历史名人:一代名相房玄龄、婉约派词宗李清照、商贾名人孟洛川等等。泉水深深影响了章丘的饮食,特产美味独特:明水香稻,白云湖鸭蛋,龙山小米,章丘大葱等,还有泉水冲泡的茶水更加甘甜清香。众多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泉水的影子:“泉流北涧瀑飞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纤手掬来清彻骨,高人宜尔濯尘缨。”“清泉一派接银河,宝鉴同明水不波。步绕方池闲顾影,须眉散作百东坡”还有文章《济南七十二泉记》……

(二)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清照酒、百脉泉酒,作为章丘特产酒,“以‘龙山’秘方为法,名泉圣水为源,御贡香米为根,神秘窖泥为本,被誉为鲁酒五粮液。新落成的酒文化展馆、酒道馆、酒文化长廊,展示了自龙山文化时期以来华夏五千年的酿酒历史文化,彰显了中国酒文化的魅力。”[3]

清照酒、百脉泉酒,承载着章丘千年古韵,搭载着章丘人文诗意,彰显着章丘百脉豪情。

(三)李清照诗词

李清照,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章丘独特的泉水地域环境以及自身成长经历,使她逐渐形成婉约的词风。现留存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其具有的文化价值无可估量。对于章丘教育发展也是一大契机。

李清照,她擅长书、画,而尤精诗词,词风婉约,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代表作有《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蝶恋花》、《声声慢》、《武陵春》、《清平乐》、《夏日绝句》、《打马赋》等。她的诗词,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在倡导品读国学经典的现代,品读漱玉词,也正是一大趋势。

综上所述,这里的清照文化则指以一代女词宗李清照为代表的文化体系,包括物质层面的生态园林与泉水文化、清照酒和百脉泉酒等以及精神层面李清照诗词抒发的女性爱国情怀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思想内涵。

三、开发与利用

(一)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与国家课程相对而言的由地方规划、开发和安排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规定,依据本地实际情况,由地方独立规划、开发和安排的课程。[4]地方课程体现地方特色,反映地域文化,以地方的历史、文化、科技、自然、环境等作为资源基础,进行开发,形成课程体系。以章丘为例,章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自然资源)、清照文化和龙山文化(文化)等,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发展特色教育。地方课程与地方自然、文化等紧密相关,学习地方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接触地方文化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文化特色,而且有利于学生快速习得文化知识,感受当地文化氛围,享受地域文化盛宴。

(二)开发与利用的可能性

开发章丘清照文化地方课程资源是为了将清照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形成一种独具张力的特色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地方文化知识、扩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学生在系列活动中“追祖溯源,探寻本根”,回归本土,提高探究能力的同时加强家乡自豪感和地域自信心,对城市建设、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也提供了上升的空间。

1.章丘特色学校

以“李清照”命名的章丘市清照小学,是一所市属小学。清照小学以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清照文化为底蕴形成了独特突出的学校个性。现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核心,清照小学已经形成系统、成熟的清照文化环境:编写《清照词欣赏》、《清照作品赏析》、《李清照与章丘》等系列教材,开办相关课程;举办清照诗词吟诵比赛、“清照故居小导游”等活动;校园兴建清照文化楼,清照诗词走廊;点缀清照文化特色标志于学习用具之上……清照小学的成功范例,为章丘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正确的经验和指导,以清照小学为例,形成清照文化课程体系,融入到章丘所有小学,为章丘清照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能。[5]

2.地方课程资源的特点

如前文所述,章丘有丰富的清照文化资源,为了获得资源的最大价值,打造文化名城,必须对资源进行有效性开发。清照文化资源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极大的素材,独特性与丰富性、开放性与可开发性特点更为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1)独特性与丰富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清照,在章丘出生、生活,“章丘人”的烙印深深印在她的身上,她作为独立的、个性的女性词人,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她从少女成长到嫁为人妇再到研究金石的学者最终因时事颠沛流离的心理过程和愁苦、坚强、婉约的女性形象。她接受教育、突破传统,追求平等、女性觉醒,忧患意识,家国情怀无不与当代价值观相辅相成,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现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将清照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打造章丘特色文化品牌,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凡是经典性作品,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都是一种文化构成、文化的存在,经典就是文化。”[6]众所周知李清照诗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容,而清照文化的内涵,则已经将其超越、扩大、延伸。

大年初二起,妇女们要回娘家拜年。春节一直持续到二月二期间达斡尔族村屯非常热闹,亲朋好友除了相互邀请饮宴外,请有文化的艺人讲故事、唱“扎恩哒勒”和说唱“乌钦”;黄昏时分,小伙子们打曲棍球(Beikuo),姑娘们则三五成群在一起玩嘎拉哈(Sake)、剪制摆放形态各异色彩不同的小纸人(Hanieka)等游戏活动;夜晚是妇女们的天地,姐妹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今天到你家,明天来我家,边唱边跳,歌声不断舞步不停。

(2)开放性与可开发性

这里的开放性是与封闭性相对来说的,它允许人们介入并对清照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以留给后人更多的空间去挖掘、拓展、完善。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传承,清照文化,根植于章丘地方本土传统文化,也随着李清照的行动轨迹、生活范围和后来衍生的传统习俗、文化产业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

(三)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清照文化的丰富性要求地方课程的开发不能盲目,要制定一定的开发与利用原则。

