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再思考*
——以湖北黄石为例

2016-03-16 04:47谭振义
关键词:工矿文明生态

谭振义

(湖北师范大学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新时期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再思考*
——以湖北黄石为例

谭振义

(湖北师范大学 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工矿城市的必然选择和谋求工矿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与支持,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快速推进,但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产业生态化难度依然较大。新时期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立法,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工矿城市;生态文明;问题;出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起作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远时期指导我国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既对新时期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也为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审视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便探索新时期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工矿城市的必然选择

工矿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冶炼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多年来,工矿城市在为我国能源资源提供战略保障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生态赤字。因此,推进以工矿城市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建设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新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工矿城市,使工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扭转,为工矿城市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永续发展,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工矿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工矿城市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新高度,昭示着我国已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一)建设生态工矿城市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高层次的文明追求。如果说,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是体现人类社会为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和利用,那么生态文明则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对这一更高层次文明追求的生动体现。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工矿城市丰富的矿业资源,为推动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和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矿城市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扩大整个社会就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多年来,国家一直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路径:2001年,国务院率先启动辽宁阜新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7年,国务院首次发布《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发改委、国土部、财政部分三批在全国筛选了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转型试点。这些政策和规划的陆续出台,虽然为工矿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依然缺乏系统性、顶层性设计,工矿城市转型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并就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总体予以部署,使之成为新时期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为加强对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规划和指导,201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就新时期如何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并为工矿城市如何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市。因此,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把生态文明作为工矿城市发展的追求目标,坚持生态立市,围绕生态建产业,发展城市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工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谋求工矿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维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谋求工矿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经济和科技优势一样,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质上也是一个城市内生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要的竞争优势和环境优势。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要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不仅要增加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更要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并发挥本地区的生态优势。随着对资源持续不断的开采、加工、冶炼,工矿城市不仅资源红利逐渐丧失,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退化的生态系统的约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工矿城市不仅失去了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且自身发展也因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坚持生态立市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工矿城市发展的突出地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融入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切实解决生态环境问题”[1]。推进工矿城市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构筑工矿城市低碳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发展、绿色崛起”新路,为工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工矿城市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具普惠性的民生福祉”[2],是工矿城市人民群众维持生存和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不仅仅满足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更需要喝上干净卫生的水,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气,吃上放心健康的食品,期待自己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这些年来,国内许多工矿城市,由于对自然资源索取过度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雾霾、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恶化了居民的生存空间,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工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加重了社会负担。因此,大力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城市环境、治理城市污染、修复城市生态是工矿城市人民群众提升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正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要求而作出的战略决策,也为子孙后代永享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顺应了时代潮流,契合了人民的期待。

二、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逐步加大了对工矿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以黄石市为代表的工矿城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与保护,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较大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尽管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角度看,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目标理念角度看,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突破。

首先,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依然是破坏城市生态的重要源头。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已进入“新常态”,不刻意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是人们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很多城市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理念依然存在,相关利益主体追求既得利益的冲动仍然存在,致使工矿城市丰富的矿产资源高强度地、大规模地、粗放地开发冶炼现象依然存在。随之所产生的“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依然是破坏城市生态的重要源头,给本已恶化的城市环境带来较大压力,使城市生态失衡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改善,进一步影响了工矿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2013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在90%以上,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71.61%、二氧化硫的85.78%、氮氧化物的89.25%、烟(粉)尘的85.49%都集中在采选、冶炼、电力等行业。其中,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铜山口铜矿、武汉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山店铁矿、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丰山铜矿、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企业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占总产生量的70.12%。这些支柱型矿冶企业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尽管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治理,但仍然是工矿城市生态环境无法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因素。

其次,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还没真正树立起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要求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树立人与自然互助、平等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并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实现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2]。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本质上是我国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随着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在很多工矿城市转型发展中得到确立,工矿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很多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还没真正树立起来。有的对生态文明内涵和特征不甚清楚;有的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有的对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过于简单,认为无非就是治治污、栽栽树、种种草之类的;很多工矿城市尽管口号上、文件上都坚持“生态立市”,但是,在思想深处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仍然是“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GDP崇拜,没有从旧的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理念中解放出来,仍然存在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现象。若不从旧的传统发展理念中解脱出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3]并落实到工矿城市各级、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中,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

