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探究

2016-03-15 21:03李向妃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向妃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平顶山 467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探究

李向妃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平顶山467001)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各方面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将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我国精神文明与国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我国的全面建设与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高等教育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思想端正、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

(一)利己主义滋生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国思潮不断涌入中国,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想越来越深入到中国国民的价值观中。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外界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消极方面的影响,更趋于关注自身利益的得失而忽视他人的利益,缺少履行义务的概念。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没有树立起为人民奉献的崇高精神,二是经常忽视自身应当承担的重大责任,将社会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行对立,这样的利己主义价值观既不利于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也阻碍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二)多重化的标准

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重化标准,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他人提出的要求较高,以集体主义的标准要求他人,却以利己主义对待自身,对待自己的要求相对较低;其次,希望别人具有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他人必须遵循社会的道德规范,而对待自己却放任自由,对自己要求较松懈;再次,希望他人富有奉献精神,能投身于祖国最需要的边远地区,却希望自己可以去舒适的地方发展;最后,要求他人可以原谅与宽容自己的错误,照顾好自己的利益得失,却往往对他人刻薄冷酷,忽视他人的利益。总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重标准,导致其在进行道德评价与选择时,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与两面性。[2]

(三)功利化取向

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能促使大学生具有更强的进取心与积极性,使大学生更加奋发图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大学生片面地认为,只要具有较高的才能、学识与机遇等便能够在工作平台上获得成就,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呈现出明显的“重才轻德”的思想倾向。另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过分地关注金钱、权力与地位,对其进行盲目追逐,带有浓厚的功利化取向。例如: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通常将薪酬待遇作为考虑的第一要素,重视功名利禄,一切都向“钱”看。

(四)追求过于庸俗

一部分大学生在良好的政治思想熏陶下,持有较为科学和正确的“三观”,对当今社会流行的腐败之风与不正之风痛恨至极。然而,社会中常见的贪污受贿与裙带袒护等现象,却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已有的思想价值观念。此外,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来自环境较优越的家庭,思想层面上难免会存在好逸恶劳、害怕吃苦、贪图享受等不正之风,受到社会上的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容易盲目地追求物质利益,将金钱名利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崇尚“金钱至上”的理念,缺乏良好的奉献精神与理想意识。[3]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必要性

(一)明确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提高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爱,促使其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身的力量,向大学生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从而培养大学生理想的人格,使其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提供价值观建设的标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建设的标杆和旗帜。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价值标杆,指导其进行正确的人生抉择;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其思想道德境界,推动其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价值观。

(三)提供科学的评价体系

价值评价对价值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是价值观中的核心要素,能帮助大学生进行价值关系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道德建设与评价的重要标准,可以为社会成员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的确定提供基本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引入和应用,可以使大学生的道德追求方向避免出现混乱的状况,少走弯路。因此,高校需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4]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路径选择

(一)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建设中,应加强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传承教育,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宣传工作。其次,大学生应辩证地看待西方传统文化,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吸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抵制不良思想的腐蚀。因此,高校应加强当代大学生辩证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激发大学生开拓进取的思想意识,同时,应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给予学生相关的实践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等思想情感。[5]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并注重人文关怀

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首先,高校应改善校园环境与秩序,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与立场,提升文化建设的能力;其次,要提升校园文化精神的凝聚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将学校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相结合;再次,应向学生传播现代化与民族化的信息,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发展意识与团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自信心;最后,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情操,能够正确辨别是非与荣辱。若大学生不具备健全的人格、不能够很好地明辨是非,则会出现错误的价值倾向。因此,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传统与现代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将知、情、意、行四大要素引入价值观教育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需要为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通过采取讲解案例与实践等方式,促使大学生亲身体会与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帮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如就业问题,并给予其一定的就业指导与帮助。[6]

(三)提升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实践能力

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知识,更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大学生应自觉将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内容融入到自身修养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作用,吸取各个学科的精髓,构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增强对生活与实践活动的思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应保持谦逊的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中,与社会接触较少,容易将社会理想化,这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因此,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应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大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社会现状,减少不切实际的成分,能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完善与塑造自我。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多种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从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参与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帮助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7]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全新觉醒,另一方面又冲击着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出现价值认同危机与行为失范等问题。[8]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努力培养出一批批契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田鸿芬,董昊悦.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经典研读[J].教育评论,2014(5):162.

[2]党评文.青年学生应当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85.

[3]张军.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68.

[4]李卫红.肩负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3):125.

[5]乔瑞华.新时期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130.

[6]张军.多元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J].理论探讨,2014(3):92.

[7]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106.

[8]沈丽超,李绍军.消费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6.

责任编辑:沧海

收稿日期:2016-05-09

作者简介:李向妃(1983-),女,河南鲁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4-0012-02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