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团队模式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2016-03-15 11:22张发勤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张发勤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基于团队模式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张发勤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的国力增长输送了大批大学生人才,受教育人数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长,这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但是另一方面,很多单位的就业人员已经处在饱和状态,因此导致了就业难。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自己创业,但是创业成功率并不高。我们的高校大学生在不断的找寻创业的机会,想要找到合适的创业模式进行创业,文章对在团队模式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了相关探讨。

团队模式;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培养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仅在中国是一个紧迫的话题,也是世界性比较紧迫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很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而且还提出很多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方法和措施,但其实施的效果并不太好。为了摆脱就业难的根本问题,国家出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许多大学生为了摆脱就业难的问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创业。但是创业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以及相应的资金,更需要充足的时间以及创业者丰富的经验。在这些创业条件中,大学生很少有全部具备的,凭借个人的努力创业成功是很难的。团队式创业在此环境下成为了大学生创业依存的模式。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是受过良好的创业教育培养的,在我国的大学生教育中应该进行行之有效地创业教育,对其创业能力在校内进行良好的培养,培养出一个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团队,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创业团队才可以说创业教育是成功的。

一、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高校当中只有那么几个教育部指定的高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创业教育,并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来说没有进行推广,专业化的教学研究工作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展。在全国内推广开来创业教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就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说,国家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是给与了很大支持的,通过颁布法律、出台政策、投入资金、设立专业赛事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据专业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平均成功率为2%至3%,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成功率为20%,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与世界水平相比是相差甚远的。分析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是在大学生上学期间创业教育的培训力度不够,加之没有良好的教师资源,[1]也没有好的创业成功的蓝本供学生们进行参考,这就导致了学生即使学到了相关的创业知识也不是很完整、很全面。创业教育因师资资源的薄弱而进程缓慢。我国政府在不断地大力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存在差异,并没有一视同仁,导致了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很缓慢。再就是受到政府支持的一些高校并没有对创业教育很重视,很多流于形式。因此造成了成功率较低。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现状

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可以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有助于在创业低谷时期进行相互激励,共同渡过难关,更有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但在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了创业成功率较为低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团队成员组合搭配不合理

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是精简的,创业成员的人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大学生创业初期并没有创业经验和团队合作经验,误认为在创业团队上参与的人越多越好。创业团队人员没有进行合理的挑选,有能力的没有能力的都参与进来,导致了创业团队人员复杂。[2]创业团队人员在某一个事情上面需要统一观点时不能有效快速的进行,使得创业效率低下。

(二)缺乏全面的创业意识

大学生之所以组成一个创业团队是因为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慢慢的找到了可以进行创业的机会,就某一个创业想法达成共识并愿意付诸努力。他们在成立创业团队的最初仅仅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的危机意识,这两个创业意识也是创业团队一开始团队组建后所拥有的创业优势。创业团队仅仅有这两种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所欠缺的还有风险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管理意识、战略意识等,这也是现在的创业团队很难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3]

(三)创业时间规划不合理

我们在上面也曾提到,大学生创业是一个耗费时间与精力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一个成本就是时间,大学生在学校利用业余时间来创业,一边顾着学习,一边顾着创业,常常会顾此失彼。一个创业团队成员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些成员急于求成,认为创业大于学业,于是耽误学习时间进行创业甚至是放弃自己的学业。有的团队成员认为学业非常重要,而放弃进行继续创业,导致了逐渐的退出这个创业团队。这两种现象都无疑增加了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创业成本。

(四)创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弱

“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都知道创业的风险性是比较大的,并且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活动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资金紧张等很容易出现创业上的挫折,这时创业成员就会发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和自己的收获成正比,发现结局并没有自己当初创业时想象的那么美好,失败感就会涌上心头。由于创业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很可能就会对此次创业失去信心,一蹶不振,那么就造成了创业的失败。

(五)创业过程沟通不畅

团队不是一个人组成的,三个人或者三个人以上才能称之为团队。在创业初期大学生通过组合形成一个团队,他们一开始具有团队意识,由于团队的创业模式刚刚开始,所涉及到的专业性问题也比较少,这时他们的意见是较为统一的,意见上的统一就保证了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业项目的深入开展,团队人员的个性就开始显现,在遇到问题时都各抒己见,在意见得不到统一时,他们用不同的思维来看待创业项目中的某些事物,分歧就会越来越大,创业成员的沟通不畅将直接影响团队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大,影响整个团队的既定目标的实现。[4]

三、团队模式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作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很充足的说明了团队的力量,团队是由多人组成的,每个人有一种想法,当将每个人的想法集中起来,那么所得出的结果是不可估量的,团队的职能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例如有的团队组合起来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还有的是针对其管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还有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可以解决各种问题。团队可以对其中的每个组成人员具有保障性,通过团队模式,成员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团队能够对其创业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

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无论是在学校教育方面和创业成员之间都要采取积极地措施,使创业成功率提升。

(一)加强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建设

具有“创业教育之父”之称的蒂蒙斯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全球性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大学生纷纷改变原有的传统就业观念,意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还是选择了找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和减少风险。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接受良好的就业培训。学校要开展辐射式创业教育,要使学生接受创业观念,在思想上转变原有的“找工作”的思想。同时要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和创业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要开展多种关于创新创业的活动,如:创业讲座、创业大赛、校外创业实践等,对创业团队的成绩要给予肯定,实施一系列的奖励政策,使得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得以加强。

(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带出一批好的学生,现当前,高校教师创业教育的建设是创业教育的不足。我国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一批在创业教育上有过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为学生传授知识。在原有专业老师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培训,使得专业老师也拥有相关的创业教育知识,为未来的创业教育发展储备良好的师资力量。[5]另外,学校要专门成立相关的创业教育培训指导机构,为创业教育指导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建设。

(三)加强对创业团队组合指导

针对大学生团队创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高校要加强对创业团队组合的有效指导,分析并指出团队组合的优势与劣势,对大学生组团之后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加强对创业团队成员的心理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创业的自信心,对他们的创业项目进行成功与否进行评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这样一来,就会减少创业项目的失败率,从而保护学生团队创业的自信心。

(四)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

学校是一个小的“社会”,学生在创业时所需要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够满足其发展的要求。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学校和企业建立起相应的合作关系,两者可以通过合作不断的研究发展新项目,企业还能够对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能够使得学校的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汲取先进的技术,这为其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企业还能够为大学生创业的团队在创业资金上起到关键作用,有效的解决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在创业资金上匮乏的问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时提供了很多的实战机会,能够使大学生在实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资金、技术上的支持。

五、结语

现在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国的种种政策都鼓励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更是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我们现在大学生创业虽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不断的克服问题,慢慢完善。我们要发展团队模式的大学生创业,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注:本文系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计划项目:伴你同行:梦想起航工作室,项目编号:Szzgjh1-2-2016-22;安徽省质量工程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创艺手工创客实验室,项目编号:2015ckjh100)

[1]康明已.论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黄明安.陈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经济,2013,(24).

[3]曹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

[4]林坚.加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

[5]古松平.吴继.雷泳川.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探讨[J].商业经济,2014,(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