最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生态化难度较大。由于工矿城市一般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及冶炼为主的工业型城市,多年来,面对大多数工矿城市资源枯竭或衰退的窘境,国家也在持续推进工矿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但是,产业结构单一,高能耗、高污染、难循环、低效率的矿冶开采冶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仍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以湖北黄石市为例,2012年黄石市的经济结构中冶金、建材等重工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高达90%,六大高耗能产业占重工业的60.5%,高于全省23.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基础薄弱,所占比重较低。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由于资源型产业是工矿城市的经济支柱,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冶炼工业依赖严重,与矿冶有关的产业彼此之间关联度较大,客观上形成了一条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城市与矿冶型产业构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纽带关系,加大了工矿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性也较差,特别是受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影响,工矿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与此同时,由于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矿城市的产业无法摆脱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排放物的单向线型传统经济模式,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难以得到很好的坚持,产业生态化难度较大。

三、新时期推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指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引导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4]基于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当前面临的困境,在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和建设法治中国、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制度和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上,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城市襟江怀湖、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突出生态特色,建成融山水、园林为一体的现代城市绿化系统和生态园林布局,展现城市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的新形象,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工矿城市的生产生活之中,让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自觉遵守生态文明的准则,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改革、完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这是解决工矿城市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问题的关键。必须摒弃以往单纯以GDP作为考评的主要依据,把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纳入各级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环保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境执法人员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执政理念。二是要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工矿城市全体市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工矿城市国民教育和再教育的体系之中,充分发挥广播、报纸、广告、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和网络、移动通讯等新媒体作用,并采取创建生态示范基地、生态社区和开展绿色环保行动等多种生动活泼形式,让生态文明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扩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三是加快推广生态消费模式,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日常消费中自觉注重保护自然和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

(二)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工矿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要超越和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因此,大力推动工矿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把发展工矿城市生态产业作为生态立市的根本,以生态功能区划为依据,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效速兼取,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黄石经济升级版。要积极培育形成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为抓手,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示范,加快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建立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利用高值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推进工业固废、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城市矿山。通过转型升级,力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促共赢。

(三)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用规范的体制机制破解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难题

健全的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这是党在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也是指导我们加快构建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在把握新时期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市场、舆论、行政等手段促进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保障工矿城市按照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一是要建立系统完整的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制定并认真落实最严格的工矿城市生态环境“四项制度”,即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二是要完善有利于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利益分享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政策支持机制。尤其是在财政政策上,要把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倾斜。继续加大对工矿城市生态补偿的财政投入,完善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专项补贴、生态移民、异地开发等多样化的生态补偿形式,逐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水环境保护领域实行生态补偿。

(四)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强化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修复,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八园六带”、“五边三化”、城市绿化等生态示范工程建设,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继续推进重点湖泊、水库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抓好重点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化颗粒物污染防治,开展PM2.5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达标排放水平。

(五)完善工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法律是保护生态环境之重器。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我们要想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更好地抓住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更好地统筹工矿城市社会力量,平衡工矿城市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规范工矿城市生态文明行为,实现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在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指导我们完善工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根本指导方针,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6],进一步强化生产者在工矿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破坏工矿城市生态环境的违法成本。只有这样,工矿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得到根本保证并取得显著成效。

[1] 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EB/OL].(2013-12-03)[2016-03-03].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2-03/5572893_4.shtml.

[2] 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12):5.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3.

[4]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R].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4(1):11.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13-11-16(1).

[6]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1).

(责任编辑 尹春霞)

O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y in the New Period——A Case Study of Huangshi in Hubei Province

TANZhenyi

(Research Center for Mining and Metallurgy Culture &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Hubei 435002)

In the new perio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inevitable and will boost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ies as well as the urgent demand of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high quality lif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s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and giving more suppor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ies went smoothly, however, it is still a tough task to gover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realize industrial ecologilization. In the new perio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ies, we must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irmly, implement projects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evelop the ecological economy energetically,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rapidly, improve legisl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strict legal regime.

industrial and mining city;ecological civilization;problem;solution

2016-03-18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生态文明视角下黄石市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kywh013;“生态文明视角下矿冶型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kyz03。

谭振义,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矿冶经济。

10.3969/j.ISSN.2095-4662.2016.04.002

F062.2

A

2095-4662(2016)04-0007-06

猜你喜欢
工矿文明生态
苏州市开展工矿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打开工矿灯市场前,你必须知道的散热知识!
文明歌
恳请将黑龙江“工矿型”革命老区纳入国家精准扶贫规划