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调侃的张力

2016-03-15 07:27涂天煦
关键词:崔永元张力命题

涂天煦

(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系,重庆400031)

论调侃的张力

涂天煦

(四川外国语大学法语系,重庆400031)

调侃张力是显性的字面意义与隐性的说话人意义之间因差异而产生的语言力量。张力的强度取决于命题意义与说话人意义、语境及听话人心理期待之间的反差的大小。受张力影响,调侃可产生多元化的交际效应:增强情感交流,营造集团内部成员身份;委婉表达不满,间接实现讽刺;缓解紧张压力,活跃交际气氛;针砭社会时弊,以及自嘲解困。

张力;反差;效应

《现代汉语词典》对“调侃”的解释是:“用言语戏弄,嘲笑”,含有贬义。现在多指开玩笑,用语言逗弄、嘲笑、打趣,有时也指略带恶意的嘲讽,通常言语风趣,不庄重。调侃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颇高,且所指范围极广,涵义极为丰富。若对调侃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调侃之命题表面意义与内在真实意图往往相互悖反,或以平实中庸之言传递强烈情感,或以轻松戏谑之语包藏深刻内涵,正所谓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张力深藏其间。然而,迄今国内外对调侃的研究尚且不足,成果偏少。本文探讨调侃的张力。

一、调侃张力的界定

“张力”原为物理学名词,指物体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拉力作用时所产生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个部分接触面上的互相牵引力。特质有二:其一,它产生于静止或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其二,它产生于方向相反且相互作用的两种力量之中。[1]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早年对张力问题的探讨主要在文学、哲学或艺术领域。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艾伦.退特1937年提到了诗的“张力”问题——“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2]近几年来,在中国文学界,“张力”这一术语频繁出现。而在语言学界,目前对张力问题的研究尚少。其实,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言现象,调侃行为亦有张力表现。

当张力见之于调侃形成“调侃的张力”时,其特质与物理张力具备相似之处:调侃命题本身从表面看简单明快或略带戏谑,态度淡然从容。而实际上,调侃的命题意义与内在真实意图相互矛盾,相互冲突,形成彼此对立的相互作用力,内含于看似平静的命题表面之下。对于调侃张力的界定,可大致描述如下:在调侃行为中,因显性的字面意义与隐性的说话人意义相互矛盾,相互抗衡,但同时又彼此牵制,彼此映衬,进而在相互作用中产生了一种语言力量,这种语言力量即为调侃的张力。调侃张力使意义在符合逻辑与逻辑错位、合情理与反情理的对立中形成一种新的统一体,且呈多样化、多层面趋势。调侃张力内聚于新的意义统一体之下。受张力影响,读者的思维不断游移于意义的各层面中,并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立体感受。

二、调侃张力的产生原理及交际效应

调侃具备特殊的张力。话语讲求分寸,中庸周全,而内在真实信息则极具内涵,引人深思,值得反复玩味。调侃张力源于“反差”或“不一致性”。这种反差可体现在:命题意义与说话人意义之间的反差;命题意义与语境之间的反差;命题意义与听话人心理期待之间的反差。调侃作为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受不同反差的影响,实施不同的交际意图,亦能产生多元化的交际效应:

(一)增强情感交流,营造集团内部成员身份

调侃可起到玩笑之用,此为调侃最常见的效应。说话人往往借助调侃话语表明、增进与听话人的交情,达成情感互动之效,并成功营造集团内部成员身份(in-group membership)。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当调侃用作玩笑之意时,其命题意义与说话人真实意图往往直接悖反,即命题通常用不礼貌之语言传递实际的礼貌意图。说话人意图用攻击性、批评性的语言表达友好感情,其表层语言与双方已有共识形成强烈反差,张力效应继而产生。说话人常常采用夸张的言语,并伴随相应的表情与动作,借此希望听话人从超现实的语义中体会出自己的真意。而听话人从双方已有共识和情感基础出发,对说话人表面的“不礼貌性”忽略不计,并成功领略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正所谓“个中意味只能自己体会”。交际双方通过调侃之语巩固、升华了彼此交情,“集团内部成员身份”由此得以营造。请看例1:

