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

2016-03-15 11:11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陈 石 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论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

陈 石 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一个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对国家治理作了充分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运用,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内生力量,同时又注重吸收人类先进文明。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运用现代化思维、高扬现代化精神、发展现代化理论、创新现代化方式。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对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引。

关键词:习近平;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思想;治理能力;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一个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进行了充分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成为了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探析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重大意义,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

一、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思想是一门科学理论,这一思想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它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理论源泉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芒,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国情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职能、未来国家发展的趋势,形成了完备的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认为: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从社会中产生又反过来凌驾于社会之上,与社会相异化;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掌握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利用手中掌握的国家力量,为创造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国家消亡”创造条件。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起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机器。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实现了自身的阶级统治。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党在实现了国家统治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国家治理,成为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崭新课题。习近平说,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如何改?如何完善?需要我们有主张、有定力。他讲的“主张”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定力”是坚持我们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主张说”“定力说”充分表明,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框架,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具有同质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2.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内生力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例如,“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把人民置于国家治理与政治运行的中心地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提出了民心在国家治理与政治认同中的重要性;“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诡使》),把法治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起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淮南子》),用是否“利民”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标尺,把法律秩序的构建作为国家治理的某种目标;“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默觚下·治篇五》),提出了国家治理道路的探索必须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在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阐述中进行了创造性应用和创新性发展,他从我国古代治理国家的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思想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例如,从“民惟邦本”中悟出人民民主的真谛,习近平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1]。又如,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论衡》)的道理中得出民心在政治认同和国家治理中的极端重要性。对于我国协商民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1]。由此可知,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中鲜明地呈现出“不能割断与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2]这一重要思想。

3.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充分借鉴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

西方文明中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体现国家治理共同规律的思想;另一个是体现国家性质的意识形态。前者是人类先进文明的成果,世界各国可以互相借鉴的,没有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区分;后者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我们必须加以抵制和摒弃的。因此,对待西方文明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充分吸收人类先进文明。例如,西方国家治理中的听证制度、一站式公共服务、政府问责制等,就像市场经济没有姓资姓社的划分,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习近平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闪耀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光芒。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3]。借鉴孟德斯鸠关于权力界限和以权制权的思想,习近平强调我们现在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制度有效地约束权力。对于正确对待人类先进文明,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4]86。

二、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包含着运用现代化思维、高扬现代化精神、发展现代化理论、创新现代化方式等丰富内容。

1.运用现代化思维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要看有没有现代化思维。习近平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

(1)战略思维。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5]习近平强调,国家治理要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大局把握事物;善于观大势、谋大事,掌握工作主动权;树立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2)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善于抓关键、找重点,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4]179。

(3)底线思维。“底线思维”是指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要求想问题要尽可能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实现最好的结果。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守住四条底线:一是国家治理必须守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条思想底线,指导思想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二是国家治理必须守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工作底线;三是国家治理必须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制度底线,因为制度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四是国家治理必须守住执政为民这条价值底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执政为民、社会公正、人民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根本价值追求。

2.高扬现代化精神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高扬现代化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坚持“导向论”,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精神的主体。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的领导和人民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在国家治理中不仅是执政者,更是领导者。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领导我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奠定的。同时,人民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尊重人民的主导地位,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创新,必将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和有力保障。

(2)坚持“公正论”,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精神的实质。“公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追求,也是现代化精神的实质。治国之道,在于公平正直。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个层面讲到公正,诸如公正的社会环境,由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导致的不公正,以发展促公正等等,并要求将公正原则贯穿在制度机制、法律规定和政策制定之中,主要是“制度公正”,强调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坚持“制度论”,充分认识到现代化精神的核心。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是现代化精神的核心,制度属性与国家治理的变迁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质量。世界现代化历史经验表明,制度治理就是要按照制度治理意识办事,依据制度治理规律办事,运用制度治理规则办事,它是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关键和动力。习近平指出:“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6]习近平又指出:“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7]

