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高校思政课注入生机和活力*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张立双 杨淑艳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在各门思政课程中,“纲要课”是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度最高的课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史。“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纲要课”

    教书育人 2023年36期2024-01-28

  • 红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价值与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的重要功能。将红医文化融入医学类院校“纲要”课程,有助于引导医学生了解红色医疗卫生事业创建、发展的艰辛历程,学习先进医疗卫生工作者政治坚定、艰苦奋斗、忠诚奉献的革命主义精神,领悟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有助于引导他们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意义,深刻理解当今幸福生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5期2024-01-21

  • 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入三晋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使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9期2023-12-13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意义与方法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称“史纲课”)承担着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等问题的责任。“史纲课”教学,在丰富大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让大学生明确爱国的意义。在“史纲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结合教材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知识层面的介绍与讲解,很难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无法达到思政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也可以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提升大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兴趣的同时,使“史纲课”及其他思

    大众文艺 2023年20期2023-12-02

  • 口述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索*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学中,围绕如何将口述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一、口述史是重要的德育资源口述史也叫口述历史、口述史学、口头历史(oral history),是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著名口述史专家唐纳德·里奇认为:“口述历史就是通过记录访谈来收集记忆和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2]杨立文认为:“口述史学最基本的含意,是相对于文字资料而言,就是指搜集当事人或知情人的口头资

    教书育人 2023年30期2023-11-30

  • 以知识性实现价值性引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思考
    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的地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有成熟的历史学学科和中共党史学科作为支撑,近年来更与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互促互进。这些学科的科研产出丰富着历史知识的宝库。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属性要求教学中必须以政治性、价值性为指引和目标,以知识性增强价值性引导力,实现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一)价值是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

    文教资料 2023年11期2023-11-25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四重维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承担的不仅是历史教育的作用,还具有政治教育的功能。从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政治要求看,“纲要”课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在目标情感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新道路融入,突出融入的导向性,以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从主题角度看,“纲要”课教学的主题围绕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

    教育评论 2023年9期2023-11-22

  • “三堂融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传统的单一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效性上不尽如人意。为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在史实与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教学与形象教学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和革命影视经典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形式,最终形成理论主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三堂融合”的教学新体系,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提升教学实效性。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堂融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教学成效中图分类号:

    高教学刊 2023年31期2023-11-21

  • 寓“史”“情”“观”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课程自2005年开设以来,其独特的历史教育功能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我们值得思考且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将从“史”“情”“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两方面进行探讨。一、“史”“情”“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

    西部学刊 2023年18期2023-11-06

  • 历史的大视角与小切口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纲要金课,如何能更好地体现出以史育人的目的,是纲要课应该研究的。打造纲要课金课,就要处理好历史的大视角和历史的小切口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大视角为统领,把历史事件放到大视角之中,以小切口为深入,探究历史的深度,这样更能反映出历史的脉络、前进脚步和历史规律。把握好大视角和小切口个辩证关系,能够体现出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这是打造纲要金课的必然要求。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金课;大视角;小切口;思

    高教学刊 2023年30期2023-11-05

  • 基于行业学习教学法融入民航成教课程探析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段益(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广汉 618307)一、研究现状成教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通过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教育促成学生综合素质在“质”上有大的飞跃,需要强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仍然有较多问题值得探索:如在“互联网+教育”改革时代背景下,在无边界教学资源、个性定制教学和大数据教学平台应用下,如何在网络空间教学与传统理论课堂间找到平衡度的问题;仍然有对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理解和成教课程模式认识上既存在较大随意性也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2023-10-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研究
    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纳入本科高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我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这段历史的了解,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与重要历史人物,更为重要的是借此强化以史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像革命先辈那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2023-10-30

  • 党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研究 ——基于对分课堂视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党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协同一致,因此,实现其二者间的融合十分必要。为确保融合工作取得实效,教师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坚持问题导向,有效破除教学障碍,及时发现教学问题,以此推动课程教学与党史教育二者的有机融合。本文就党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开展研究。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1.1 教学体系政治属性不突出,未能密切关注

    科教导刊 2023年22期2023-10-18

  • 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入三晋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究
    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从本土角度观察和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视角,丰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动其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热情,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关键词:山西小康社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9-0088-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9期2023-10-18

  • 面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对策
    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肩负着向大学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任务,向当代青年大学生展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斗争精神。这些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深刻价值内涵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相契合。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也需要直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不足,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紧紧把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现阶段伴随网络

    大学 2023年3期2023-10-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探究
    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鲜活的现实意义,可以弥补该课其他教学模式的不足。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协作目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评价该课虚拟实践教学实效的前提和基础。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重点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构建。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虚拟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0-0146-04Evaluation Me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0期2023-09-20