某电影颁奖典礼上,冯小刚所导电影《唐山大地震》荣获大奖。而作为颁奖嘉宾,其好友赵本山的出现无疑成为当晚一大亮点。赵本山言道:

“我看电影很少哭,但看了《唐山大地震》,我哭了。后来又见了冯导本人,妈呀我哭得更厉害了......他长得也挺惨的。”(摘自凤凰网2011年1月25日版)

此例中,赵本山之言轻松幽默,且通俗、直接,逻辑意义明显:《唐山大地震》作为灾难片,为观众呈现的是悲惨动情的灾难故事,令人潸然泪下。而赵本山对冯小刚相貌的评价同样建立在“哭”和“惨”的基础上,以夸张又委婉的方式将电影观感与人物长相这两种本毫无关联的概念结合在一起,不经意间形成了荒诞逗弄之效,借以调侃冯小刚容貌不佳。表面看来,赵本山之言略具攻击性,带有讥讽之意。而实际上,作为演艺圈的名人,赵与冯深交多年,感情深厚,且两人兼具才气,互相欣赏。所以,赵到场为冯颁奖,意在祝贺好友,分享快乐。由此不难看出,赵本山之言虽略带攻击性,但实为玩笑之语。命题意义与说话人意义之间的反差衍生了调侃的张力。通过此张力,说话人传达了自己对于好友的深厚友谊,双方情感不减反增。

需要注意的是,用作玩笑的调侃需具备一定条件。由于该类调侃命题表面具备攻击性,因此若要满足交际需求,达成符合说话人意愿的交际效应,调侃需有特定对象和特定情境,交际双方需做到:(1)具备深厚的感情基础,双方对彼此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2)对同一问题具有共同认知背景甚至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趋向;(3)处于同一语境。若违反其中任何一条原则,如双方交情不深、对话语命题所指缺乏共识抑或情感趋向不一、未处在同一语境等,则可能使交际过程受阻。轻则词不达意,造成接收方理解障碍;重则伤人伤己,破坏人际关系,交际效果恰得其反。

(二)委婉表达不满,间接实现讽刺

调侃的命题意义与说话人意义之间的反差,亦可产生反讽之效。反讽式调侃能表达更为强烈的语气,且使表达更为生动。Leech(1983:144)指出:“反讽原则完全可以发挥某种积极作用,它能用比直接批评、羞辱、威胁等更为安全的语言形式允许某种冒犯行为发生。”说话人以平静或积极的语气、透露正面情感的用词表述命题,表面上符合礼貌原则,使听话人不便公开或贸然反驳。该类调侃在形式上的明快、轻松与内容上的理性、冷酷形成鲜明对照。调侃者似乎有着肆意颠覆“文化人”生存价值的冲动,其语言背后隐藏着一种理性的自信。说话人在嬉笑怒骂中折射出对“顽劣人性”的自觉批判,在幽默诙谐中透露出对“人生”的关怀。善用此类调侃者镇定自若,举重若轻,话语貌似漫不经心,但戏谑程度高,且将批评指责的真实意图暗藏其中,使听话人领会其意后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或无言以对或心生羞愤。请看例2:

2015年8月2日,东亚杯足球赛男足赛上,中国队以0-2负于韩国队。国足失败再次令球迷哗然。而在某综艺节目上,相声演员张康、贾旭明如此调侃国足:

“一支足球强队的标识,那就是它的成绩是稳定的。放眼国际足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中国男足,不是每支球队都叫‘特能输’,中国男足专注输球30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中国足球的广告语就是:我们不进球,我们只是足球的搬运工。(摘自《新闻晨报》2015年10月14日版)

调侃话语在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上的离间是语言艺术和思想共识之间的错位组合,这种不完美的契合竟催生出一种表现的张力。与例1以攻击性言语传递积极情感不同,例2的反讽式调侃以幽默的话语传递真实攻击意图,反向批评、指责听话人,从而达成“反讽”之效。该类调侃以讽刺和戏仿为主要形式,正如两位相声演员借“成绩是稳定的”讽刺国足屡战屡败,令人失望,又仿照“特仑苏”,“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等商业品牌的广告语进一步间接批评国足比赛失利,令国人痛心。