1.因地制宜

清照文化是在章丘发源的文化体系,必定离不开章丘的文化土壤与供给,要就地取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服务地方发展。李清照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写的是李清照怀念故乡所作的小词,描写“记忆中少女时代在家乡与闺帷姐妹的一次荡舟漫游”,[7]她一时兴起“沉醉”误入“藕花深处”在迷途中寻找出路的故事。这首词,极大的为章丘发展提供了素材。百脉泉景区内李清照故居的围墙壁画上则由这首词填充,游者游览的同时,即可体会李清照当年的故事。再者,如前文所述,章丘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泉水与李清照故居相结合,发展旅游业,也是因地制宜的典范。

2.多元开发

“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资源开发是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所以,开发地方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服务教育,造福学生。新课改强调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课程标准也提出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发适应的课程资源。[8]清照文化具有多重内涵,具有文化多元的特点,以此来开发多元课程,满足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不同科目的需求,培养学生广泛兴趣。

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包括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多样性,开发主体的多样性和开发利用模式的多样性。地方课程资源包括的种类多样既有文字型资源,又有非文字型资源,还包括数字的电子化资源。[9]清照文化丰富性与多元性的特点,要求“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既要把握文化中的多元,又要把握多元中的一体。”[10]“聚合”才能发挥大效应,将泉水文化、园林建设、清照酒水、清照诗词等整合,发挥多元的清照文化一加一大于二效应。

(四)开发与利用的价值意义

清照文化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已经刻有深深的历史印记,在历史年轮中越发经典,其蕴含的文化内容对地方课程规划性开发与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承清照诗词蕴含的精神内涵。

接受教育,突破传统。李清照是宋代“四大才女”之一,在接受教育方面,勇于挑战权威。李清照在《词论》中,对欧阳修等文坛名家的词大胆予以评论:“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庸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无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11]

追求平等,女性觉醒。李清照的词中也能体现作为女性的追求平等、独立、自强宣言。无论是《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此花不与群花比”的贞洁自立的高贵品性,还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少女意识的觉醒,无不以一女之情怀抒发着女性意识。

忧患意识,家国情怀。李清照的诗,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铮铮豪情,“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创作方面,都与她的词有很大的不同。她的诗涉及到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及国家大事,并体现出豪放的风格”[12]靖康之难,南宋偏安,丈夫离去,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道不尽的家“愁”国恨,其家国情怀可见一斑。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知识空间,提高综合素养。

清照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与学习视野,提高综合素养。以清照小学《清照作品赏析》教材为例,学生通过学习李清照诗词作品,进行背诵、赏析,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清照诗词吟诵比赛,习得诗词文化内涵的同时,传承国学经典,参加活动,则更加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锻炼个体学识、身形仪表、语言交际等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参加“诗词配画”“软、硬笔书法比赛”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绘画、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与书法能力水平,提高文化涵养。

第三,完善教师专业成长,丰富执教生涯,提高能力水平。

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地方课程开发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学生素养提升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锻炼。从教材的编纂到开发实施、授课的进行与评价、活动的开展与影响、人际的交流与协同等方面无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

第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章丘文化软实力,开拓文化产业链。

章丘现共有小学267所,其中市属5所,街道、乡镇小学261所。由此可见,学校城乡分配不均以及由此带来的城乡教育差距大等问题仍然明显。2016年,十三五规划中依旧提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所以,以此为契机,融合清照文化与学校地方课程,将章丘地域清照文化充分开发,让乡镇学校与市属学校一道共享地方课程,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美不自美,得人而彰”。近年来,山东省章丘市坚持李清照文化的科学发展,在深入发掘李清照文化的传承价值基础上,充分发挥李清照文化的积极作用,着力打造李清照文化的品牌。李清照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是具有国际意义的旅游资源。对这一部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极大地促进相关地区文博事业、旅游事业的发展,加速文化与经济的发展融合。[13]现任章丘市市长江林同志如是说。

清照文化与地方区域性发展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链,丰富文化软实力:依托泉水资源、诗词内容兴建生态园林,将诗词元素与园林美学纳入清照文化,发展旅游业;借助名人效应,开发清照酒与百脉泉酒,形成清照酒水文化,拉动地方经济;结合泉水文化与当地风俗习惯,举办清照文化节,丰富居民生活;多元的清照元素渗透教育行业,教材、用具、学校建筑,营造清照文化氛围。

四、结语

章丘,号称“小泉城”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有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发挥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从教育角度出发,将资源优势转化成教育特色,对章丘地方课程进行开发,无论是对清照文化的再认识,学生成长、教育发展还是市容市貌、地方经济发展等都有很大程度的价值意义。

[1][9]李晓菁.福建土楼文化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10.

[2]鲁春晓.济南泉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19-20.

[3]济南清照酒业有限公司[EB/OL].http://qingzhaojiu.net114.com/intro. html.

[4]成尚荣.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23.

[5]道客巴巴.清照课程,弘扬清照文化[EB/OL].http://www.doc88.com/ p-7864453461720.html

[6]曹明海.语文教育观新建构[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201.

[7]刘乃昌.李清照志辛弃疾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39.

[8]廖辉.多元文化背景中的课程资源开发[J].民族教育研究,2007,16(2):5.

[10]马有.如何设计多元文化课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3):78.

[11]段国华.宋代妇女的历史贡献极其地位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12.

[12]王朝霞.论李清照的词与中学生文学素质的提升[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7.

[13]江林.论李清照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55-58.

猜你喜欢
章丘李清照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山东章丘至庆云等五条高速公路项目开始招标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如梦令
章丘“无锅”
喝醉的李清照
山东章丘兴国寺大殿考
章丘城子崖遗址H393出土人骨的鉴定与分析
泉水与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