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2016-03-15 07:27余守萍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体化纲要

余守萍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余守萍

(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1171)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旨是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领会“四个选择”。此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课程互动教学的有效开展。而这必须得到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积极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并实现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之一,是一门融知识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从历史教育角度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1]课程教学目标和功能的实现,必须获得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和保障。

一、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纲要》课程建设和教学的现实需要

《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泛指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为课程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实现“两个了解”、领会“四个选择”的所有资源的综合。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于《纲要》课程教学来说,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提升《纲要》的教学实效

1.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纲要》课程内容多,时间跨度从1840年至今,而教学大纲中明确此课程只有2个学分,教学学时非常有限,课程教学始终无法有效摆脱“理论说教”的印记。再加上学生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炒冷饭”困境的客观存在,也容易导致课程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强调突破传统《纲要》课程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实现教学资源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从纸质向数字化转变,从平面向立体转变。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之一在于使教学内容形象化,以多媒体、教学视频、网络课程等为依托,实施声、形、图、色并茂的直观教学,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同时,因其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增加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2.调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纲要》课程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课程教学中如果主要采取教师集中授课为主,忽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的话,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此普遍兴趣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染力和信服力。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强调突破传统《纲要》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将课堂讲授、自我学习和主体实践相结合。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优势之二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教师系统讲授的基础上,以在线交流、主体讨论、实践教学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这有助于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课堂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同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和信服力的重要保障。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助于促进《纲要》的课程建设

1.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要求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与《纲要》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作为思想政治新课程之一的《纲要》课,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方面,它有着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不可比拟的优势”。[2]《纲要》课程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这一性质和目标的实现上看,仅仅通过理论教育是远远无法达成的。必须借助于立体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党情,感受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同时,通过立体化教学资源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实践,提高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正确辨别和领会“四个选择”,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课程内容的支撑

立体化教学资源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这种情境不仅因为其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置身于这种情境下的学生,会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这一点得到《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有力支撑。

《纲要》课程教学从内容上看是通过呈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帮助大学生再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伟大复兴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这就决定了《纲要》课程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系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学生在教师和课程内容的引导下,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与历史人物对话,思考历史发展线索,担负历史使命,这正是《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魅力所在,也为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提供依据和支撑。

二、《纲要》课程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理念与内容

(一)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重视对知识的获取

《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究其主旨是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获取对知识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对“四个选择”的深刻领会。因此,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无论知识信息以何种方式呈现,也无论互动教学模块如何设计,都是为课程教学服务的,为学生的知识获取服务的,这方面不能本末倒置。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应着眼于资源的实际效果,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信息的呈现特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史国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2.强调资源的整体性

《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强调利用新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从平面向立体的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保障。但是,首要的前提是对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否则不仅会影响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使用,也会给在立体化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堂互动教学带来挑战。因此,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应统一思想,充分利用新媒体,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化的同时,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学生了解历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学目标。

3.突出主体间的互动

《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强调以资源带动教与学,突出资源与主体的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主体间的互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在主体建设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应着眼于调动主体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实现主体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同时,探索可行性路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搭建主体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氛围,从而达到课程教学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的,提高课程教学成效。

(二)《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容

1.建设纸质教材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和基地教育资源

从资源呈现形式上看,《纲要》课程应着重建设纸质教材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和基地教育资源。纸质教材资源基本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以书面方式呈现,主要的优点在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便利性,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用书、试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指那些经过数字化处理后,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互联网上进行的,对教与学起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3]具体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教学视频等,主要的优点在于呈现的形象性和学习的灵活性。基地教育资源指的是根据《纲要》课程的性质,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的主旋律。因此可以开辟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这类资源主要的优点是教育的隐渗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2.建设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平台资源

从主体运用的方式上看,《纲要》课程应加强建设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平台资源。教学资源主要面向教师群体,是教师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等,特点是为教师教学服务,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学习资源主要面向学生群体,是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支撑,包括教材、学习指导用书、试题库等,特点是为学生学习服务,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平台资源则面向所有教学主体,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沟通的平台,包括网络课程、天空教室、在线交流平台等。通过提供这种交流空间,既可方便教师的学术研讨、教学交流,也可以提供学生的自学、答疑、讨论、作业、测试等功能。[4]这类资源突出在主体间互动的基础上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运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三、《纲要》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路径探析

(一)支持《纲要》课程互动教学的开展

在当前《纲要》的课程教学中,互动教学的理念是一直得到重视和体现的,但是实施效果却不容乐观。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时间、教学主体素质等因素导致互动教学在很多高校课程教学中形同虚设。

课程互动教学开展的前提在于改变教师的中心地位,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主体与教学资源之间积极进行互动交流和情感沟通。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其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学习指导用书、网络课程等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掌握基本知识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应用,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创设问题情境,碰撞思想火花,调节课堂氛围;天空教室、在线交流平台等资源的应用,促使学生在课后强化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带着新的问题进入下一轮的课程学习中。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抓好课程教学的这三个环节,课程互动教学得以切实开展,《纲要》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有了保障。

(二)深化《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纲要》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纲要》课程教学中,因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加上能力、经费、课时、安全的制约,导致实践教学的开展陷入了流于形式和低效的困境。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获得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网络课程、专家讲座、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将课堂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思考的能力;基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引导学生真正走出去,深入实践,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交流平台、主题活动等资源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活动开展相结合,在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实现情感的升华。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调动主体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在实践中的思考,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深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纲要》课的育人功能。

(三)促进教学主体的全面发展

《纲要》课程的教学,旨在从历史教育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综合素养、促进主体发展。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明确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获得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

课程纸质教材资源的应用为主体学习提供便利,引导主体系统把握课程内容,夯实知识基础,为进一步应用知识提供支撑;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调动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数字化、形象化的呈现中更好地把握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基地教育资源的应用引导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在情感的升华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平台资源的应用则引导主体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主体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总之,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纲要》课程教学将致力于主体的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本文系南京晓庄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体化教学资源支持下的高校思政课课堂互动教学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1]余守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困境、原因及对策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5.

[2]解建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目标和特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

[3]龙凤丽,等.基于校园网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7.

[4]张淑杰,等.积极进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体化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