3.发展现代化理论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对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善于将现代系统理论运用于国家治理的具体过程中,形成了“七大领域论”和“治理能力体系论”。

(1)“七大领域论”。习近平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8]。习近平同时又说:“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9]习近平的论述指出了国家治理体系覆盖的七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和国防。经济治理现代化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政治治理现代化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来实现;文化治理现代化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这里说的“社会”是狭义理解的社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相提并论意义上的“社会”)需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以彰显社会公平来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需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建设美丽中国来实现;党的建设现代化需要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来实现;国防建设领域的军队治理,需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实现强军目标。

(2)“治理能力体系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国家治理能力, 习近平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8]。在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中,包含了一个治理能力体系,这种治理能力体系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贯穿其中的是运用制度管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也即依法治理能力,它处于治理能力体系中的总体位置。

4.创新现代化方式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创新现代化方式。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对现代化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为“法治基石论”和“价值内核论”。

(1)“法治基石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文明的厚重基石。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认为,国家治理应该建立在法治的基石之上。也就是说,国家治理必然是依法治理,必须有效推进依法治国。“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君道篇第十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石地位。“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意味着在国家治理领域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发展进步的光明前景。作为国家治理基石的法治,就是要追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实现法治公正。法治公正缺失,会侵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保障,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建构,不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提升。

(2)“价值内核论”。在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核,这种内核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要维护自己的内核,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导向,具体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现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内核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能够起到凝心聚力的功能,因为碎片化的制度或者制度体系不只是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提高了治理成本,消解了国家治理能力,削弱了国家治理效果;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制度的整合提供了价值共识,其凝心聚力功能能够从思想认知、精神价值上为消除制度碎片提供公认的标准和强大动力。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93。

三、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1.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指出:“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10]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国家治理这一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寻和思考,获得了非常重大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亟需改进的问题。党的十八大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鲜明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从各个领域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绝不是单一领域的改革和治理,而是整体的全面治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和党的建设等七个领域,其中市场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党的治理构成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很明显,这是对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进一步提升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从制度层面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国家治理体系注重制度的全面性,涵盖了我国全部的制度体制,主要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治理体制;注重制度的稳定性,国家治理水平体现着一个社会的制度体系是否完善、是否定型,否则必须通过改革形成相对稳定成熟的制度体制;注重治理的民主性,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党、人大、政府、政协、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注重制度建设的法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不同主体之间互动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可以说,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更加充实了“三大自信”的深刻内涵。首先,国家治理现代化充实了“道路自信”的内涵,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需要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而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了新的现代化因素;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倡导公民的参与也有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了社会主义因素。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需要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而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恰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第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效提升了制度自信,因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从各个方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有机统一,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丰富内涵。首先,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为国家富强提供理论指引。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富强奠定了制度基础,迎来了实现中国梦的坦途。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国家的初步富强,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矛盾多发期,需要我们以啃硬骨头的精神攻坚克难,这就必然要求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正是要为国家富强谋出路。其次,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为实现民族振兴提供理论指引。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我们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的崛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增强,然而,民族振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提升文化软实力、凝聚中国力量,这一切必然要求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就是要为民族振兴作贡献。第三,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理论指引。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我们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我国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为实现人民幸福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人民的幸福感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好转,还与政治生态、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环境状况、精神生活等一系列因素有关。为了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必然要求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就是要为人民幸福献计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02) .

[2]习近平: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EB/OL].(2014-09-05)[2015-08-28].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9/05/content_33454035.htm

[3]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3-28)[2015-08-28].http://www.china.com.cn/news/2014-03/28/content_31932151.htm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02).

[6]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4-02-17)[2015-08-30].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2/17/c_126147830.htm.

[7]徐伟新.以坚定的制度自信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4-08-11.

[8]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1-1(02).

[9]习近平.坚持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有力制度支撑[N].人民日报,2014-3-16(01).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91.

[责任编辑勇慧]

中图分类号:D24;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99(2016)01-0001-05

作者简介:陈石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C1180).

收稿日期:2015-10-29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