  • 大学生历史整体性思维培养路径刍探
    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整体性思维;路径;知识体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4-0129-04当代大学生处在“新时代”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者相互交织的时代,培养大学生历史整体性思维,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而高校思政课为培养当代大学生整体性思维提供了有效路径。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历史整体性思维培养进行探讨。一、培养大学生历史整体性思维的必要性首先,培养当代大学生历史整体性思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2023-09-06

  • 浅谈历史人物融入纲要教学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历史人物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并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新课题。历史人物的教学方法是“以事带人”,因此,本文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规划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近代典型历史人物充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或重要思想的分析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构筑一套看待世界、分析问题的理性图式,最终实现提高纲要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关键词:历史人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6期2023-09-03

  • 新时代广州红色文化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亲和力的影响因素与路径探赜
    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亲和力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动力、环境和条件方面存在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建设广州红色文化、高校推进广州红色文化、教师善用广州红色文化等多项方法,旨在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亲和力的实效。关键词:广州红色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亲和力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061-04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灵魂。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2023-08-26

  •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利于促进《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有益于提高专任教师教学能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明确课程教学预期目标,加大对分课堂支持力度,提升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而备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8-07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研究
    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政治性极强,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课程中,能够使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一、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性(一)有效应对新群体的新挑战目前高校的本科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同“90后”的成长背景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新世纪的两个十年是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8-07

  • 医学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价值调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具有开放、共享和互动等优点,较好解决线上线下互动,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基于此,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纲要》慕课通过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E会学)平台分3期上线,为进一步掌握《纲要》慕课开放以来的教学实效,课题组对慕课开设有关情况进行平台数据的调查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以蚌埠医学院2021级开设《纲要》慕课的本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6期2023-08-02

  •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阐释“大党独有难题”的思考
    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需要从历史维度立体展现“大党独有难题”产生的国际背景、国情根据以及中国共产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智慧贡献,通过历史教育传播历史真理,进而激励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強历史主动。关键词:大党独有难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际视野;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2023-07-25

  • 中国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三重逻辑及其实践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主要阵地。利用好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与实质,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中国故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着理论、价值和现实的三重逻辑。中国故事在融入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把握适当和适度原则,甄选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加以阐释。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加强课堂互动性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红色文化基地实践活动。关键词:中国故事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2023-07-17

  • 天津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既是新时代建设思政课程的需要,也是有效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科教学质量的需要。【关键词】天津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73—03紅色文化资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承载,还是革命先辈在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革命传统和崇高理想信念。天津作为拥有丰富的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8期2023-07-12

  • 红色家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探析
    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珍贵的教学资源。其精神特质集中体现为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修身正己的严格要求、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循循善诱的家风教育。将其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有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有利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红色家书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新媒体平台三个方面践行红色家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关键词]红色家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路径[中图分类号] G641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2期2023-06-04

  • 依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培育历史自信的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培育学员科学历史观的主渠道,应主动担负起坚定未来指挥员历史自信的时代使命。一、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来源历史自信是历史活动主体对主观认定和选择的某种客观历史给予坚定的肯定、信任、尊崇和自豪,并以此作为激励自身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一种正向的精神力量,历史自信的形成有着丰厚的历史基础和实践依据,呈现为对党的奋斗成就、宝贵经验、奋斗精神的自信等丰富内容。科学把握历史自信的生成依据,是依托纲要课培育历史自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

    政工学刊 2023年6期2023-05-31

  • 新文科背景下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四力”的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发挥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关键课程。通过采用线上线下、历史人物研究与实践考察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浙东革命文化融入课程,可以有效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从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到2021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四新”建设是高

    中关村 2023年2期2023-05-30

  • 历史主动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是弘扬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彰显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立德树人功能的有力抓手。“纲要”课教师可从把握历史规律、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使命担当三重维度领悟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为历史主动精神的融入提供学理支撑。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纲要”课应遵循教育规律,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延伸等多元融入路径,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强化教育过程的高阶性,确保教育效果的长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

    老区建设 2023年3期2023-05-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模式的探究
    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课程特点,进而探索该课程的教改方向。具体研究方法为借助马基雅维利政治学的视角分析“纲要”课程,比较两者的学科特征,借鉴马氏的教学模式去探索“纲要”的教改。文章的结论为:从性质看,“纲要”课程是历史与政治、思想、现实的三重结合,不是单纯的历史课;从具体教学方法看,专题化、问题引导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该课程的授课高度;从学科潜质看,“纲要”课程有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经典学科。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2期2023-05-30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三个维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思政课之一,一方面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具有史观、史法、史料等历史学科的一般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与相关重要文本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为“纲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史观“纲要”课教材秉持的是唯物史观,从对中国近现代史主流和本质的界定,到对教学核心内容“四个选择”的规范,再到对教学目的“阐释好‘三个为什么’”的说明,均体现了这一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4-0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立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任务和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历史观的树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教与学中,深刻揭示和领悟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讲好信仰、信念、道路背后的深层历史逻辑,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培育 “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期2023-03-21

