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的融合研究①

2016-03-16 06:27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郭江
中国商论 2016年26期
关键词:老龄网民服务业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郭江

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储伶丽

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的融合研究①

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 郭江

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储伶丽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做好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于提升老龄服务业的创新性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产业融合的可行性,探析了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互联网 老龄服务业 融合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亿人的国家,并且老年人口还在以3%的年增长率持续增加。《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222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3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5%。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再次突破10%。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意见明确要求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等。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以上政策说明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相融合是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将互联网纳入养老服务业,积极发挥互联网已形成的比较优势、对于推进养老服务模式的变革、形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养老服务质量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分析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相融合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者融合的建议。

1 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产业融合的可行性

1.1老年网民将成为我国网民群体的主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5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

1.1.1老年人在网民结构中占据的份额不断增加

到2015年末,我国网民以10~39岁人群为主,占整体的75.1%,40~49岁网民占13.1%,50岁以上的网民占9.2%,60岁以上网民占3.9%。与2014年相比,10岁以下的低龄网民和40岁以上的中高龄网民数量的比例在增加,其中,60岁以上网民的比重从2.4%增加到3.9%,增长速度最快。

1.1.2退休人员中网民的数量较快增加

到2015年末,我国网民群体以学生和自由职业者为最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学生的比例最高,为25.2%,其次为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1%。退休人员的比重为4.1%,与2014年的2.85%相比,是我国各类职业中增加较快的网民群体。

虽然老年网民在我国网民群体中的绝对数量相对较少,但其增长速度却相对较快。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老年网民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在未来的20年内,将成为我国网民群体的主力。

1.2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老龄服务的便利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另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媒体,并且对传统媒体带来了颠覆性创新。互联网已从最初技术、娱乐领域的应用,扩大到金融、消费、医疗、教育、交通、社交等服务行业,互联网的发展主题也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互联网快速、高效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逐渐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互联网+”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全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形态,提升服务业的创新性和品质,特别是对当前发展形态还存在一定欠缺的老龄服务业来讲,将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

与老龄服务密切相关的业务主要是医疗和生活照顾两大类。当前,各互联网经营企业已先后提出了新的诊疗模式,如百度的“健康云”、阿里的“未来医院”和“医药O2O”、腾讯的“健康板块”和微信“智慧医疗”等。腾讯自2014年推出智慧医疗以来,已有上百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有上千家医院实现了微信挂号,并在微信医院方面提供了电子报告微信实时传送、离开医院后的医嘱提醒等服务。互联网利用自身的优势,正在迅速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可以实现老年人从移动医疗数据端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并实现与医生的沟通,并从挂号、购买等方面方便患者,从而使老年人获得及时、经济、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生活照顾方面,从2013年起,互联网公司开始集中进入家政市场,e家洁、懒人家政、阿姨帮、云家政等家政企业前后成立,提供钟点工、老人看护、病患陪护、家庭医生等家庭专业服务。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打造的政府养老服务平台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厦门市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手环,可以进行定位和一键式呼叫。南京建立的养老服务网整合了家政、物业、餐饮等资源,老年人只需拨通热线电话即可享受各种服务。重庆永川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既可实现就医服务,也可以实现出行、家政、代买代购、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通过互联网与老年服务的融合,老年人既可以便利地获得专业的日常生活服务,也可在精神生活方面获得一定的满足。

2 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现有老年群体进行网上消费的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虽然我国老年网民的数量在持续、快速的增加,但总体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目前,老年人上网多喜欢聊天、娱乐等休闲活动,也有部分老年网民热衷于炒股,还有部分老年网民喜欢通过网络浏览新闻、学习知识,但经常进行网上消费的老年网民非常少,这可能与我国现有老年人的特点有关。

第一,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和体质的下降,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明显弱于年轻人;另一方面,老年人长期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生事物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导致老年人对网上消费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第二,受教育水平偏低,限制了老年人进行网上消费的动机。根据第八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的数据,我国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占到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现有的老年网民,有的受过良好的教育,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这类老年人毕竟是老年人群中的少数,更多的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对上网感到困难,制约了网上消费活动的扩展。

