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程机械化是“藏粮于技”的关键

2016-03-16 02:01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孝平
湖北农机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当阳市总产农机化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孝平

农业全程机械化是“藏粮于技”的关键

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孝平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有限,科学技术进步无限。“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粮食丰收不仅要依靠土地,而且还要依靠科技。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13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农业技术来保障。

要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藏粮于技的内涵就是依靠科技,发挥科技增产的潜力,实行全程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目标是“转方式、调结构,稳粮提质增效”,而完成这一目标单靠农艺手段是不能胜任的,单纯强调优良品种和模式结构创新等技术是不能实现的,任何先进的农艺技术在它最终获得与其配套的先进性、适用性机械实施之前,都无法大规模应用于农业生产,也无法显示其绿色高产高效的技术特性,只有与机械化相配套,实现农艺和农机的高度融合,才会形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下面以当阳市农业生产情况来探索全程农业机械化。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过渡地带,是宜昌市的东大门,平原占80%,丘陵占20%。是全省粮、油生产大县,粮食总产排在全省第15位,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111.12万亩(1hm2=15亩)、总产54.73万t,其中:水稻44.55万亩、总产27.43万t;小麦25.73万亩、总产8.05万t;玉米29.46万亩、总产13.81万t;“两薯”、豆类和其它杂粮面积11.38万亩、总产5.44万t。油菜种植面积达41.27万亩、总产5.92万t。

截止到2015年12月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6.49万kW,比2014年增加2.99万kW,增长4.7%;拖拉机拥有量为43 993台,比2014年增加827台,增长1.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 956台,新增283台,增长7.7%,小型拖拉机40 037台,新增544台,增长1.4%,拖拉机配套农具达144 877台(套),农机具配套比达1∶3.3(不含拖车);联合收割机1 753台,比2014年减少50台(报废283台,更新及新增233台),降低2.8%;水稻插秧机458台(其中乘座式57台),比2014年新增8台,增长1.8%;稻麦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为75.5%,比2014年增长1.9%。其中:机械耕整98%,机械播种32.8%(其中机械插秧33.4%、油菜机械直播29%),机械收获88.2%(其中油菜机收71%)。

1 农业机械化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1.1 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必须将民间资本和农户的股份以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形式注入农业,通过先进、适用、高科技的农业机械来从事农业生产,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即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来推动农业生产,适度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全程农业机械化提供舞台,发挥农机的先进技术和效率。如当阳市储家湖粮食专业合作社筹集民间资本500多万元,吸收10多位股东(每人20万元)参加,流转土地5 200多亩,全托管或半托管土地30 000多亩。全年种植小麦-玉米2种作物,从种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收入比一般农户每亩高出170多元,其中:每亩多收粮食折合现金90元;每亩降低机耕、种子、农药、化肥等各种成本折合现金50多元;对秸秆进行了打捆回收综合利用,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每亩增加收入30元。另外,对本社及附近农户的小麦和玉米进行了烘干,年烘干粮食近1万t。

1.2 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实行农业全程机械化,直接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如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融入农机作业,实现无人驾驶旋耕、播种等作业;如小型无人驾驶飞机用于打药防虫治病。农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新需求和发挥农机化的作用提供了新空间。而高科技、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推动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创新。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尤其是在农业劳动力少且严重老化的今天,“三新”技术的推广,必然要以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为载体,要与轻简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否则难以提高粮食产量。

1.3 推动了粮食增产量、增效益、降成本、补短板的生产格局形成

当阳市粮、油全程机械化与人工生产效益对比情况如下。

表1 水稻人工与机械生产成本比较

表2 小麦人工与机械生产成本比较

表3 油菜人工与机械生产成本比较

从上述3个比较表的数据分析来看,通过机械化作业水稻、小麦和油菜单产平均分别增加25 kg、25 kg和20 kg。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人工减少成本132.5元;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人工减少成本144元;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人工减少成本92元。由此可见,机械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即效益增,粮食单产增加即收入增,补齐了农村欠缺青壮年劳动力的短板。

2 当前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 存在的问题

一是当阳市粮、油种植大多数为一家一户,种植的面积较小,品种也不统一,虽有农业专业合作社,但适度规模种植的面积不大,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二是劳动力资源相对不足,现阶段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大多为老人与妇女。大多数农户没有购买的农业机械,少数请别人的农业机械作业,大多数请人工来种田,既付工钱又管生活招待,导致成本增加,农民总收入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三是购买农机只有不到30%的农机购置补贴,农业项目中资金不能补贴购买农业机械,导致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不力,直接影响了粮食和油料的生产。

2.2 建议

2.2.1 全程农业机械化靠政策

构建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是加快推进农机化进程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惠农政策扶持农机化发展,获得明显效果,当前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刺激了农机化的迅猛发展,但阻碍和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还存在。一是解决农民筹集资金困难,不仅需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还需要配套的农机具抵押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二是农机生产企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生产先进、适用、高科技、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装备;三是配套政策要尽快落实,耕地深松作业补贴、燃油补贴和报废补贴政策要尽快落实;四是农业项目的物化补贴向农业机械装备倾斜,不能只补贴化肥、种子和农药。

2.2.2 全程农业机械化靠主体

以农业专业合作社来拓展土地流转,适当规模种植。一家一户的小田块、小规模种植,给机械化作业带来困难,从而制约了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规模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平台,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示范区,大力开展机械化适应性试验和机具配套化研究,促进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

2.2.3 全程农业机械化靠人才

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农业(机)技术人才培训机制、经费投入机制、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机制,努力提高当阳市农业(机)队伍的服务水平。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公益性基层农业(机)推广机构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农业(机)技术推广,千方百计满足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解决好农技、农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016-06-25)

猜你喜欢
当阳市总产农机化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当阳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析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