  • 红色家书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兼具历史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共产党人的红色家书,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营养剂。红色家书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与“纲要”课程联系紧密。在“纲要”课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家书功用,是不断提高“纲要”课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因此,实现两者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教书育人 2023年6期2023-03-2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历史剧教学法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必修课之一,是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1]。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也不断创新,相关教学成果层出不穷,如参与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创新式教学法等,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纲要”课内在的问题依然存在,加之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从未结束,因此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永远在路上。文章主要围绕近几年教学团队在“纲要”课教学中进行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2023-03-0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改革应处理好四对关系
    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混合式教学改革,必须围绕课程的属性与功能、 教学组织实施形式、教学主体、教学手段等处理好一系列关系问题。一、“纲要”课程的思政课属性:客观历史知识与主观历史认识“纲要”作为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1)知事,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实。即要求学生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造成的灾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两

    林区教学 2023年1期2023-03-05

  •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长征及长征精神”的教学思考
    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长征及长征精神能够提供大学生在政治立场方面的正确指导,赋予大学生在面对任何困难所需的可贵的精神品质。通过课程学习,培育大学生担当新征程主力军的信念,拒绝“佛系”青年;激发大学生首创精神,关心国家发展的技术短板,争做高素质人才;完善大学生奋斗品格,尽早具备精神、思想和行动奋斗的准备;赓续大学生红色奉献精神,愿意到艰苦地区锻炼,愿意从基层做起。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该注重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亲历感,从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3-01-19

  •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视角和许多方面都很清晰阐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然后通过学生对这些历史的学习,来让他们理解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如果想让学生去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就必须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这是现阶段课堂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思政课有更好的理解,对改革方式也可以有更好的探索。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情况(1)“慕课”

    智库时代 2022年25期2023-01-11

  • 红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践,对红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践中如何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进行运用,进行了粗浅的探索,借以抛砖引玉,与诸位同仁探讨。一、将红歌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一)将红歌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思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妇孺皆知的经典红歌。经典红歌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它是特定历史事件、历史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3-01-11

  • 党史国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路径研究
    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大学期间唯一一门以历史为主的思政课,与党史国史相融入具有天然的优势,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实现“纲要”课的教学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学生更深入学习党的光荣历史。有利于引领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规律,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党史国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价值意蕴党史国史是历史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4期2023-01-07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探索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五章第一节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与要求回望近代中国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然而,不同阶层、不同阶级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从封建统治者为自救而主导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举行的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到资产阶级的维新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接连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6期2023-01-05

  •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破解该门课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难题,本文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对策。一、高校《纲要》课的重要性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指出,“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将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对于正处于“拨穗孕穗”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4期2023-01-05

  • "四史"教育融人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路径探赜
    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联系密切,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融入路径上看,首先是明确“四史”教育内容,找准融入点;其次是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四史”教育入脑入心;再次是构建“三融”模式,推进“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路径:“四史”融入“纲要”课的课堂教学,“四史”融入“纲要”课的线上学习,“四史”融入“纲要”课的实践教学。关键词:高校;“四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融”模式中图分类号:G64

    成才之路 2022年36期2023-01-03

  • 基于人才培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对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认知、全面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奋进道路提供了学习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2019 年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都为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文简称《纲要》)课程为代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成长 2022年11期2022-12-29

  • 文化育人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探索
    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据此,我们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其中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历史的启示中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在同情地理解历史中增强革命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在世界历史的视域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其实也是一个“文化育人”的过程。一、“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文化育人理念简言之,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

    文教资料 2022年17期2022-12-28

  • 西藏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探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是一门从历史维度“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2]的理论课,由于其课程逻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衍生、认同归属、建设进路的发展逻辑具有一致性,因此,在“纲要”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不仅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可行性,而且具有重大教育价值。本文拟结合西藏高校地域文化特点,从为何融、怎样融、融什么、如何教等方面,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融入西藏高校“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为

    高教论坛 2022年10期2022-12-27

  • 问题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以陇南师专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原则及意义(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原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即从传统的“文本本位”“单向灌输”的形式转变为“问题本位”“互动交流”的形式,并形成相应的教学原则。具体如下:第一,针对核心问题,形成导向式教学原则。核心问题是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从核心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计出思考性强又有趣味性的问题内容且问题设置一定要具有明显的目标性。在“