值得一提的是,当研究说话人的调侃行为时,需留意其作用对象为受话人或为第三方。其对象可为受话人本人,也可为第三方,或是同时作用于受话人和第三方。另外,同样的调侃话语,尤其是反讽式调侃,受话人和第三方在接收、理解到说话人本意后,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如例2中的调侃,既作用于广大球迷,也作用于话语第三方即国足队员本身。广大球迷作为受话人,由于台词巧妙说出了球迷心声,所以听来只觉酣畅淋漓;而国足队员作为接收第三方,除了要承受输掉比赛的挫败感,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听到此番调侃,必心生不快。因此,调侃的张力在不同的接收方身上,亦能产生不同的交际效应。

(三)缓解紧张压力,活跃交际气氛

调侃张力的另一源头在于命题本身的“不适宜性”与交际双方互明的语境形成“反差”。命题意义与语境间的不一致性衍生出巨大张力,从而转换生成积极的“言外之意”,使人印象深刻。说话人有意突显命题意义与现实语境之间的不一致性或不协调性,其间的反差有时甚至是荒谬。所以,当命题的表层意义与语境之间由于反差形成对立时,对立性或不一致性越大,转换生成的言外之意就越强,交际双方在共有场的作用下所创造并互明的情感意义就越丰富,调侃的张力也越强。受张力影响,听话人和第三方先是惊讶,继而从另外的线索中发现说话人是有意为之,从而心领神会,发出“会心的一笑”,交际气氛由此得以活跃。请看例3:

2010年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与女友胡洁在上海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大婚。成龙、刘嘉玲、黄晓明、史玉柱等众多名人皆到场祝贺。而婚礼上最精彩的环节莫过于崔永元上台发言时与周立波上演的一番“名嘴斗名嘴”的戏码。崔永元言道:“我很崇拜周立波。我崇拜你,更崇拜你的母亲。不知道在没有警察的情况下,她是怎么把你培养长大的。”(摘自网易新闻2012年9月20日版)

此例中,崔永元之言态度轻率,嬉笑随意,颇有调侃周立波顽劣不恭之意。但通常在正式的婚礼现场中,嘉宾祝福新郎新娘时的话语理应庄重得体,礼貌大方。故崔永元之言貌似与观众期待或互明的正式场合之语境相互冲突,不甚协调。而实际上,崔永元作为著名主持人,其犀利、幽默的形象早已被圈内外人士所熟知、了解。所以,对于崔永元爱调侃的风格,观众自能欣然接受,并从中获取乐趣。由于社交活动频繁,崔永元对于种种场合,包括婚礼场合的气氛制造与拿捏也早已熟能生巧。周立波作为海派清口的创始人,其幽默搞怪,口才卓越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因此,当名嘴见到名嘴,观众自然欲一睹两位之风采,希望崔周二人能佳句叠出,妙语相对。所以崔永元的调侃之言貌似与语境不符,实则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观众的胃口,引得现场笑声不断。在座嘉宾纷纷拍手叫绝,让婚礼现场的气氛高潮迭起。由此可看出,命题意义与语境间的反差使调侃张力得以形成,促使听者领悟话语的幽默效应,从而可缓解紧张压力,成功营造热烈的交际氛围,收效极佳。

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调侃的本质源于社会结构本身固有的矛盾性。社会生活的常态体现为对立和不协调。而调侃在本质上具有煽动性,一句诙谐、幽默的调侃往往能打破坚冰,使正式场合的气氛活跃起来。事实上,场景越正式,人们的心情越压抑。此时,一句恰到好处的调侃非但不会破坏现场气氛,反而能使人激发情感潜质,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从而提升内心情感。