第三,传统的消费观念制约了老年人网上消费行为。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建立在实物交易的基础之上的。老年人基于自己多年的消费经验和习惯,往往喜欢在实体店进行消费,对没有现场看到的商品,很难产生消费欲望,导致老年人对网上消费缺乏安全感。

2.2互联网服务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对于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来讲,互联网服务是一种新兴的营销形态,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互联网服务虽然通过在线模式可以展示各种服务,但主要的服务需要通过线下的服务完成,这一点与传统的服务模式相同。因此,同传统服务模式的缺陷一样,互联网服务模式依旧存在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其次,互联网服务模式还存在同其他网购模式相同的缺陷。一方面是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这是互联网交易中最突出的问题。虽然家政O2O平台的建立可以解决家庭和家政服务员之间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但是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成为用户对在线平台信任欠缺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这是网民参与互联网交易的主要顾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前半年有74.1%的网民遇到过网络安全事件,总人数达4.38亿人;因网购发生安全问题的网民占整体上网人数的4%,影响人数达2010.6万人。网购发生的安全事故第一位是欺诈信息,在网购安全事故中的发生比例达75%;第二位为假冒(欺骗)网站,比例为60.7%;个人信息泄露为第三位,比例达42.9%;账号密码被盗为第四位,比例为23.8%。

3 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融合的建议

实现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的融合是“互联网+”促进老龄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是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虽然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受制于现有老年群体和互联网服务模式的缺陷制约,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的融合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

3.1积极开展老年人网络技能培训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已高效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互联网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老年人作为社会构成的主要力量,由于受教育机会和社交圈的限制,对互联网的应用技能相对较弱。为了适应社会互联网化的趋势,必须积极开展老年人互联网技能的培训。一是在老年大学或社区开设互联网应用的培训课程;二是鼓励子女积极引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机和电脑,耐心指导老年人学习使用。

3.2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宣传和研发

互联网消费是今后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老年人受传统观念以及对网上消费安全性的顾虑,导致老年人对网上消费的安全性存在顾虑。因此,第一,积极宣传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网上消费的安全性宣传;第二,大力开展网上消费的正面宣传,消除网上消费不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第三,积极开发互联网安全技术,降低网上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第四,根据老年人体质特点和使用习惯,积极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软件和硬件技术。

3.3推动智能养老产品的开发

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的融合是两者优势的互补与创新,而不仅仅只是两者技术的简单相加。互联网与老龄服务业的融合是对传统老龄服务业的革新,也是对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促进。一是加大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我国未来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开展老龄服务专业;二是支持老龄服务业软件和硬件开发,使老龄服务体系网络平台既能反映老龄服务业的产品特征,也能体现老年人服务需求。

[1] CNNIC: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七)[R/OL].http://www.199it.com/ archives/432626.html,2016-01-22.

[2] 腾讯基于微信端推出“智慧医疗”项目[EB/OL].http:// www.3880488.com/a/weizixun/13443.html,2015-06-15.

[3] “互联网+”让养老紧跟时代步伐[EB/OL].http:// mt.sohu.com/20160317/n440817455.shtml,2016-03-17.

[4] 互联网+养老 老人在家可享一站式服务[EB/OL].http:// yc.cq.gov.cn/art/2016/2/15/art_32_139864.html,2016-02-15.

[5] 数据解读老龄中国(四):83%的老人感觉健康[EB/OL]. http://pension.hexun.com/2012-08-30/145307781.html,2012-08-30.

[6] 2015互联网+家政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EB/OL].http:// 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07/04/15426h328_2. shtml,2015-07-04.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R/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mtbg/201312/P020131219359905417826.pdf,2016-06-10.

F719

A

2096-0298(2016)09(b)-055-02

①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5JK202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商业信息化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 年第一批重点课题(XXHKTB-1640);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6S67)。

郭江(1980-),男,陕西咸阳人,经济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储伶丽(1982-),女,安徽阜阳人,经济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老龄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老龄网民服务业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