    林区教学 2022年12期2022-12-16

  • 地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探究 ——以湘中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的目标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纲要”教学中,是可行、有益的办法。本文以湘中地域文化为例探讨地域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路径。一、地域文化概念辨析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自然地理范围内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2-12

  • 以历史文化教育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创新举措
    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弥补了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不足等方面的缺陷。第二,高校学生整体人文道德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对高素质大学生需求量和综合性人才需求量不断上涨,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此时社会利益、结构剧烈分化,部分群体受多元化信息影响,导致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层次性特征,造成具有丰富道德价值及人文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得到足够重视,课程开展不到位,难以发挥传统优良思想道德及文化对新一代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期2022-12-0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重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丰富的历史事实资源为教学内容,发挥着其独特的以史育人功能[1]。对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来说相对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内容比较形象生动,因此更易于理解,更便于梳理,对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更具有说服力共情力。一、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媒体因其庞大的传播性和包容性成为了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有利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2期2022-11-30

  • 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课程考核设计探究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为例,通过“导”“演”“评”环节,结合课程目标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加强形成性考核,丰富终结性考核,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课程考核设计思路,以期更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图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体系设计思路Fig.1 design ideas of the Compendium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evaluation system3.1 “导”:全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29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试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本文拟就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略谈浅识,以求抛砖引玉。一、“纲要”课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含义与作用显性教育是指各教育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进行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直接的、外显的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有形教育。显性教育的特点是有组织、有系统,目标明确、手段直接[2]。显性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学校的课堂教学,各种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各类行政机构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4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思想政治教学体系的成员,教学上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怎样讲出新意,引发学生的共鸣,难度很大;二是“纲要”课的跨度大、内容多、课时相对少,怎样取舍史实史料,讲清国史国情,分析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四个选择”的必然性,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对症下药,才会有好的疗效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1期2022-11-2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成就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
    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学界在地方特色资源、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1)参杨庆武、曾贝:《梧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问题研究》,见《梧州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第103—111页;夏清:《融通世界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历史研究合题之路径》,见《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第117—122页;崔辉:《党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机制》,见《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年第4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3

  • 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
    陈飞(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中国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我国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的通识课。在“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本土红色资源优势,是不断提高“纲要”课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一、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界定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伟大斗争与建设实践中所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3

  • 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网络教学的路径探究 ——以辽宁省为例
    管恩琦,韩永升(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互联网+”、深度学习、AI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纲要”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冲击和挑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1]。因此,“纲要”课教师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积极开辟网络教育新阵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拓展传统教育载体,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8-3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创新与实践
    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痛点”亟待解决。1.学生学的“痛点”(1)主动性很差。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动力不足、课上参与度低、课下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是“要我学”,不是“我要学”。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考核方式单一等。所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要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方法的变革、考核方式的革新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6-28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之“三合”研究
    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在梳理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载体的配合和考核方式的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规律,提升育人实效。关键词: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混合式教学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运用信息技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5期2022-06-25

  • 浅谈生命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渗透
    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将课程讲授建立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之上,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并引领大学生热爱生命,认知生命,升华生命。文章在具体结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革命精神、历史人物和具体事件来引领大学生领悟生命态度、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生命教育 渗透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而发展和完善生命,并且最终使个体生命收获幸福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公关世界 2022年9期2022-06-10

  • 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路径探索 ——以“红岩精神”为例
    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以下简称“纲要课”),主要是通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叙述,使学生在理解近代中国的核心主题和基本线索的基础上理解“四个选择”,同时令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敬畏感。在“纲要课”的教学中,运用红色文化,特别是一些最初是在某些地方形成,最终成为全国性的红色文化精神的红色文化,既能使学生与历史拉近距离,使历史更具感染力,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增强其收获感,还能使“纲要课”的教学目的相对更易完成。基于此,本文以红岩精神为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0期2022-06-08

  • 关于将卫生防疫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初步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应该结合课程特点和定位予以关注。将“卫生防疫史”带进课堂便是一个可行且有效的方式。但要想真正实现常规性地融合,教师必须做好组织内容、安排论证等工作,即要在认真做好知识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抓住卫生防疫史相关之关键问题,形成大体能够覆盖主要线索的基本论述;然后将这些带有明显问题导向的论述内容加以组合,恰当地安置到某些具体章节里,构建出与既有课程脉络相适应并对“纲要”课主题、主线形成支撑的若干“结合点”。而在“结合点”上,

    中国大学教学 2022年11期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