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必严是治理有偿补课的根本保证

2016-03-15 12:31彭佳景
湖南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礼金有偿礼品

彭佳景

问责必严是治理有偿补课的根本保证

彭佳景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7月中旬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2016年10月下旬起,教育部将组建督查组,选取部分省份进行重点督促检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反馈和通报。

为了治理有偿补课等问题,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出台了《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通知中有各种违规行为的界定。可以说,教育部门的禁补令年年在发,但是屡禁不止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说明教师有偿补课等问题是一种顽症,从治理目标方面看,确实需要重拳出击。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从有偿补课难禁的角度深入反思深层次原因,因为只有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疏导和围堵结合,才能从本质上解决有禁不止的问题。

首先要敢于问责。要让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取得满意成效,必须加大问责力度。如果发现问题,只是通报批评,不痛不痒,不能形成威慑力,不会引起老师的重视。只有实行严格的问责,才能有直接的效果。要对参与补课的老师追究直接责任,对有补课问题的学校相关领导追究领导责任。不可否认,有偿补课屡禁不止、禁而不绝,与领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直接原因。学校领导对治理不上心或许有以下原因:一是觉得老师有偿补课也是劳动,还有助于提高本校的升学率;二是拉不下面子处理自己的同事,认为有偿补课不属于违法行为;三是有极个别领导也参与其中,所以不敢下狠心进行治理。因此,只有对管理者“问责必严”,才能形成让全体老师和领导都不想补课、不愿补课和不敢补课的氛围,才能将教育部规定的严禁补课等要求化为每一位老师和领导的自觉行为,才能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健康成长。

其次要畅通举报渠道。举报渠道不畅通,为有偿补课撑起了隐形的“保护伞”。对几十、几百元一节的补习课,很多家长深恶痛绝又不得不违心屈就。原因是有极少数老师为了自己开展有偿补课,要么上课时讲一半留一半,甚至把重要内容都留到补习班上去讲;要么对参加补课者关心,对不参加补课者歧视。更有些高中毕业班的“名师”,补习费每节课七、八百元,还得挑学习好的、有关系的来补。对于此类有违师德的问题,为何举报者寥寥?原因不外乎怕举报或举报渠道不畅。怕举报,你我都懂;举报渠道不畅,要么有些地方的举报电话时常无人接听形同虚设,要么举报电话接通了、“记录”了就没了下文。因此,畅通举报渠道,让有偿补课者无处遁形,是对管理者和违规教师“问责必严”的前提。

第三要破除家长、学生的迷信心理。“你补,我必须补”是有偿补课长期存在的“土壤”。之所以有偿补课长期禁而不绝,与少数家长、学生迷信补课密不可分。家长认为课堂学了还不够,课外再补习补习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花点钱补习有助于保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少数学生认为,老师课堂上讲的都是一般的知识,课外补习的才是重要的知识。由于家长、学生对补课产生了迷信,无形中助推了补习市场的形成和繁荣。因此,治理有偿补课,家长自己要自省,要对自己“问责必严”;学生也要认真检讨,自己上课是不是真的认真了、用心了,对自己也要“问责必严”。

“问责必严”不是套话,更不是空话,而是治理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见不见效的根本保证,是检验是否践行“三严三实”的具体体现之一。自查在即,治理在即,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及广大教师在治理过程中牢记“问责必严”这四个字。

猜你喜欢
礼金有偿礼品
礼金不算遗产 儿子未能继承
情人节的礼品玫瑰花不要吃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青海: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
订阅专享
订阅专享
论“非法收受礼金”的刑法规制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
“收受礼金罪”入刑应当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