(四)针砭社会时弊,无奈表现自嘲

例1、例2和例3中,命题意义与说话人意义及语境之间的反差催生了调侃的张力。而在另外的情况中,如命题意义与听话人心理期待之间的反差亦是产生调侃张力的源泉之一。

在康德看来,笑产生于期待的失落。有时,人们在反应过程中,对事物或话语产生期待后,若内心期待落空,而随后在其它方面得以补偿,此种情绪转移可使人产生一种荒诞、顿悟之感,从而发出了“笑”。调侃的张力源于不一致性。受话语的命题意义和说话人意义之间逻辑错位的影响,听话人对命题的显性逻辑层面产生的期待落空后,与其相对应的隐性逻辑处于突显地位,继而在无意中弥补了此种落差。更详尽地说,调侃的命题表面逻辑与隐性内部逻辑可引导听者心理活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听者先从命题表面逻辑进行推导,产生心理期待。随后当领悟到话语真实含义时,期待落空,但同时又在对命题隐性逻辑的体会上得以补偿,两层意义形成一种反差或落差,导致听话人对话语的认知和情感发生偏移,从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冲击,让人回味无穷。请看例4:

问一朋友,最近炒股后睡眠怎么样?他回答:像婴儿般的睡眠。我说:不愧是高手!这样淡定!他沉默半晌道:半夜经常醒来,哭一会儿再睡......(摘自网易新闻2015年4月27日版)

2015年,股市暴跌,令无数股民损失惨重,血本无归。面对惨淡的股市行情,不少股民心急如焚,懊恼不已,难以承受如此重创。例4中,朋友所言之“婴儿般的睡眠”,使人立马联想到婴儿入睡时的香甜之态。故该命题的表面意义仿佛是:面对股市疲软之势,自己仍旧能以轻松之态对待经济亏损,气定神闲,淡定从容,夜里睡觉如婴儿般安适。此番态度与人们面对股市的普遍反应即心烦意乱,失意颓靡形成鲜明对比,使听话人不禁为之抱以怀疑、惊喜、赞赏之情,从而产生正面期待,认为说话人“不愧是高手!”而从之后朋友的补充可以看出,其话语实际含义为自己面对亏损伤心不已,夜里难以入睡,话语委婉而不失力度:婴儿熟睡时,经常半夜醒来哭闹,哭闹过后继续入睡,这是正常现象。而对于股民来说,受到股市下跌的影响,势必压力过大,夜不能寐,故“半夜经常醒来”;而股民在心情烦闷的同时亦心力交瘁,在痛心与疲惫中度过数个夜晚,故“哭一会儿再睡”。此种表现恰巧与婴儿睡眠状态吻合。因此例4之调侃,其命题的表面意义使人产生的心理期待在内在真实含义被领悟后瞬间落空,继而在对话语内部隐性逻辑的理解上获得补偿,从而产生了笑与幽默。朋友巧借婴儿睡眠之态表达了自己面对股市行情下滑的无奈与自嘲,貌似平淡、不愠不火的语言像太极推手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将发话人的意愿深深导入听话人心中,使听者在通过联想而领略其真实意图后,获得“生活之难本就如此”的感慨,从而实现了情感交融,强化了交际效果。

三、结语

调侃作为一种高超而巧妙的语言艺术,一直以来备受人们青睐。调侃之所以能营造不同的交际效应,根源于内在的张力。善用调侃者可博取他人关注,增添自身魅力,也可机智化解尴尬,活跃交际气氛。但调侃话语需使用得当,若使用不当则可能造成负面的交际效果,破坏交际情感。此外,对调侃话语的推理、理解需要作进一步详尽的分析才可使调侃话语效应更加深入人心。对于调侃张力的研究,其重要性及实用性不言而喻。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调侃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1W LH 06)

[1]孙书文.文学张力论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6).

[2]艾伦·退特.论诗的张力,1937.

[3]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杜希宙.调侃简论[J],衡水学院学报,2005,(4).

[5]“调侃式”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J],艺海,2011,(1).

[6]Culpeper,Jonathan.Towards an anatomy of impolitenes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25).

[7]Culpeper,Jonathan.Impoliteness and The Weakest Link[J].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2005,1(1).

[8]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猜你喜欢
崔永元张力命题
巧测水膜张力
启蒙理性中生命的内在张力及其超越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崔永元:我为什么对现在的电影心里发凉
论张力
崔永元的金钱观
远离诱惑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