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2016-03-16 00:29陈其泰
关键词:史学史学派史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主持人语:“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栏自2011年5月开办以来,到本期正好刊出了十辑。此前已刊的九辑,一共发表了31篇论文,总字数达30余万字。其中既包括多位学术名家的力作,又有一批学术新秀的佳篇。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的高度重视,归功于众多著名学者的鼎力支持,归功于广大读者的厚爱。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发展的黄金期,人们注意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术园地也在这大好春光中繁花盛开,各展风姿!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既有对中国史学丰富厚重的遗产进行总结,站在时代高度作出的新概括,又有对当代史学演进中出现的新景象、新问题作出及时的、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史学史上众多名家名著的个案研究,和对不同时期史学现象的评析新见迭出,既有对诸多学术领域的新探索,又有对新世纪史学发展前景的展望。史学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曾经长期如此辉煌,生机勃发,硕果累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对此总结、阐释,并以辛勤劳动的汗水用心浇灌,使之臻于新境。本专栏能为这一崇高目标尽点绵薄之力,辟出一块园地发表学术佳作,我们感到任务光荣而艰巨,从学报编辑部,到专栏主持人和撰文的作者,都认真对待,不敢稍有懈怠。当此2016年新春来临之际,我们郑重地向读者推介乔治忠教授、邹兆辰教授和谢保成教授三位知名学者精心撰写的新作,无论从论题的重要、境界的新辟,和论述的深刻来说,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精彩纷呈。不夸大地说,三位教授的佳作,恰恰真切地报道了本学科向前拓展迈出的有力脚步,我们也以此作为刊物奉献给广大作者、读者的一份新春厚礼!

乔治忠教授《试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学术穿透力》一文,凝聚了他多年从事史学史研究的心得。他出版有《中国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专著,并发表有大量学术论文。从总结本人长期研究成果出发,他提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研究应有更高的立意,对这一学科的发展路径应有新的规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史学史学科不仅“应该具有对以往史学发展状况予以系统总结的功能”,而且,这一学科应当“向史学理论思维的层次迈进”。他指出,总结性和理论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史学史学科必须“具备更强的学术穿透力”;史学史研究者对以往诸多史家、史书的分析和评论,“需要在更宽广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才能使思维穿透具体专业的界限,达到深刻、中肯和准确”。文章强调:中国历史学在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不少偏差和扭曲,需要中国史学史学科在总结与评判中予以纠正;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学术穿透力,还可以表现为在一般历史问题的探索中,发现和提出其他史学专业未能达到的思路,得出新的论断。围绕以上核心观点,本文以开阔的学术视野作了深入的探讨,论辩有力,举证典型,相信读者能从中获得诸多有益的启发。

邹兆辰教授同样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园地耕耘多年,创获甚丰,出版有《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等专著,并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论文。《关于“白寿彝学派”的初步思考》一文,就是他经过长期探讨而撰成的一篇代表作。展读此文,许多读者首先会产生“别开生面”之感,因为长时间以来很少有人谈到“学派”。作者指出,“学派是一门学问中,由于师承关系组成的基本观点相同的科学家共同体”,“在学术和艺术的领域中,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往往出现学派,对于促进学术和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尤其令读者感兴趣的,是作者总结他长达十多年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提出:“强调‘学派’,目的不是排外,也不是把学术带头人或‘统帅’人物的学术模式固定化,而是有利于发挥领军人物的学术理念的积极因素,并且不断地使之发扬光大。笔者本人自2001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学术活动以来,深深感受到这里确有白寿彝先生治学的思想、理念、风范的氛围存在。”“‘白寿彝学派’是属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学术群体,也是以‘大师为统帅的学科学派’。大师就是白寿彝先生,它是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学派。白寿彝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但今天白寿彝先生的弟子在中国史学史领域中研究的深度、广度、方法等方面,已经大大地推进了老师的研究成就,成为中国史坛上的一支‘奇葩’。强化这种‘学派’意识会更有助于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文章内涵丰富,视野开阔,分析透辟。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本人著述宏富,思想深邃,这一学派的继承者人数不少,论著也有多种,涉及的问题也甚为多样,邹兆辰教授将这么多的学者和著作、问题浓缩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来谈,可见其极高的驾驭能力和概括能力。文章第一次系统地将“白寿彝学派”的创立、继承、壮大的发展脉络,将学术开创者白寿彝的鲜明学术宗旨和风格,传承的学者所作的主要工作和所展现的不同学术特点,以及建设、发展“白寿彝学派”六项重要学术意义等,作了很有深度的总结和提纲挈领的论述,并且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我本人作为作者论述的这一学派的一个成员,读后感到眼界大开、多所获益,相信读者朋友们认真阅读之后也一定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谢保成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考据》一文将在下一期专栏中刊出,以飨读者。

主持人: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史学史学派史学
这个结论应可商榷
先上马,后加鞭——中国戏曲的演化路径与“前海学派”的深度阐释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论白寿彝先生对范晔和《后汉书》的研究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哲学基础
史学漫画馆
方志学与史学史(上)
史学漫画馆
当代史学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